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消费者,网络支付终端只需朝着“便捷”方向再迈出一两步,这绝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我们不能要求老年人一下学会新技能,但在他们的“老人机”中嵌入简易程序,或者把购物相关信息与子女时时互联共享,注定不会是遥远的空想。
市场摊贩吴女士介绍,电子支付减少找零、假币的矛盾,以前此类纠纷是家常便饭,现在就不用再为1角2角钱而跟消费者发生争吵
不久前,发生在鸡西某超市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67岁的谢大爷在鸡西某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大爷一怒之下拿起葡萄就走,被保安拦住发生冲突。谢大爷特别恼怒:“我拿的是人民币,不是假币,羞辱我呢?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
好在,最后在保安的协助下,谢大爷用现金完成了支付。可是这场看似小小的争执,却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的痛点:在如今新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谁来保护老年人不被遗忘、不被欺负?
今年春运期间,一位来自安徽的大爷,连续跑了6趟火车站,就是想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因为好不容易排到他的时候,被告知已经没有火车票了。工作人员告诉他:要上网去买。大爷无奈地表示:俺不会。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他,觉得在火车站买票,“背包一背咱就走了”。
大爷受不了崩溃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其中的心酸,令人心疼不已。春运车票难抢,这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不会使用互联网购票的老人来说,买票成了最难的事。
近来,“无现金社会”成为了热词。有老外表示,在中国基本上一部手机就能过日子,连坐公交地铁也是刷一下就好。正在试水的“无人超市”更是免去了排队、找零诸多烦恼。在北京街头,甚至连街边摆摊、收停车费的大爷大妈都会熟练地从怀里掏出个二维码来收费。对此,有人惊叹“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的魔力,但也有人担心这对老年人来讲难操作、太冷漠。
除了现金支付,新时代给老年人带来不便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近几年,用叫车软件打车越来越普及。但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7%的老人会选择用软件打车,站在路边招手仍是老年人首选的打车方式。可很多老人发现,走在路边招手,那些亮着绿灯的出租车就是不停。
网上订票、网上约车,这些“网”出现的本意,应该是通过技术的加持,更高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但在目力所及的实际生活中,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对老年人显示出“不友好”的一面。
共享单车出来后,很多老年人,戴着老花眼镜站在共享单车旁边弓着背,想找上面有没有文字说明,他们很想知道,年轻人是怎么就把这些锁着的车给骑走的?
此外,中老年人也喜欢网购,买东西不难,收货难。现在很多小区里有一个类似超市储物柜的智能快递箱,智能快件箱会自动向收件人发送提取密码,收件人凭密码可提取包裹。不过,有的快递箱要求下载APP,有的要求使用微信扫一扫。福州市的一位陈阿姨说:“从前快递员会打来电话说把包裹放在物业,我去取也方便。突然有一天让我下载APP获得取件码再取件,我连下载APP都得让女儿回来帮我操作,这不是折腾人吗?”
还有很多医院,都有自助服务机,可以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是非常便民的措施。可这些自助服务机,在大多数老年人眼中,依旧是“不会用的机器”。
这些在我们看来给生活带来便利的高科技,改变了老年人花了一辈子才熟悉的社会规则。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而老龄化程度还在逐年加剧。专家建议,老年人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努力跟上现在的新时代,并看到移动支付、机器付费带来的好处。支付宝“无现金周”的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8月1日到8日期间,50岁以上用户群体的交易活跃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10倍,是所有年龄层中活跃度增速最高的群体。
无锡市民张阿公表示,买东西都是用手机支付,可以避免现金找零的麻烦,也不用担心被小偷盯上钱包。现在视力不好,之前收到过假币,现在手机支付,有语音提示很方便,不再用现金,宽心了不少。
70岁的无锡市民萧阿婆说,平时出门不用再拿个大包装东西,只要带着手机和钥匙就行。平时的花费和转账都是用的手机,已经很少出远门去取钱了。
据萧阿婆孙女辛佳琳介绍,刚刚开始教奶奶用支付宝的时候,奶奶就问,什么叫“链接”“网址”“二维码”?“为什么是扫一扫,不叫照一照”?可见,老年人的好奇心一点都不比年轻人要少,这时,年轻人就该耐心教老年人了解这些新事物。
所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等等老人们的脚步,而老人们也需要挪动脚步,适应社会的新发展。目前,一个基本共识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支付的前提在“便捷”二字,不便捷的产品与服务注定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因此,针对老年消费者,网络支付终端并不需要逆向而行,只需朝着“便捷”方向再迈出一两步,这绝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
我们不能要求老年人一下学会新技能,但在他们的“老人机”中嵌入简易程序,或者把购物相关信息与子女时时互联共享,注定不会是遥远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