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限感的美第一层就是它会给予演绎者一种快感,是愉快和幸福的。唱歌的人永远是现在进行时,因为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洗礼,而聆听的人永远是过去式,因为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更容易追忆似水年华的乌托邦世界。所以,唱歌、听歌、作曲、作词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语气与通灵、感动与追忆、感性与表达、理性与构建的过程,如果要唱得好就更需要注意语言厘清的无限意义这个细节。
关键词:语言厘清 无限意义 声乐 导向
声乐的无限感,实际上就是和数学一样,是不断得到真理的过程。声乐的无限感,也是一种审美,是直观地切断外在联系的结果。
一、语言厘清无限意义与声乐的关系
从NASA在太空中的录音我们发现,宇宙中有无数曼妙的声音,那么声音是不是真的就是属于无限性的真实世界的呢?因而,当我们不用语言去厘清一个事物、事件的时候,肢体语言(遇到)、声音表达(音乐)便成了唯一的途径。然而,当人类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慢慢地开始有了语言,有了超自然构建的语言,使得我们最传统的表达增添了具有规范的、普遍意义的文字(文字是书面语言,它同口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要弄清楚声乐,首先就要弄清楚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语言在声乐中的意义,就是我們必须重视,并且一定要弄清楚的事情。奥古斯汀对时间的看法正好解决了我们这一难题。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是随着我们心情的不同、讲诉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和不稳定的。当我们用文字记录过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过去进行一种坚定的、肯定的认知,那么这样的过去就是不变的,可是实际上它却是变化的,是一步一步形成的。这也切合布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因为文字厘清的是不变的,那么这样的不变就是所谓的理想状态,人们只是把所有事情乌托邦的一面体现出来,因而让歌词具有了一种不变的、真实的感受,所以当人们选择歌唱的时候,他就已经进入到一种不变的状态,进入到真正的乌托邦的世界,这样的诱惑怎能让我们的歌唱者不享受音乐,不去享受最真实的人生。
二、语言中的无限对声乐的真实导向
声乐是由文字和音乐双重共同构成的,那么文字在声乐中到底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语言中的无限对声乐有怎样的真实导向呢?我们知道,抽象构建的语言同数学一样,它是一个超现实的概念,那么就不得不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一)歌词所带来的文字是不变的蓝本
我们知道,当人类用语言来厘清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语言说的这个世界同真实世界是什么关系。声乐作品的基础就是语言性,那么我们演唱的文字到底是什么?例如有两首歌曲,一首叫《黄河渔娘》,另一首叫《梅花引》。黄河渔娘这个用文字厘清的人物,实际上是一个虚无的抽象人物。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往往理解的是这个不变的黄河渔娘,而真正的声乐想表达的,是一个具有这样性质,并且在变化中的女性代表。而第二首歌曲里面的梅花,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梅花是什么,它就不具备虚无的概念,而只是语言厘清的梅花。梅花的概念是不变的,但是在现实中的梅花是变的,有的更香、有的更红,这里实际上就是从变认识不变的过程,而这个不变的蓝本,实际上就是抽象语言给予我们的理性世界,换句话说就是无限不变的世界,是区别于我们周遭的有限世界的。因此,声乐作品中的无限感,是因为我们在模仿已经失去或者虚无的不变,这样的不变是无限世界的不变,区别于感官的有限世界,因而让人受到一种超现实的快乐,这样的快乐终极引起的原因,却是抽象语言厘清的不变。所以,语言在声乐中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追问的。
(二)音乐所带来的旋律是蓝本切断一切的审美
当我们理解了文字厘清而不变的蓝本时,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关于音乐带来的旋律。我们知道,对于音乐的美感来自自身直观的感受,那么人们在音乐中的表现,往往是切断一切关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欣赏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时候,会随着对艺术作品的熟悉而把这些艺术作品同自己的生活属性相联系,因为这些艺术形式没有一样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改变人的情绪。但是,音乐的欣赏在一开始就被烘托在声音的频率上,这样既能拨动人的心弦,又能使人忘记音乐作品的外在联系。所以,音乐中的旋律就是对蓝本切断一切的审美。
三、结语
我们诠释用语言构建的可表述的有限制的人类科学中的存在,至此才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唱歌。那些乐感不好的同学,实际上就是用理性分析后,不相信这旋律构建的超现实,所以无法感同身受,因而才没有情绪的表达,唱出来的歌声自然不会好听。
参考文献:
[1]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刘雪梅.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声乐理论的辩证倾向评析[J].王维平.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简介:张海英,女,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