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18-12-18 10:16孙永科赵友杰胡坤融熊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孙永科 赵友杰 胡坤融 熊飞

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改革问题,归纳了常见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实际提出了新的网络课程思路,详细论述了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方法改革和学生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的改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基于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原则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可操作;可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086-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pted some teaching problem about course computer network, analyzed some reform methods which often used for curriculum reform and revolution. Tak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introduced the content reform, new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Compared the different method in curriculum computer network, and presented some methods which are more controllable and manipulable.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controllable; manipulable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全校的选修课程,有一些专业将该门课程作为了专业必修课程进行开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很多的老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课程开设的时间短,积累比较少,该门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课程体系,授课的内容和方法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甚至因学期而异。课程评价方法五花八门,变化多端,主观而不客观,考核结果难以被社会接受。

2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课程内容改革

查阅大量的文章后发现,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都认为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操作,建议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1-5]。丘洪伟提出一些教材中存在过时的内容和技术,应当予以删除和取消[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和多名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过交流,很多的老师也都有同样地观点,认为课本的一些内容过时,应该进行删减,例如X.25和ATM技术目前生活中很少使用,所以作者建议这些内容应当予以删除。

2.2 教学方法改革

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因为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内容和进度[6-7]。孙晓东提出利用 WEB 技术屏蔽教师的身份,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看法。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对一个问题的全面看法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王琦提出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讲授式、问题驱动式和课题研究式相结合的综合授课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课内外互动、督促机制和配套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评价体系改革

作者郭阳勇认为以前的学生成绩以理论考试结果为准,已不适合现代网络课程。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应当改为主要依据实验实训成绩,结合平时作业和理论考试,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多操作,重视经培养[5]。作者冯妍等人认为学生的成绩应当由随堂测试,综合实验和期末笔试三部分组成[4]。在课程成绩评价方面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弱化期末笔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实验成绩的比例。

3 传统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由于网络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国内目前计算机类专业都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作为了专业必须课程,几乎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将该门课程列入了选修课程,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该门课程却始终难以和其它的基础课程相比。目前很多的学者都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方法等途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都存在一个问题:新的课程改革措施难以被其它院校复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成果难以被其它院校复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各个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定位不一样。有些学校定位与基础理论,有些学校定位与应用,同样是应用,有些定位于相关软件的使用,有些则偏重于物理硬件的操作配置。因为该门课程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基于内容调整的改革都不具备通用性。作者邓秀慧等在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中发现网络学习中操作比较简单,比较困难的是理解其内部的工作原理[8]。从现实情况来看,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网络设备,运营商在产品的设计时都充分的考虑了产品的易用性,为了争取客户网络运营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也非常的强大,对于用户来说普通网络产品的使用根本就不是障碍。再者由于网络产品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课堂上单纯的介绍操作对以后没有太多的帮助。

2) 授课方法因人而异,难以统一。由于教师个人经历的不同,其授课的方式方法都有所区别,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从知识点讲述的层面考察,很难区分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坏。由于个人性格的差异,所以授课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几乎都不具备可复制性。有些教师性格外向,适合调动课堂气氛,有些教师性格内向,虽然不能很好地调到课堂气氛,但是课堂逻辑缜密。两者各有优缺点:性格外向,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但是花在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就少;性格内向不善活跃气氛的教师其课堂时间都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充实丰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各有其特點。因此授课方法改革不能取得多数人的认可。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