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救世主?中国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2018-12-18 03:24关山远
今日文摘 2018年24期
关键词:援华邓稼先援助

关山远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纷繁复杂,众多温情脉脉的瞬间,往往会遮蔽历史的本质,以及一些真实存在却看似残酷的真相。

1938年底,银行家陈光甫奉命赴美国,通过私交与美国财政部长谈成2500万美元的“桐油贷款”。这笔贷款主要的用途,是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公路运输。这被后人视为美国援华和战时中美合作的开端。后人研究“桐油贷款”,认为对中国颇为苛刻。学者任东来教授认为,桐油贷款与接下来的华锡借款和钨砂借款,不是中国最希望得到的平准基金贷款,没有满足中国稳定通货的首要需求;其次,它是小额商业贷款,不能采购军火。为了偿还借款,中国政府不得不在国内用大量法币收购锡、钨等矿产,而法币的来源只能是印钞机。

说起抗战之初的这段美援史实,很多人颇感惊讶:什么?美国不是一直支援中国的抗战吗?并非如此: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时向中日两国出口武器。根据战后统计,抗战爆发后,日本所需钢铁的90%来自于美国,铜的进口量也超过了80%。日本所需要石油的65%也必须依赖美国,就连生产坦克和飞机的机床也有70%来自于美国。对美国来说,这是一段颇不光彩的历史:抗战初期,在中国苦苦支撑的时候,美国却在助纣为虐。1941年12月日军发动“珍珠港事件”后,中美两国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友,美国于次年3月给了中国5亿美元“无担保、无利息、无指定用途、无任何附带条件的贷款”,开始全面援华、并肩作战。但相比于对英国、苏联等国的大量援助,美国对华援助,可谓少得可怜。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的租借总额只有8.25亿美元。换句话说,二战中,美国对华援助是对苏援助的1/7,是对英援助的1/20。

任东来教授认为,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所有援助,都是与美国保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利益的考虑分不开的;如何保护并实现这些利益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而援助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手段……

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远远少于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是因为美国历来奉行“欧洲第一”“先欧后亚”策略,认为帮助英国、苏联与德国作战,才是对美国利益的首要维护。

观察20世纪西方国家对华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的那段历史,不可否认有“道义”的存在,但是在“利益”面前,“道义”又能有多大的栖身之处?

“万一中日交战,英国应该立即远避,中国不可空望援助。”英国在东南亚有巨大的殖民利益,最惧怕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卢沟桥事变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内阁会议上强调:如果英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日本就可能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怂恿下,对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进行报复性打击。所以,英国的选择是:装作没看见日本的暴行。

苏联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个向中国提供物力、财力和人力支援的国家。苏联亦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苏联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与中国接壤、与日本相邻的国家,支持中国,使中国有力量在本土拖住日军的主力,就可以避免与法西斯德国开战时苏联出现东西两面都需作战的被动局面。

德国的威胁越来越大时,苏联开始与日本媾和。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日苏中立条约》,日苏签订中立条约的前提是:日本须尊重“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就这么被出卖了。苏联停止援华。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强者对弱者,往往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算计与利用、牺牲与出卖。待到识见大家本是命运共同体时,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12月9日,中国的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已有10年零3个月,距离“七七事变”,已有4年零5个月。学者金一南评价说:“卢沟桥作为战争爆发地是耻辱,美国人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就不是耻辱么……侵略者早已明火执仗了、在南京屠城了、大半个中国被侵占了,竟然还未向对方‘正式宣战,一边进行着抵抗,一边琢磨着妥协,一边盘算着退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共御强敌。作家王树增在《抗日战争》一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民族之心的凝聚和振奋生死攸关。共产党方面有两个著名的口号:一个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说的是指望天上掉馅饼的人肯定要饿死;二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说的是指望别人的恩赐,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中国人的传统,是知恩图报。

对于国际友人的支持,中国军民倾情回报:1944年8月20日,新四军独立团在苏北某县以牺牲战士4人的代价,营救了5名美军飞行员;1945年1月,美军观察组的艾斯·杜伦陆军上尉到冀中根据地考察,日军侦悉其行踪后包围了其所在的皮里村,杜伦上尉随我军民进入地道。坑道里,一位母亲为了不暴露位置,用乳房堵住怀中啼哭的婴儿,婴儿窒息而死。地面上,房东大娘拒绝说出美国军官去向,被鬼子砍掉四根手指,一名民兵被烙死……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的援华物资,均未分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但后者并无怨言。1944年,为迎接美军观察团来到延安,八路军使用原始工具锄镐铲锹、扁担箩筐来整修延安机场,美军观察团为之感动。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人的交恶,并非始于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人对国民党军的武装,而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赤裸裸干涉中国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激怒了,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美国人低估了中国共产党对上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的极端反感,以及对于维护新中国主权完整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1950年元月,北京通知美、法、荷兰等国,废除他们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的在北京的“驻兵权”,收回了西方列强在北京的外国兵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在这种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诉求下,当美军不顾警告越过“三八线”后,新中国排除一切困难,毅然出兵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名言,也因此传诵至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期间,节节败退的美国人,对新中国进行多次核讹诈。被逼着走自力更生之路,不是坏事。新中国决定:勒紧裤带,也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纪录片里,当年科研工作者朝着蘑菇云欢呼雀跃的镜头,至今令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

多少中国人为此付出巨大牺牲!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大半辈子隐名埋姓,为了保密,甚至改变了自己曾经活泼的性格。令人难忘的细节是:他不爱拍照,却在杭州参观岳飞庙时留影,背景是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邓稼先的故事,感人至深,却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当年若留在美国不回来,会有更大的科研成就。但是当年,对邓稼先来说,他的选择其实很简单:少年时在北平求学,正是“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寇占领北平,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被迫要向太阳旗鞠躬。邓稼先难以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撕碎了一面日本国旗,并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他因此无法在北平立足,只能逃离,千里迢迢南下,最终在昆明考入了西南联大,又以优异成绩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从未后悔。幸运的是,历史上,有许多像邓稼先这样的中国人。有支援时,懂感恩,无支援时,也不会怨天尤人。

中国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猜你喜欢
援华邓稼先援助
艰苦奋斗的邓稼先
爱心援助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俄罗斯专家在中国
——习主席与援华专家及亲属代表座谈深度报道
浅析抗日战争初期的苏联“援华抗日”政策
抗战时期哪些国家援助过中国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