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针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2018-12-17 02:20张德玉宋晓莉邢雁飞王大虎通信作者刘新泉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泪膜泪液干眼症

张德玉,宋晓莉,邢雁飞,王大虎,通信作者:刘新泉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1800)

随着社会发展、外界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干眼症的诊断治疗方面也日趋完善。临床上传统治疗干眼症的方法主要是替代治疗,如人工泪液、眼部保湿润滑剂、抗感染治疗[1-2]、泪液潴留(泪小点栓塞)等。虽然治疗手段繁多,但是疗效均不理想,严重者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不能主动刺激泪液自分泌。目前,干眼症的治疗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鬃针疗法治疗干眼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60例120眼,其中男8例(16眼),女52例(104眼);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平均20.8个月;年龄21~77岁,平均52.6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主观上有眼干燥感、异物感、疲劳感、烧灼感、视力波动、不适感等症状,以上症状不少于1项;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试验(BUT)≤10 s,或泪液分泌减少,Schir 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并伴有眼表面损害,荧光素钠染色(FSC染色)阳性,即可诊断为干眼[2-3]。

1.3 纳入标准 符合干眼病诊断标准;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仍需佩戴接触眼睛者;结膜瘢痕化,或眼部有感染,或伴有睑球粘连者;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肝、肾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60例患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4次。

2.2 鬃针疗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术者轻轻拨开患者眼睑,嘱患者勿眨眼,分别暴露上、下泪点并固定,然后用另一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针柄,使钝圆、光滑的针头端软端垂直进入泪小点约1 mm,然后沿着泪小管内壁向鼻侧轻缓推进(避免伤及泪道),进针5~15 mm,最远至针头触及泪囊鼻侧壁止,上下泪点分别进针,患者闭目留针10 min。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干眼症症状评分。参照SPEED调查问卷将眼部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视物模糊、刺痛感、畏光、流泪、眼红9项指标列入问卷评价,各项指标再分4级:无症状得0分,症状轻微得1分,症状明显得2分,症状较重得3分。上述各症状得分相加为临床症状积分。②干眼症体征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 merⅠ):采用天津晶明35 mm×5 mm滤纸条,先将试纸条的末端沿缺口对折,置于双眼下睑缘外、中1/3处的结膜囊内,嘱患者轻闭双眼,使有刻度端的试纸条自然下垂,5 min后取出滤纸条并记录浸湿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泪膜破裂时间(BUT):将1小滴1%的荧光素钠滴入患者结膜囊,嘱患者向前方注视,在裂隙灯钴蓝光下计数患者末次瞬目后睁眼到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每眼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单位为秒(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SC):采用12分法,将角膜划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评0~3分:无点状着染评0分,1~30个点状着染评1分,>30个点状着染但染色未融合评2分,角膜出现点状着色融合或丝状物及溃疡等评3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裂隙灯下检查眼表正常,BUT≥10 s,Schir merⅠ检查多次测量>10 mm/5 min,FSC检查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裂隙灯检查眼表情况明显好转,BUT>7 s,Schir merⅠ检查多次测定>7 mm/5 min;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裂隙灯检查眼表情况有所好转,BUT>4 s,Schir merⅠ检查多次测定>4 mm/5 min;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裂隙灯、BUT、FSC及Schir merⅠ检查无好转[4]。

3.3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参照针刺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局部出血、针孔感染、滞针、晕针及对泪点、上泪道的观察及检查。以上通过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裂隙灯检查、泪道冲洗评判。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眼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60例患者(120眼)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眼(3.3%),显效52眼(43.3%),有效58眼(48.3%);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46眼(38.3%),显效54眼(45.0%),有效20眼(16.7%);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112眼(93.3%),显效4眼(3.3%),有效4眼(3.3%)。

(2)临床症状积分及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眼数比较 见表1。

表1 60例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眼数比较

(3)Schir merⅠ、BUT、FSC比较 见表2。

表2 60例干眼症患者Schir merⅠ、BUT、FSC变化

表2 60例干眼症患者Schir merⅠ、BUT、FSC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4)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6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鬃针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痛不可忍、局部出血、感染、滞针、晕针等并发症。裂隙灯检查泪点完好,泪道冲洗检查间接证实无泪道损伤。

4 讨论

干眼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中神经调节机制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神经调节异常在中医病机方面相当于经络不通、气机不畅。参与眼表泪膜的角膜、泪腺、结膜杯状细胞、泪腺及睑板腺都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末梢分布,相互之间形成完整的神经传导反射网络,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干眼的发生[5]。干眼症最显著的症状是基础泪液分泌不足,因此主、副泪腺及结膜的外分泌细胞功能障碍是导致本病的关键因素。

针刺疗法能够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在治疗干眼症方面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睛明穴又名泪孔、泪腔,位于目内眦,为足太阳膀胱经起始穴位,治疗眼疾之要穴,主治一切急慢性眼病。关于睛明穴的定位,历代文献记载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现代睛明穴的解剖定位稍有出入。如《素问·气府论篇》指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确定位“睛明在目内眦泪孔中”,而《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称此为“内睛明”[6]。而上、下泪小点属经外奇穴。现代解剖学表明,上、下泪小点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

鬃针作为一种特殊的针法,从上、下泪小点进针,直接作用于泪器系统,治疗过程中患者即可产生大量泪液外流,同时可见眼睑表面张力增加,自觉睑缘紧张感增加,故能促进睑板腺排泄,使泪道、眼表、泪腺之间加强联系,改善泪液、睑板腺分泌,增加泪膜稳定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在首次鬃针治疗过程中即有大量泪液分泌,在治疗后2~6 h内感觉眼润滑舒适,视觉清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这种舒适感持续时间逐渐变长,直至完全不需外源性补充滴眼液。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的症状积分、体征变化随着疗程增加趋于正常,治疗1个疗程后,有116眼需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眼数降至74眼;治疗3个疗程后,仅有8眼仍需要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但超过93%的患者已停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在鬃针的治疗机制上,除了用中医的经络理论解释外,研究认为生物反馈机制不容忽视。上、下泪小点有丰富的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的末梢分布,对其进行适宜的压力、温度刺激,可刺激泪腺、睑板腺、副泪腺等腺体,使分泌功能增强,所以患者接受鬃针治疗时即有大量泪液分泌。由于鬃针治疗后产生的泪液成分为自然的泪液,其成分包括脂质、水液、黏液等,涵盖了健康泪膜所必需的成分,是目前人工滴眼液所不能满足的。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对干眼症患者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给予外源性补充水液,每日4次,以迅速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待鬃针治疗起效后,根据患者眼睛的自觉舒适程度逐渐减少滴眼次数,直至完全停用,而患者无不适感,也未出现并发症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鬃针在治疗干眼症方面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克服了传统针刺的不足,不需刺破皮肤黏膜,利用自然通道进针,简单实用,对组织无创伤,对治疗干眼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其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泪膜泪液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干眼患者基于泪膜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分析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