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鸿飞
21世纪是人才、科技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是当代教育的主要话题,在教育领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单纯的理论讲解,逐步转向为实践应用的教学,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构教育事业的新蓝图.尤其是物理学的产生,让人类了解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存在的神奇现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物理的思维看待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之所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源自于生活中的最普遍的现象,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深深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通过自己的猜想、推理、论证、反思、总结,将原本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变死记硬背为理解消化吸收,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物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及被应用的空间.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实验”内容时,首先,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着手,请学生思考用手压海绵,海绵变形的原因是什么,以学生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课题,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探险队爬雪山的场景,步行的人往往会陷入过膝的雪中,并出示另一组对比图,滑雪的人常常不会陷入雪中,而是能驰骋在雪地上,请学生对两组题进行对比,并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请学生做手指挤压铅笔笔尖、笔盖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受力面积所产生的作用力效果不同.针对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请学生从这些现象中思考“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进行点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相关实验方案,以此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以一种脱离教材的思维方式去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将核心素养植入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更为严格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一切有利教学条件,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转变教学方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核心”环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学会物理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向为主动学习,使教育行为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帶领学生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由结合小组搜集与“摩擦力”相关的资料,并制成PPT,在上课时进行展示.根据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所要完善的地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探究中了解其所蕴含的人文底蕴,理解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能让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以及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逐步将学生培养成有担当、有责任、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优化评价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对课堂学习的热情,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测量电功率”内容后,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去测量自己家中的电视机,根据反馈上来的数据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请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并请其他学生共同探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这种拓展性评价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其他学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课后活动中,开展开放性评价模式,根据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方案的丰富度,以及对学生学习帮助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运用到生活、生产中.
总而言之,聚焦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随时代,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出来,展现教育之风采,树立课堂教学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