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醒人生——浅议李白饮酒诗

2018-12-15 00:16卢逸蕾
参花(上) 2018年12期

摘要:郭沫若先生曾出版过《李白与杜甫》一书,郭先生指出李白“喝醉了才最清醒”,笔者认为是十分精辟的,这也点出了李白饮酒诗的要害。

关键词:饮酒诗 月下独酌 心怀天下

历代评论家对李白的饮酒诗都有争议。唐代的王安石认为:“太白词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与现在一些学者认为李白多写“妇人与酒的旖旎小诗”颇为相似,把酒当作污下之物,言酒的诗词视为旖旎之情,这大抵是出于对“嗜酒”“言酒”的否认。而宋人罗大经则在《鹤林玉露》中批评李白的饮酒诗:“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日,作为诗歌,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在这些具有个人情怀的批评中,李白与杜甫常被相提并论,于是有了“扬李抑杜”与“扬杜抑李”之争。

其实文人喝酒在古代不足为怪,酒也不是什么污下之物。酒最开始大概是作为药而使用的,繁体字“醫”下面的“酉”指的就是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酒可“行药势”“通血脉”,还可以“杀百邪恶毒气”,是药用之物。又因为其麻醉之效,庄子早有“醉者神全”的说法,认为醉者往往能完全沉浸于本质精神,不被外界干扰,看到的是最真实的自我,醉酒时的自我反而可以称之为“神全”。在这之后,酒就成了文人的精神寄托和激发灵感的常用媒介。

李白饮酒也离不开前人的影响。盛唐时期,文人没有“穷途恸哭”的悲哀,但文人饮酒的风气还是延续发展着。盛唐国力强盛,文人胸中自有一股豪气洒脱,就更是崇尚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骨豪情,饮酒赋诗就成了豪举。代表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張旭醉酒“挥毫落纸如云烟”。李白自己也在《月下独酌》(其二)中说饮酒“不愧天”“通大道”“合自然”,体现的是他喝酒有效仿贤者之识,不能说是“旖旎小诗”,更不是“污下之识”。

李白喝酒之所以如此引人争议,除了自身的文坛地位使然,也是因为他相比常人过度嗜酒,又常常在饮酒诗中发出“及时行乐”“人生如梦”这样充满道家色彩的感慨,与儒家的“入世”思想似乎略有分歧。纵观李白的人生经历和其诗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让李白的人生变得离不开酒、大量创作饮酒诗的,是他在仕途上受到的打击。李白年少有壮志,一生谋求的是“寰宇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理想。但可惜的是,盛唐繁华背后的颓势暗生,“循资格”令的推行让“庸碌沉滞者皆喜”,而“才俊之士莫不怨嗟”。李白以诗文干谒求仕,也没能求得司马相如一样的成果。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也陷入“谤言忽生,众口攒毁”的困境,落得“五噫出西京”的结局。这样的打击让李白也不免要借酒消愁,发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样看似快意实则大悲的感慨。

但李白喝酒并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只有逃避。他胸怀天下,喝醉后“神全”也不能停止参悟人生、历史和现实。喝醉了反能以他的“本我”透视眼前世界。因为盛唐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像杜甫一样写百姓疾苦,但能对贤者得不到重用的黑暗现实发出“君不见晋朝公羊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的辛辣讥讽。他的饮酒诗反而是他“入世”思考得最清醒时,绝不只是“豪侠使气”。

李白创作出许多以“醉酒”对抗“现实”的饮酒诗。在这些饮酒诗中,他常常表现出“以醉酒的自我为中心”的狂气,借“醉酒”把自己与现实相对立。

这与他推崇豪侠精神及自身的叛逆精神有关。当然,此“豪侠”并非罗大经所说的只会“使气”的豪侠。李白崇尚的豪侠,是快意自在而又心怀天下的。他在少时就选择离家游历,常常执一剑在身侧,随时准备像游侠一样伸张正义。游历结束后,他想要报效国家,成就一番伟业,却不遵循常规,科举入世,而是以诗文干谒求仕,这是他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也是他叛逆精神的体现。

李白的醉酒诗则是他叛逆精神和自在正义在诗文上的集中体现。杜甫在《醉酒八仙歌》中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面对不能重用贤臣的皇帝,即使是九五之尊,醉了的李白也不予理会,因为醉了的李白就是那个自在正义的真实李白。李白醉了,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求的是社稷苍生而非功名富贵。李白醉了,敢做平时不能做的事,敢讲平时不敢讲的话。

李白饮酒醉了,但他的思想头脑却是最为清醒。《本事诗?高逸》中说李白醉得站都站不稳,却能“取笔抒思,略不停辍,十篇立就,更无加点……”写出千古传诵的《清平调》三首。醉酒时的李白,却是能最清醒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李白的醉,是一个天才被压抑的心泪,一个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却能透视现实和自己人生的文豪的反抗和清醒的呼喊。李白醉了,却不是永远地消沉,他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识污下乎?非也!其心膂不系苍生社稷乎?非也!其醉乎?醉也!醒也!

参考文献:

[1]陆大勇.浅析李白的思想与他们的诗情酒意[J].魅力中国,2010.

[2]武小靖.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J].新课程(中),2011.

(作者简介:卢逸蕾,女,本科,华南师范大学,员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