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筑就捐献事业坚实基石

2018-12-17 19:33王海珍肖彩霞
中华儿女 2018年23期
关键词:血样配型捐献者

王海珍 肖彩霞

杭州造血干细胞捐献之所以能领跑全国,其中很重要的基石就是无数的捐献者。他们中有浙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章焱,有两次跨国捐献救助华裔女孩的汪霖,有人民子弟兵汤文峰,有从捐献者变身“宣传网红”的许艾菲,有从捐献者变身优秀志愿者的干警靳毅,有为捐献而“暴力减肥”的孙超凡……每个捐献者都有一个感人故事。

靳毅 从捐献者变身优秀志愿者

靳毅,浙江省第四监干警,杭州市余杭区第四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服务队队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负责人。

工作中,靳毅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特别是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为监狱系统信息化管理赢得核心竞争力。他曾荣获多项荣誉,并有多篇技术论文及党建论文获奖和发表。生活中,他是一名暖男、一名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长起来的优秀志愿者。

早在1992年,正在读大学的靳毅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此后的近20年,他先后37次捋袖献热血,总献血量11500毫升。2010年11月,靳毅在一次献血活动中留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2年1月底,靳毅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他的血样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并順利通过高配和体检。

2012年6月25日、26日,靳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82毫升,两袋“生命的种子”为远方徘徊在生命线边缘的白血病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靳毅成为全国2867例、浙江省106例、杭州市余杭区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首位省司法干警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接受移植的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感谢你,善良而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你,我的人生才有了转机,有了希望。”靳毅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这是每个人的本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一个力所能及的举动就可以拯救一条生命,并让一个家庭不再悲伤时,我想,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会这么做。”

于是,靳毅总是默默地想办法让自己去做更多。他是浙江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熟客”。每逢省内有捐献,他都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前往采集医院,或看望捐献者,或用相机为捐献者记录温暖一刻,或为家属解疑答惑,并且两次亲自护送“生命的种子”到南京、广州。

除了经常去杭州献成份血,只要有时间,靳毅都会穿上红马甲,出现在献血活动现场或者走上献血车(“造血干细胞捐献流动服务站”),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动员、释疑、指导填表等工作,为更多煎熬等待移植的患者寻找希望。他还利用各种机会致力于宣传捐献知识,让捐献知识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志愿者培训……靳毅说,好事做好,才是圆满。

孙超凡 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暴力减肥”

2018年6月29日,杭州第一例因超重而遭拒、通过契而不舍的健身而在一个月内瘦身25斤达标,又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再次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在浙江省中医院举行。

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孙超凡,面带微笑,还透着一点腼腆。随着机器的运转,他体内的血液从他一只胳膊通过专用针管进入造血干细胞分离器,随着造血干细胞采集袋里的悬混液不断增加,采集顺利进行中。他捐献的悬混液中将为一名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2016年1月22日,孙超凡去大润发超市参加无偿献血,现场有红十字志愿者在分发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单,他就上前去咨询。志愿者解释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但成功配型的概率很低,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可以给患血液病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当时孙超凡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认识不太多,只觉得那是一件能救人的好事,他就毫不犹豫地填写了申请表,留了10毫升血样,正式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2018年1月25日,孙超凡接到富阳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他与一名香港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捐献?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他非常意外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丝毫没有犹豫当即就表示愿意捐献。他回忆说:“没想到真的配上了,感觉挺神奇的。”通过高分辨配型成功后,就进入最后的体检阶段,4月18日的体检结果,医生告诉他指标有两点不合格,脂肪肝、尿酸偏高。听到这个消息,孙超凡十分失落。他从小缺失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亲友邻居把他拉扯大。他希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去回报社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他期待的最好方式。

得知因超重而不达标后,孙超凡没有放弃。他开始了通过健身运动和控制饮食来达标的瘦身之旅,通过一个月的坚持,他竟然瘦了25斤。第二次体检合格,他非常开心。“锻炼减肥并不累,毕竟人家等着我的干细胞呢。”孙超凡说。

许艾菲 为生命而“起跑”

“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块拼图,存在并相互联系着,彼此密不可分。当我们能紧紧相依、互相帮助的时候,就有无限的可能,拼出最温暖人心的画面。”2017年9月12日,微博名为“许小了个豹”的富阳姑娘许艾菲,写了自己和一位15岁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全过程的微博,在网上热传,获得10万+网友的点赞。

许艾菲18岁开始每年都固定献血,直到准备捐献之前累计献了3200ml。2009年一次献血时,她顺便留了两管血样,入了中华骨髓库。2017年5月2日,她接到来自浙江省骨髓库的电话,通知有患者配型成功了。曾有媒体报道,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反悔率较高,有两成左右。那么,许艾菲是否也有过反悔的想法呢?

“完全没有!”许艾菲回答得异常坚定,“通知我配型成功那刻起,我就有了决定。”接到通知后,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很多捐献案例。许艾菲说,有一个案例令她印象深刻。“有一名捐献者,在捐献时两次反悔,结果,等待移植的病人只能用配型只有50%吻合的母亲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手术,最后……”许艾菲咬了咬嘴唇,“看到这个案例,我的心被揪了一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给了人家希望,又亲手掐灭它,这真的太残忍了。当时我就决定,我绝对不能做这样的事。”这份使命感让许艾菲格外紧张。“在省中医院采集的那几天,每天我只睡四五个小时,心理压力很大,很担心出意外。”尽管最后的结果令人满意,但许艾菲的语气里仍透出当时的那种提心吊胆,“想着男孩在无菌舱里等待手术,我的心里真的像压着一块大石头”。

爱心不止,志愿精神在骨髓捐献过程中尤为珍贵。目前,骨髓捐献在志愿者中有一定反悔率,对此,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由于医疗捐献提倡的是“自愿、无偿”原则,之前签署的“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当志愿者反悔时,除了尽力劝说别无他法。因此,邵晓莹也建议“建立对捐献者的长期回访制、物质精神回报制和社会关怀体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全国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有100多万名患者等待移植,但配对成功率仅有万分之一,血样捐献缺口极大,需要大量志愿者捐献血样。

猜你喜欢
血样配型捐献者
丢表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赠抗疫勇士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权益保护研究
11岁男孩 增肥救父
原地等待
舒适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