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模式的浅析

2018-12-17 17:48杨志汝刘喆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杨志汝 刘喆

摘 要: 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是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表现,提高了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通过实际工作发现,现阶段对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不足。本文阐述了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管护模式的完善。

关键词: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模式;生态区位

一、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宣传力度,群众护林意识淡薄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于缺乏宣传力度,群众对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重要性、区位位置模糊不清,导致非法占有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

2.生态护林员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的待遇偏低

国家级公益林一般都位于高山峡谷、地域偏远之处,公益林巡护管护条件艰苦,现阶段很多地区外聘生态护林员没有购买工伤医疗保险,如果护林员一旦在工作中出现伤亡,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护林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常常几天都在野外奔波,而薪资待遇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

3.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的监督力度不够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以来,管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各地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方面任然存在监管力度不严的现象。林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再加上监管力度不严,造成破坏林地、乱砍滥伐时有发生。

4.管护工作投入资金不足,管护难度增加

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实施,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保障,更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认同。但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并且管护面积较大,管护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管理工作滞后。与此同时,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设施设备较为落后,交通设备也较差,不能合理调动务林人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管理中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模式的完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护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公益林的相关政策;二是在人员集中的地区及公益林实施点居民区大力张贴宣传标语,发放传单;三是在管护区域的主要路口、沟口和主要公路等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宣传牌和标志牌。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为公益林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范围。

2.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各地林业部门应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坚决遏制侵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定期开展林地执法工作,打击非法占地,对工程建设项目占用林地进行有效监督,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执法力度。

3.增加护林员待遇,改善设施条件

护林员是公益林管护的基层主要支撑力量,在管护工作中逐步改善护林员的工作待遇,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护林员才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确保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4.重视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公益林管护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深入到林区开展宣传教育和法律宣讲工作,做到责任皆知,提高有关人员得的森林防火意识,有效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5.建立健全公益林管护档案,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公益林管护档案,及时掌握具体的公益林管理状况。全面加强公益林管护制度的建设,使公益林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确保公益林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级公益林资源保护过程当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管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們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护林员待遇、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公益林管护档案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实现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实现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践行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使命。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3-06-09)[2016-0123].http://www.forestry.gov.cn/gzdt/2013-06-09/content-2423499.Html.

[2] 蒋爱军,饶日光,闫宏伟,柯善新.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