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鲍晨皓 贺方倩
摘 要:城市形态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其沉淀下来的形态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地域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过程。通过研究地域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探索成因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空间句法进行定量研究,对当代历史城镇建设有重要意义。就当前城市形态学理论和空间句法进行相关综述,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总结其为中国历史城镇研究提供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形态学;空间句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一、背景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扩张,通过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政策的制度创新,形成了大力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造成这种城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都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城市更新和旧建筑的改造已成为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过大规模重建的历史城市和城镇中,保护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问题。虽然在中国已有各项法规指导相关设计实践,但是历史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仍缺乏科学依据与具有体系的审核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历史保护的意识重新觉醒,中国一直有着关于保护计划的指导方针,在这些方针下,许多建筑、街区和城镇都得到了保护和维护,但基础识别、评价和体系仍然远未完善。然而在欧洲,有关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和方法相对完善,尤其对于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它们高度概括了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其中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它在各个不同时期提供了理解城市结构的完整体系,为设计实践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目前中国关于历史城镇保护和再生的研究或是广泛关联其他相关学科偏重描述而非分析,或是局限于静态建筑单体,缺乏对类型过程、城市历史结构等系统分析。由此,实践多流于表象模仿和符号拼贴。从城市设计层面整合建筑单体到城市整体的保护与更新的分析性著述仍然匮乏。
二、相关综述及研究方法探讨
研究城市形态的方法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因为城市空间较复杂,传统的城市形态大多偏重于定性分析,如将西方较为成熟的城市形态学理论体系,结合我国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城镇,进行一些空间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总结。20世纪70年代,空间句法的提出为城市形态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空间句法是由伦敦大学建筑学院的Bill Hiller教授创立的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一)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
对形态学的研究可以关注两个学派,一个是以康恩泽为代表的历史地理分析为研究方法的英国城市形态学派。康恩泽的理论在过去近15年在西方学术界得到相当的发展,但在中国鲜人为知,仅有少量的研究探讨了康恩泽形态学方法在中国城市的应用,主要有Whitehand、谷凯、田银生等在北京和广州的几个历史街区进行的形态学研究。这也开启了城市形态学理论指导中国城市问题的新篇章,但大多研究集中于城市保护存在的问题,对适合中国历史城市发展的更新再生模式仍缺乏进一步探讨,且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并结合新技术的领域几乎仍旧为零。二是意大利学派的相关研究,意大利城市形态学研究一开始就与建筑和城市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几乎是直接服务于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理论的。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城市平面形态的大比例尺研究和对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类型的分类总结,揭示城市形态的内在规则,决定新的城市及建筑设计,使其延续地方传统,融入所在环境。
(二)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可以用来量化城市内部的表现,以调查存在的问题和预测发展趋势。空间语法首先强调了空间形态的全局结构并通过圖形理论的技术创造了城市形态模型;其次它揭示了城市形态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提供了城市规划整合交通和土地使用的新视角。根据城市自由环境所呈现出的情况,一般空间分割方法有三种:凸空间法、轴向线法、可视图分析法。根据城市规模,选择研究方法并分析空间整合的各种参数,然后研究它的拓扑空间并总结它的发展和变化规则。
在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中,李江、郭庆胜(2003)对武汉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CBD和内环线为空间尺度划分依据,计算形态变量的数值,得出结论:从地域结构上看,武汉市属于组团式的城市形态结构,其交通网络分布密集,城市空间里的可达性较高。在街道布局特征研究方面,顾频捷(2004)基于GIS系统利用空间句法对南京夫子庙地区的街道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京旧城街道系统演变历程。赖清华等(2011)运用空间句法,对1960年到2009年徐州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总体来说,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量化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对轴线整合度、整合度核心和智能度等参数值的分析,总结出城市形态发展及其演变的特点,并判断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探讨
综合上述,将两者内容进行整合,有关城市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整合西方类型形态学理论,探讨其指导中国现代历史城镇更新的可能性;研究重点:对比和总结形态学中康恩泽学派、意大利学派等理论研究;总结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提取或重新定义适用于现代历史城镇形态分析的共同概念,如景观单元、历史结构、形态周期等。在中国应用形态学分析的困难主要是记录城市的精确地图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匮乏,使历史地理分析较难进行。但保存的街道、地块划分模式等仍可提供重要依据,其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城市历史的信息。因此,分析将不局限于从过去到当代,同时也将可以用反时序展开:从现有城市形态追溯城市形成过程。通过详尽的地块调研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分析来辅助形态地图的绘制和完善,进而为理解城市历史结构并为指导之后的城市更新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第二,将整合后的形态分析用于的地理历史分析,并结合空间句法,进行城市形态演变的量化研究。一般研究重点为对主城区进行形态学分析,包括对其形态周期、形态演变和历史结构的物质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等。基于城市层面的空间研究采用轴线法,在城市街道空间运动中的观察者,其视线所抵达的最远点即为该处轴线,用最少最长的轴线来表达空间系统,将一个轴线作为一个空间的节点,两轴线的交接就构成了系统的连接关系,相互连接的轴线群形成该空间系统的轴线图。通过对空间整合度核心、整合度、智能度等多种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其拓扑空间的社会逻辑关系。运用上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总结其城市形态发展的变化规律,并以街道模式、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肌理等为基础绘制相对完整的城市形态结构地图,意在提供一个开放的可供持续完善的形态学参照。
第三,对城市形态发展的干预控制,分析其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再生趋势,为其提供理性规划和建设性指导。结合上述结论,尝试评估新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指导中国城市问题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探讨修正和完善现行的指导理论体系和设计原则。
三、结语
城市形态学理论中各学派概念的结合,不少案例已经总结了城市形态的时代划分、不同时代的形态特征等。空间句法的一些实证研究可以解决城市交通网络的设计问题,在当代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城镇中,能够一定程度上定量探讨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可对城市中一些公共设施、新型公共空间的布局等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且可以有效地预测人的行为特征,解决城市中人与用地关系之间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Whitehand,J.W.R.,Gu,K.,Whitehand, S. M.,& Zhang,J.Urban morphology and Conservation in China.Cities,2011,(02):171 185.
[2]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师,2004,(03).
[3]Cataldi G,G LMaffei and P.Vaccaro.Saverio Muratori and the Italian school of planning typology [J].Urban Morphology,2002,(01):3-14.
[4]張玥,张奕.基于空间句法的郑州城市形态演变研究[J].河南科学,2013,(12).
[5]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12):36-41.
[6]李旭,车越,曾寒梅.城市形态地域特征识别与生成原则探析——以成渝两地城市形态历史演变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05):24-30.
[7]段进,邱国潮.国外城市形态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8]王刚.汉口城市治理结构嬗变与城市空间逻辑的转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4):74-79。
作者单位:
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