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2018-12-18 07:02:24方小梅林其盛
自然保护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衢江区衢州市古树名

方小梅 林其盛



衢州市衢江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方小梅1林其盛2

(1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林木种苗站;2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林场 324022)

根据衢州市衢江区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成果,对全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了衢江区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执法力度、科学保护受损的古树名木、加强法制宣传和加强古树名木的利用等保护策略。

衢江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策略

古树名木是“古树”与“名木”的合称。古树是指经依法认定的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珍贵的基因资源、难得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衢州市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缘,东毗龙游,南界遂昌,西邻常山、柯城、江山,北枕建德、淳安,素有“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大地坐标介于北纬28°31′0″—29° 20′07″、东经118°43′52″—119°06′ 39″之间;南北长87.9km,东西宽38.1km,国土总面积1748km2。

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以衢江为底轴,南北高、西部矮、中间平、东部低,呈对称梯形过渡,依次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浙赣边界怀玉山支脉千里岗山系盘亘于西北,是衢江和新安江的分水岭;仙霞岭山脉经江山延伸于南部,是钱塘江水系和瓯江水系的分水岭。

衢江区地处中亚热带夏干冬湿区。由于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所以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年均气温17.2℃,年均降水1620.7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蒸发量1405.1mm,年均日照量1713.2h。

北部山地土壤母岩以沉淀岩类的栗色砂砾岩、炭质页岩、石灰岩为主,其次是火成岩类的火山碎屑岩、花岗岩;南部山地以较近期形成的火山岩类的火山碎屑岩、花岗岩、片麻岩为主。岩性土中的石灰土只分布于衢北山区。红壤土类主要分布于800米以下的山地,黄壤土类主要分布于800米以上的山地。在各种成土因素以多种组合而发生的综合影响下,区内土壤类型呈多样性。

2 资源现状

在2002年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和2012年补充调查的基础上,衢江区林业局根据《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于2017年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普查成果显示,衢江区有百年以上古树4079株,其中散生木2121株,占52.0%;古树群39处1958株,占48.0%;全区现无名木。

2.1 树种组成

衢江区的古树树种组成以樟科、壳斗科、杜鹃花科、金缕梅科、松科、红豆杉科植物为主,上述6个科共有古树3672株,占全区古树总数的90%以上(见表1)。

表1 衢江区古树主要树种数量统计表

2.2 地理分布

衢江区古树虽然每个乡镇都有分布,但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数量较多,分布相对集中,乌溪江库区四个乡镇的古树占了全区的近50%。分布最多的是举村乡,有古树814株;其次是湖南镇,有古树632株;岭洋乡有古树368株,位列第三;全旺镇、大洲镇古树数量也在300株以上,分列第四、第五。黄坛口乡有古树212株,排第六位。另外,峡川镇、上方镇、横路办事处、周家乡、杜泽镇、灰坪乡和樟潭街道的古树数量也都在百株以上。

2.3 年龄结构

衢江区现有的4079株古树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龄≥500年)443株,占10.9%,其中树龄1000年以上的18株;国家二级保护古树(300年≤树龄<500年)862株,占21.1%;国家三级保护古树(100年≤树龄<300年)2774株,占68.0%。

2.4 生长状况

据衢江区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全区古树生长状况总体良好。全区4079株古树中,正常株达4000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仅分别为57株、16株、6株。除1株死亡株发生在古树群内,其他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均为散生木。

2.4.1胸径特征

胸径<50cm的1404株,占34.4%;50cm≤胸径<100cm的1901株,占46.6%;100 cm≤胸径<150cm的596株,占14.6%;150 cm≤胸径<200cm的145株,占3.6%;胸径≥200 cm的32株,占0.8%。衢江区胸径小于50cm的古树占比较大,主要原因是作为衢江区最大古树群的猴头杜鹃,属灌木,占有较大比例。

2.4.2树高特征

树高<10m的827株,占20.3%;10m≤树高<15m的1346株,占33.0%;15m≤树高<20m的1294株,占31.7%;20m≤树高<25m的362株,占8.9%;25m≤树高<30m的168株,占4.1%;树高≥30m的82株,占2.0%。

3 存在主要问题

3.1 人树争地矛盾突出

早在2005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衢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衢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号),要求为每一株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划定保护区。保护区范围为树冠投影外5m,规定“保护区内原有建筑物的,根据实际有计划地逐步迁出保护区;新规划的建筑必须在保护区外”。规定非常严格,但执行很难到位,人树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个别古树四周被民房包围,有的甚至树干距离房子外墙不足1m。一些分布于乡村街道的古树,底下土壤全部被水泥硬化,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枯死枝比较多的,一般均发生于此。

3.2 有害生物入侵

古树名木历经数百年沧桑,树体受真菌感染而腐朽的现象比较普遍,遭白蚁等害虫侵害、大型藤本植物缠绕攀爬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廿里镇富里村一株树龄465年的罗汉松被薜荔攀附,几乎整个树冠都被其覆盖,严重影响古树的采光。

3.3 人为伤害

樟树是长寿的标志,是人们心中神灵的化身。衢江区农村中普遍存在拜认“樟树老娘”的习俗。在古樟树底下插香烧纸酿成火灾事故的并不鲜见。红豆杉因含有紫杉醇,而紫杉醇是抗癌药,一些群众误以为用红豆杉的枝、叶、果、树皮,煎煮后服饮可以医治癌症,因此偷剥南方红豆杉树皮的现象亦有发生。

3.4 过度保护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和关注,但个别地方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往往起不到保护,有的甚至给古树造成严重伤害。灰坪乡上坪田村一株生长在路底下的无患子,由于埋土过深,造成古树基部树皮腐烂而死亡。

4 保护策略

4.1 进一步加大保护执法力度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既然有《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就要严格按照执行,不能让其成为“豆腐法”。加大执法力度,并不是要如何如何地去打击、处理违反《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的行为,而是要真正地体现“执法为民”的法制精神,妥善地处理好人树争地的矛盾。对于生长于村庄内的古树,底下硬化的路面,要利用省市区财政安排的古树名木保护资金,逐步予以拆除。拆除后可考虑运用适当的材料,如鹅卵石、青石板、透水砖等进行铺设,既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又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为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在制定村庄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时,可参照城市园林设计,建设一批古树名木主题公园,既避免古树生长空间被侵占,又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憩息环境。

4.2 科学保护受损的古树名木

一些被真菌感染导致树体腐烂、白蚁为害严重的古树名木,防治处理的专业性比较强。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时、科学地加以处理。要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特别是大型藤本植物缠绕的古树名木,要责成养护责任人及时加以清理。建议利用省市区财政安排的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建立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补贴制度。保护古树名木,应当重在恢复其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不要每株树都修建树池、围栏,要因树施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根部覆土,要慎之又慎。

4.3 加强法制宣传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一旦死亡,无法复原。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因势利导,破除陋习,努力消除群众中诸如红豆杉治癌症等错误认识。

4.4 加强古树名木的利用

保护古树名木,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据古树名木的属性,合理地加以利用。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运用到古树名木保护当中来,让历尽沧桑的古树名木焕发出新的青春。古树群是几百年来历经各种气候变化和生境变迁而保留下来的森林植被。如湖南镇埂头里村胡家水口的甜楮青冈木荷林,是衢江区典型的气候顶极植被类型,在研究和推广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议选择部分条件好的古树群设立自然保护小区,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省林科院的专家,开展古树群的保护利用研究。可考虑在古群中开展甜槠、木荷、苦槠等衢江区顶级森林群落建群种的优树选择,在衢江区林业保障性苗圃开展种源测定,培育壮苗,用于衢江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

[1] 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S]. 2016.

[2] 熊胜.衢州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与保护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4,(4):27-30.

2018-05-24

S759.89

B

1004-7743(2018)04-0061-03

猜你喜欢
衢江区衢州市古树名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乡村地理(2022年2期)2022-05-30 10:48:04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公民与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0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性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例
昆明的古树名木保护
云南林业(2014年5期)2014-02-28 2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