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杂志调研组
中共永仁县委书记杨仕坤到芒果产业园参加劳动
永仁县位于云南省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4个村民小组,有汉、彝、傣、回、傈僳等22个民族,总人口11.1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属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扶贫攻坚片区县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永仁县委、县政府紧紧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环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啃下“硬骨头”,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永仁是集山区、农业、贫困、民族为一体的县份。近年来,永仁县万众齐心应对地震、干旱、火灾、水灾、冰雹等自然灾害,全县上下自觉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的永仁精神,呈现出“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的浓厚氛围,在金沙江低热河谷民族贫困地区闯出了一条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跨越发展的路子。
在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永仁县充分发挥“苦熬不如苦干”的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就业培训、生态保障”六大脱贫攻坚行动,确保贫困户6有、贫困村9有、贫困乡8有、贫困县5有,到2018年,全县2个贫困乡镇(中和镇和永兴乡)、22个贫困行政村、93个贫困自然村出列,18206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以来,永仁县委、政府在莲池乡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把党建与扶贫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乡上做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组织保障、责任落实“四个到位”,村级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三个推进”,村民小组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两个作用”,最终实现强了组织、富了百姓“一个目标”,形成了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共同推进的“莲池模式”,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永仁县县长李明峰(前排左二)调研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最需要基层党建的积极作为、有效发力。在全面抓实党建与扶贫“二个推进”中,永仁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行“莲池模式”,突出党建带扶贫的强大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扶贫开发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扶贫开发抓硬件,基层党建抓软件”的思路,发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作用,让扶贫有灵魂、党建有抓手。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的“生力军”作用,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主力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群众素质和服务体系、服务阵地、服务资源、服务队伍全面推进,做到扶贫开发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不断创新提升“莲池经验”,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实现党组织更强与群众更富的双赢双推进。目前,永仁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32%的村达到了5万元以上。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了87%。2016年如期完成3650名贫困人口脱贫和5个行政村减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11.95%。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扶贫工作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年来,永仁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永仁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多位一体实际,整合捆绑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社会帮扶等资金,加大对每个贫困乡、贫困村资金投入力度,扶持贫困乡、贫困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把有限的项目和资金用到扶贫攻坚上,用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机制,实现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一)栽好植物、养好动物,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永仁独特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发展规模连片的板栗、核桃、冬桃、樱桃等经济林果种植业及商品牛、羊养殖业;在坝区,规划发展烤烟、商品蔬菜、蚕桑、葡萄、油橄榄、芒果等高原特色农业。目前,全县已发展晚熟芒果种植面积7.6万亩、油橄榄5.4万亩、板栗15万亩、核桃18万亩、辣木4273亩,各类特色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合计达42万亩。发展养羊示范村10个,建设标准化养羊场30个。“格瑞甫”牌鲜食葡萄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6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认证。
(二)开发矿物、依靠人物,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依托县域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企业管理人才优势,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5.12万平方米。云南双清螺旋钢管、昌源机械、野森达菌业等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户。维的、干巴拉、秀田、班幸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建成投产,装机规模达175兆瓦。菜油加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年产5000吨油橄榄加工厂、双清螺旋钢管二期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三)生产百物、买卖货物,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以打造商业专业市场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商贸物流体系。目前,永攀物流综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永仁农贸市场、农村日用品及药品配送中心、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永仁工贸市场等投入使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县已发展限额以上企业15家,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5292户。建立电商平台,外贸出口和电子商务交易取得突破,累计完成75.44万美元和1320.1万元。
克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永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新的一轮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永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聚合政策执行力、干部帮扶力、群众内生力和能人带动力,吹响“集结号”,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聚合政策执行力。把扶贫攻坚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真贫,真扶贫,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由各级党政部门一把手负总责,认真落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和部门挂钩扶贫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明确了脱贫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事权划分,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管理空白等现象。完善行政机关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到各内设机构、岗位及承办人员,建立主体明确、权力清晰、可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执行意识,重点整治对党委、政府决策拖着不干、压着不办和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加大惩戒力度,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聚合干部帮扶力。实施干部挂包帮“大会战”,全县2553名干部挂包帮扶4998户贫困户。大力推行“三个日”制度。即:每月一日“培训日”,每月利用一个周末(星期六或星期天)一个上午或下午,加强对县乡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政策的培训,通过加大培训,让全体干部群众了解熟悉扶贫思路、目标、帮扶措施、帮扶政策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每月一日“帮扶日”,确定每个月的17日为“帮扶日”,所有挂包帮干部在“帮扶日”这天都深入本单位所联系的贫困村,重点走访所挂包帮贫困户,深入开展“六同”活动(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研究、同探讨、同落实扶贫帮扶措施)。通过加强“帮扶日”活动,进一步增加与贫困户相处时间、交流时间,增进相互的信任和了解,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认知感。每周一日“对接日”,确定每周四为脱贫攻坚任务、进度、工作衔接等脱贫攻坚具体事项“对接日”,加强部门间的衔接。实实在在用各级干部的“脱皮”换取贫困户的“脱贫”。
(三)聚合群众内生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让“唯有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的真理,深深在贫困户中扎根。各类帮扶项目和扶贫措施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开展,不包办代替,不一味地送钱送物。精心培树一批产业扶贫的成功典型,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充分利用党员综合服务平台,加大脱贫攻坚政策等宣传力度,每周向全县所有手机用户发布一条扶贫政策宣传短信;各村利用大喇叭,适时播放扶贫政策宣传资料,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加大脱贫退出成效展示、典型经验总结、模范人物宣传,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力。
万亩芒果种植基地
黑山羊养殖
(四)聚合能人带动力。引导和鼓励能人办企业、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经营化水平。目前,已引进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4户,发展林业蚕桑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211户,成员188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流通、养殖、公益服务等行业,遍及全县7个乡镇,带动28569户农户发展烤烟、葡萄、蔬菜、油橄榄、芒果等产业,永仁和立艺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永仁壮农农业科技经贸有限公司、星茂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摆脱贫困是永仁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永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责任、第一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围绕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集问题,抓重点、解难题、把握着力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突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围绕板栗、芒果、油橄榄、蔬菜、蚕桑、食用菌、光伏发电、彝绣等13个产业,加大力度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探索建立稳定的增收机制:一是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机制。采取“产业扶贫项目+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长期稳定的联结起来。例如:莲池乡玉米冲村民小组在实施800亩小枣种植的产业扶贫项目中,经村民“一事一议”,委托该村小枣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贫困户出土地,跟随合作社种植小枣,第三年后的收益可当年领取,贫困户实现了当年栽枣当年增收,合作社规模也随之得到壮大。二是财政资金折股分红增收机制。采取“财政资金+企业+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把扶持企业投入的财政资金折为贫困户的股份,企业与周边村组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企业按期支付定额分红,并优先录用贫困户务工,把企业的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联结起来。例如:莲池乡老虎山芒果农场,财政投入253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周边2个村民小组25户贫困户每年折资入股分红达5万元。三是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增收机制。采取“村级集体资产+贫困户”的模式,把村级集体资产增值与贫困户增收联结起来。例如:宜就镇潘古里村委会,贫困人口16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针对贫困面大的实际,村委会把村里370亩集体荒山进行了土地开发整理、苗木滴管建设,建设后形成的村集体资产折算成股份,入股永仁县洪茂源合作社,进行油橄榄种植,每年村集体得到5万元的收入,贫困户跟随得到固定分红。四是流转土地促增收机制。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转,让贫困群众的资源、资产变成资金,增加财产性收入。例如:在永仁县哲林晚熟芒果三产融合扶贫示范园的带动下,每年可使示范园周边的12个组1152户4701名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100万元,户均直接增收近千元。五是易地搬迁促增收机制。把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起来,重点选择油橄榄、芒果“两个三万亩”核心产业园区周边来布局搬迁安置点,园区企业欣源公司、太谷公司、哲林公司与贫困搬迁群众签订用工协议,增加其工资性收入脱贫致富。六是养殖托管增收机制。针对山区贫困人口分散、优质耕地少的特点,重点发展畜禽养殖产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周转母羊”,在贫困户中滚动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并定期回购,贫困群众零成本投入实现增收。全县通过强化六项机制的落实,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带动了3650名贫困人口减贫。
(二)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不急躁,不冒进,循序渐进,圆满完成2016年度中央预算内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年度任务。一是抓实选址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功能齐全的原则,一次性规划到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在实现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民风民俗,规划建设一批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二是抓实“四到县”,强化资源整合。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要求,制定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整合办法,重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等项目资金。加大融资力度,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组建扶投融资实体公司,夯实融资工作基础。制定《永仁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指挥部、融资公司、信用社、乡镇资金审核、拨付和使用管理权限,确保资金安全。2016年到位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贷款1亿元。三是抓实分类指导,强化对象精准。坚持对象精准,易地扶贫搬迁点重点安置六类人群。坚持补助政策精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无钱搬”难题。对无力建房的农村“两无”户,通过县级统筹,建设40-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住房进行保障兜底安置。四是抓实基础工作,强化机制创新。在用地保障上,对征占的林地、耕地,采取集中打包上报审批,降低报批成本,节省报批时间。在建设方式上,采取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等方式,指挥部统筹提供不少于4种户型方案供农户选择,村委会通过召开安置点农户会议,推选5-7位懂施工技术、有威信的代表组成联建委员会或理事会,参与项目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监督项目实施过程,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同时,实现项目监理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并为农户建房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质量安全。在项目推进上,组建由32名享受处级待遇干部组成的督查指导工作组,分7个小组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五是抓实典型示范,强化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功能设施配套全、产业发展基础实、增收脱贫门路宽等各具特色的示范点,以点突破,从而辐射带动,示范引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整体推进。六是抓实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压实。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从全县抽调15名精干人员脱岗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增强统筹协调工作力量。
(三)实施生态脱贫工程。积极开展金沙江国家森林公园申报与创建工作,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编制了《金沙江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林地和土地,签订协议,统一由森林公园创建办经营管理,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守住生态红线,2016年,全县有100多名贫困人口被吸纳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了增收减贫。
(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开展教育结对帮扶,招商银行定点帮扶永仁,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进行教育专项扶贫,持续改善教育软硬环境。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64家企业参与贫困村、贫困学生结对帮扶,2016年来,全县贫困学生得到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累计达到4795人次。狠抓技能教育培训,把输血扶贫和造血扶贫结合起来,县人民政府与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开展合作,针对性开展贫困户务工(技能)就业培训,2016年23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输送子女到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培训,帮助贫困家庭重拾自我脱贫信心。
(五)实施社会保障工程。认真核准医疗救助、低保救助对象,落实救助兜底政策,特别是医保政策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2016年以来,全县共计有457名贫困人口享受到了健康扶贫带来的实惠。
彝族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