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8-12-16 10:21胡白玲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生活

胡白玲

【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

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也就是说,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则需要通过生活来发挥其力量。

【关键词】语文;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我认为,“生活即教育”就是在学校这个育人的环境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贴近生活、明辨是非,形成文化素养,进而成为一个健康的、完整的人。

一、引导回归本真,在生活中反思

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生活认知非常主观化,只有自己的生活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一特点,依托语文学科,我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引导他们结合课内的学习来反省自身,成为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反思者。

如《陶校长的演讲》一课,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课文围绕“每天四问”的中心议题,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说在这四个方面是如何做的。比如,在“健康”方面:“你每天都有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嗎?”“你每天为了你的健康做了什么?”“你有哪些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在“工作”方面:“你负责收发作业本时,是如何考虑及时收发的?”“遇到作业速度慢甚至不交作业的同学,又有什么办法让他跟上大部队?”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了解陶校长演讲的意义,理解陶校长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反思,让这些好的习惯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创设语文情境,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努力创设一种生活情境,体现处处皆课堂的理念。生活化展示平台课前演讲,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热情,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健全的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随堂发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他们需要更好的展示平台和机会。于是,我在班级内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定期规定好主题,将课前阅读时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带进课堂。如春天来临时,布置学生以“春分”这个节气为题准备演讲内容,学生在演讲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量的资料,从节气的由来、特征、民俗等各方面详细地进行解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主动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知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通过该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目前,学校以我班为示范,将该活动辐射到全校的语文课堂,以期让全校所有学生均能在此活动中有所收获。

生活化教学途径巧用教具,合适的教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当然,教具并不一定非要是花费大量精力精心制作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随时准备。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由于惯性思维,绝大多数人切苹果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所以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即便通过讲解告诉学生:当苹果横着切时,横切面上会呈现五角星的图案。学生也会对不形象的表述产生疑问。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在课堂上自己进行操作并观察。这样,不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有了更直观的印象,还让他们一下子就回到文本中去,教学效果显著。

三、激发学习兴趣,在生活中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写文章,就要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兴趣地开放思维、进行习作。

(一)观察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利用一切机会启迪学生善于观察、勤于体验,学会敏锐地观察生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寓情寓意地写出来。实践中,我以学生兴趣为主,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等,鼓励学生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并将观察的角度从家庭、学校拓展到社会。另外,我还抓好时机,布置学生完成生活体验。如春天,走进大自然感受季节的生机;母亲节,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或习俗竞猜等。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积累的生活素材多了,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二)互为评价,展示习作成果

讲评可以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关注老师对自己习作评价的同时,也更想了解在其他人眼中的评价。因此,我将习作评价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在班内成立作文小组,每周一个主题,由学生互为批改,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切生活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独立评价延伸到和伙伴、家长、老师共同交流,形成良好的互为的学习氛围,使习作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应以生活为核心,回到生活中去。作为一名教师,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自己。我们任重而道远。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