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
摘 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发展现代林业,助推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退耕还林政策,结合会东县的实际,总结了第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成效,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东县;退耕还林;建设;思考
一、会东县林业概况
会东县地处凉山州南部,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全县辖20个乡镇、325个村、社区,总人口42.2万。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4.8%,各类森林、林木活立木总蓄积56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5%,是凉山州重点林区县之一。会东县林地资源丰富,具有实施退耕还林的广阔空间,具有发展林业生态产业的良好前景。
二、第一轮退耕还林建设成效
1.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在退耕还林中,该县遵照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沙化严重的地区,坡度在20度到25度的陡坡耕地实施。通过工程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坡耕地因常年耕作造成的地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降低了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强了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功能。
2.有效增加了森林面积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实施以来,森林植被明显增加,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促进了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群的增加,有效保护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
3.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国家政策规定,每年共向退耕还林农户兑现补助资金1950万元,有3.4万户13.6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退耕还林之后,耕作人口逐步减少,外出劳务人口增多,农民可以更多地抽出时间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后续产业,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把退耕还林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下种、养殖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华山松籽、核桃、花椒、杉木、蚕桑、中药材、特色水果、森林食品等经济林,大力发展生态猪、黑山羊、肉牛、土鸡养殖业等绿色生态后续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现了兴林与富民双赢。通过后续产业建设,加快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充分兼顾后续产业发展。部分地区没有很好地把退耕还林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对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深入研究,只注重眼前利益,争取国家政策补助,没有充分兼顾后续产业发展。
2.建设重点不突出。部分地方公路沿线、河流两岸、水库周边、城镇周边的25度以上的坡耕地依然较多;由于土地二调数据不准确、土地利用现状图存在位移,有部分25°以上坡耕地不在利用现状图上,“森林资源二调”情况与现状不相符、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科学,严重制约了退耕还林实施的空间。
3.地方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大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在抚育、管护、防治病虫害、低产低效林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措施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
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治理重点。会东县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要求,依据全县土地调查成果,严格限定在25°以上坡耕地,必须是非基本农田,划定适合退耕还林区域,优先安排25°以上陡坡地、公路沿线、河流两岸、城镇周边、水库周围生态特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地区重点安排,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退耕还林的规模和进度。重点安排在铁柳镇、乌东德镇、淌塘镇、老金滩乡、满银沟镇、野牛坪乡、溜姑乡、鲁吉乡、大崇镇等金沙江流域沿线周边乡镇;新华水库、马头山水库、黑嘎水库、雪山水库、龙滩水库等库区周边区域;会淌公路(会东至淌塘)、会乌(会东至乌东德)、会鲁(会东至鲁吉)、会野(会东至野牛坪)、大黄(大桥至黄坪)等主要公路沿线及其它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坡耕地应优先安排,要结合区域特点,突出重点、有计划、分年度稳步推进,确保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2.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公开接受监督。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严肃、政策性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时需要准确把握国家、省州的相关政策规定。一是在工程计划任务安排方面,要确保符合退耕还林条件,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20-25度坡耕地。二是在兑现政策补助方面,必须坚持在村组建立健全村级退耕还林公式制度,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地点、退耕面积、质量要求、补助资金等进行全面的公示,保证每一户农民都能够充分的了解相关政策,并接受乡镇、村組、村民、及林业、财政、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监督,确保退耕还林补助款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一是在退耕还林工作规划和实施中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海拔、土壤、降雨量、适宜树种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树种。二是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三是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己决定种植经济或生态林。三是林业部门应该切实承担起作业设计、培育种苗、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加强管护等任务;严把“五关”即把好规划设计关、种苗质量关、栽种质量关、验收兑现关、考核监测关;四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生态效益兼顾,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的互利双赢。
4.坚持依法治林,加大退耕还林林地保护力度。建议县林业局、乡镇林业站、森林公安和乡镇政府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地林木保护力度,依法抓好对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不再出现复耕复垦和新的坡耕地,不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效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生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结语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要加强退耕林木经营管理,加强对退耕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研究制定对退耕后续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及生态服务的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增强退耕农户的发展能力,更好地实现生态建设与减轻贫困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涛,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绿色科技,2016(21).
[2]黄力, 田英,黄雁飞.印江自治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面临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4(6).
[3]张黎,对黔西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J].大科技, 201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