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戈
人生像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就到了生命的冬季。
回望六十年走过的足迹,犹如穿过一条悠长的历史隧道,心灵在一次又一次震颤,这一生我有多少事值得回忆?有多少事可以津津乐道?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神秘作坊。”人们在这个作坊里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那么我呢?我干了些什么?
鸟瞰自己人生的历史长河,长河如镜。我既看到了自己方方正正的脚窝,也发现了一些歪歪斜斜的脚印。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我总是不以为然,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是感到时间过得太慢,怎么还不下课?
到了青年时代,血气方刚,总觉得有用不完的时间,上班八小时过后,喝酒、玩牌、滔滔不绝地说那些说了就忘的话……那时耳边也常听一些老者说:年轻人,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错失春天啊!我也只是听听而已,仍然没有当回事。
二十来岁,我遇到了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我决定回农村老家去,因为无所事事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于是我四处找书读,想从中得到些许解脱。那个年月,最好找的书,当然是毛泽东选集,于是我首先读完了毛选一至四卷,接着又找了一些没有封皮的书读。记得那时候我读了唐代颜真卿的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我开始明白了母亲和单位上一些老一辈过去对我讲的那些话的价值所在。原来生命是条单行道,不能来回走啊!于是我“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我拼命地读书,不少大部头都是那几年读的。我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陪邓华将军下乡,邓将军给我讲“要多学习,要多读点书”的谆谆教导,由于我对邓将军的崇拜,这句话可以说,他既鞭策了我一辈子,更温暖了我一辈子。于是我一边读书,一边开始写作,那些年我陆陆续续在省内外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儿文章。开始文学创作以后,我更加感到学习的重要,由于我只受过中等教育,创作中,我时时有一种先天不足的感觉,于是我决定参加函授学习,四年函授中,我收获最大的是每次到西华大学面授,聆听教授们的讲课。由于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知识更新,我感觉到自己充实了许多,也强大了许多。金庸先生说:“我从小到大,最愉快的事情是读书”。的确如此,我确确实实感受到:
读书,是绵延最久的快乐。
讀书,使我的人生上了一个台阶。
读书,使我明白知识才是身内之物。
在静谧的月夜,我打开心中记忆的仓库:几十年来,我既走过洒满鲜花的道路,也走过风雨泥泞的沼泽,既有顺江而下直达大海的痛快,也有逆流而上屡遇坎坷的尴尬,在人生的路上,我充满着幸福与心酸的回忆。
穿过春天,又走过冬天,几十个轮回,终究如李白诗里所说的那样“朝如青丝暮成雪”。岁月的刻刀毫不留情,真是人生如梦啊,瞬息间青春就悄然而逝。
我终于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一些朋友对我说,这下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也这么想过。但是我的脚步却老是停不下来,几天不读书,就感到空落落的,几天不写作,手脑就发痒。有人说,六十岁是最好的时光,人生刚活到一半。我不敢有那么大的奢望。有句名言“人一生下来,就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坟墓”。听说,毛泽东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开个庆祝胜利的大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死亡是绝对的,但是总不能坐着等待死神的到来呀。我们知道,人的寿命是两个寿命组成的,一个是生理寿命,那是无法改变的,二是生活寿命,它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所以我想,一个人在生理上确实只有一个青春,但精神上却可以开创第二个春天;人,虽然不可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的宽度。因此,我时时告诫自己,奋斗和奉献是没有年零的,我要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追回青少年时代失去的岁月,我立志要在剩下的年月里,努力作成一个最精彩的自己。
五百年前,中国明代有一位著名的忠臣,名叫于谦,他的一首《石灰吟》鞭策了我一辈子:“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时序已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纵横驰聘的大舞台,让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去拥抱更加灿烂的生活,去完成我的老年。
为此,我要说:生命从六十岁开始!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