明代鸭形香炉文化研究

2018-12-18 19:10吕冰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造型装饰工艺

吕冰

摘要:中国历史上有极其悠久的熏香文化,香器的发展演变也經历了漫长的过程。动物形香炉的发展变化也在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及至明清,动物形香炉特别是禽类造型香炉在造型工艺上都达到极其精巧的程度。本文以明代鸭造型香炉为例,浅要分析其造型、工艺装饰等特点极其反映出的时代香俗。

关键词:鸭形香炉;造型;装饰;工艺;香俗

明代手工艺技术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加之商业繁荣,手工业产品生产旺盛。新材料、新技术的加入使得香炉制造在传承前代技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例如黄铜的使用造就了宣德炉,陶瓷烧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丰富了瓷香炉的品种。此时,鸭形香炉即香鸭的工艺技术达到了高峰。

一、鸭形图案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变化

鸭形器最早在商代青铜器中出现,之后随着鸭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的凸显,手工艺品中留有越来越多的鸭的形象。早在汉代,就多有禽类造型的香炉——雁炉。“而南北朝以后鸭在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香鸭便取代雁炉而成为香炉中的重要词汇”[1]。鸭的形象朴实可爱,性格温和内敛,将其运用到日用品装饰中的做法经年累月下,被创造者赋予了吉祥的含义。我国传统图形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延续至今的传统图形必定有其美好的寓意,其或表达了美好的祝福,或体现了向上的教化,或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香鸭出现之前的雁炉,其形象就是因为大雁具有忠贞的美德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鸭以及另一些禽类,因为其生殖和孵化的有严格的时间规律,所以被赋予的守信的美德。鸭是最早被狩猎、养殖的禽类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果腹来源,自古就是丰收、收获的形象代表,这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因“鸭”与“甲”谐音,在封建社会崇尚科举的时代,鸭形更是被赋予了“中举”、“高中”的美好寓意。包含鸭形的传统图案,被引申出“前程远大”的含义,并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图案组合,例如“荷塘鸭戏”、“双鸭戏莲”、“鱼鸭戏莲”、“鸭戏鸳鸯”等。

二、明代鸭形香炉的设计特点

明代鸭形香炉存世并不少见,比较著名的有景德镇市珠山出土三彩香鸭(图1)、上海博物馆所藏素三彩香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景泰蓝香鸭(图2)、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明嵌金银铜香鸭等(图3)。比较这几个鸭形香薰,其造型并无太大变化,皆是由之前的雁形香炉变化发展而来。鸭形香炉与雁形香炉差异一为足下多了底座,多数雁炉无底座;二为头部造型特点:雁形香炉头部多了几根特意刻画出的羽毛。造型特点都比较写实,遵循的比例与实物较为接近,没有明显的变形夸张,使人一眼就可以认出其形象。

明代香鸭通常有两种方式将其打开:一是在鸭腹中线将其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揭起,下半部分置香;二则更为巧妙,就是在鸭翅部分与身体的连接处将其与炉身分离,翅身作为炉盖。需置香时取下鸭翅即可打开香炉,合上时连接部分隐藏起来,看不到连接线,浑然一体。既是香炉,就必须有进气与出气口才能使用。明代的鸭形香炉多数在底座设进气口,将鸭口制成打开状,用以出气。如上海博物馆藏三彩香鸭与景德镇出土香鸭皆是如此。也有例外,例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嵌金银铜香鸭,就在其背上镂出小孔用以出气。这种进出气的方式,与其功能要求有关。尽管元代开始已经有了线香出现,明代线香制作方法已经很成熟,但是并没有取代传统香饼、香丸等的使用。“隔火燃香”依然是一种高级的燃香方式。即将松炭烧透后放在香炉内,然后用特制的香灰把松炭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松炭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在香灰上还须放上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簿而硬的“隔火”,小小香丸、香饼就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微火烤焙,慢慢将芬芳挥发出来的[2]。这种燃香方式并不要求大量的空气交换,所以进出气孔不需大,以小火慢燃的方式,将香料的芬芳有节制的慢慢释放出来。

从材质与工艺方面来说,明代香鸭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明代香鸭主要是以瓷、铜为主。瓷质香薰的工艺较之前代更加精进。以成化素三彩香鸭来说,烧制方法与唐宋三彩不同,将素烧陶胎改为素烧瓷胎,提高了坯体强度,也更加精致细腻。明代铜香炉的制作工艺更是在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出现了著名的“宣德炉”,在其他工艺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景泰蓝香鸭和日本出光美术馆嵌金银铜香鸭便是其中代表。景泰蓝是指在铜胎上,用铜丝掐出各种图案并焊在一起,然后再图案中填入各色釉料,烧制成型的一种金属加工方式。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成熟并大量使用。所以明代也出现了景泰蓝香鸭。而嵌金银铜香炉则是金属镶嵌工艺的杰出代表。明代香鸭主要装饰风格偏向写实,装饰纹样基本是基于自然形象的提炼。比如成化素三彩香鸭,整体色彩关系基于真实物象,身体部分花纹为贝壳形羽纹,翅膀部分是长条形羽纹,刻绘的排列方向遵从自然形态,总体而言是自然的概括和再现。台北故宫藏景泰蓝香鸭的风格更加写实,不仅身体部分制作更加细致,尾部的形态表现更为生动。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嵌金银铜香鸭所用纹饰略为意向,但总体形状走势依然以自然形态为基础。

三、香鸭与明代香俗文化

自古以来,动物造型香炉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宗教祭祀、皇权朝堂、宴会庆典、文人把玩、熏衣熏被等。到了明代,手工艺技术取得长足发展,香炉制作的数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动物形香炉特别是形象可爱、寓意吉祥的鸭形香炉普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还是以前面所提景德镇素三彩鸭香炉来说,这只香炉是在景德镇明清御窑厂旧址发掘出来的,底部带有明成化款,说明专供皇室御用。香鸭于皇室而言,可能用于宗教,因成化帝笃信佛道;也有可能在宫廷宴会中使用,因《金幼教记》中记载明永乐、宣德朝元宵御宴上有“金鸭胜薰霭瑞烟”,“金鸭”就是指铜制香鸭,因其往往镀金,所以称“金鸭”。除了皇室权贵,寻常百姓中富裕的阶层也常常使用香鸭。唐宋时期,就有大量诗词描写涉及香鸭。到明代,香鸭存世量较之前有所增加,还在艺术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图像记录。比如明代陈洪绶所绘《斜倚熏笼图》(图4),其作就描绘了一美人,斜倚一竹制熏笼,衣服散开,罩于熏笼之上。熏笼下有一似香鸭的熏炉,画面中透露出浓浓的闲散情趣。这表明香鸭与熏笼结合,具有熏衣、取暖两用。香鸭还可置于帐中,用来熏被。由此可见明代富裕阶层对待衣、寝的品质追求。再如明代玩虎轩本《琵琶记》插图(图5)中,美人对镜梳妆,床帐边有一高几,上就置有一尊带底座的香鸭。于是整张画中,不仅有了暖香之气,还增添了活泼意趣。还有明刊《李卓吾批评真本西厢记》中插图(图6),绘制了第二本第一折中的“搭伏定皎峭枕头儿上盹”场景:画中间是伏枕而睡的崔莺莺,身后格架放着书籍卷轴等,画面最左露出长桌一角,桌上置花瓶,瓶内插荷花,荷花下蜷一香鸭。这两例虽是书中插图,但因是明人所绘,也能反映出当时特定阶层的生活状态:使用香料是生活必需,而使用活泼平实的动物造型香具可取香、可赏玩,则别有一番生活情趣。而香薰小鸭,在一些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常常与美人、床帐等联系在一起,则衍变成了闺怨、情思的代名词。

四、结论

鸭形香炉作为香具的一种,在明代特定人群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鸭的形像平实可爱、具有多种吉祥寓意,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皆喜闻乐见。香鸭设计合理,能满足功能性要求,工艺水平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越加精进。人们把它当做生活中实用与装饰性能兼具的器具,更把它当做某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注释:

杨之水.香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5.

沈嘉禄.睡鸭炉香换夕薰[J].检查风云,2016(11):92.

参考文献:

[1]孟晖.画堂香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0-176.

[2]马俊波.收藏界[J].收藏界,2006 (02):82-83.

猜你喜欢
造型装饰工艺
鲤鱼旗装饰坠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装饰圣诞树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