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起乡愁

2018-12-15 00:16沈燕
参花(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乡愁小镇记忆

沈燕

千灯,一座从来不缺故事的小镇,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每一个时期都在千灯的年轮上留下印记。挥别神州海岸,去往未知世界的徐福;踏遍千山万水,叩问民族命运的顾炎武;横渡吴淞北上,传唱大江南北的昆曲;追随创业的脚步,激越创新人生的千灯企业家……外向、辐射、传播,这些是千灯文化的关键词。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人们对“乡愁”的品咂,才有更复杂的况味。也正因为文化千灯的传播力及影响力,央视百集大型专题纪录片《记住乡愁》将镜头对准了千灯镇,拍摄了纪录片《千灯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乡愁”在媒体循环强化的作用下,引领了以乡贤回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回归。

乡愁,并非只有背井的苦泪,亦非文人的吟咏。乡愁是一闪而过、碎片化的思绪片段,连通着记忆与感知的某些细节。一道红烧肉,让你想起妈妈的厨房与餐桌;一座石拱桥,让你追念外公撑船从桥下划过;一条斑驳小路,让你回忆奶奶牵着你的手,散步时讲给你听的故事。

乡愁的字里行间,是一幕幕来自历史虚空处悠远的剪影。它告诉远方的游子,你记忆中那座古建筑里,发生过什么样的人间悲喜;它告诉羁旅者,家门前那条小路,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它告诉好奇的孩童,你所生活的那个平凡村庄,养育了哪些不平凡的人生。平淡、雅致的语言,如同一瓮珍藏了多年的黄酒,摇晃一下,回荡出浓厚的老千灯乡音。

商业社会,时间宝贵。木心的《从前慢》、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再怎么脍炙人口,凝固在白纸黑字上,也似乎无法与我们这个时代的速度感产生共鸣。我们难得回一趟乡下老家,满心惦记的都是手里未做完的项目,哪有心思去听老人口中呓语般的旧人旧事;我们喜宴置酒,要的是豪华排场,最好也能加点性价比,谁去在乎村子里古老的风俗规矩;我们的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熟练地说出各种网络流行语,却对方言中的俚语、谚语无知无感。你看,古镇古村那些有意思的旧事物,就是在“随便它”“下次吧”“再说咯”之间慢慢钝化,丧失了原本鲜活的生命力。正如罗大佑在《鹿港小镇》里的竭力嘶吼:“家鄉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并无为千灯古镇书写青史的野心,它只是一个安静的容器,放置着浮躁社会中被人忽视的小镇故事、乡间记忆。当夜深人静你无法入眠,翻开这本书,就能明了周作人笔下的“旧雨之感”。你会震撼于:在千百年前那个技术手段不发达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怎样的智慧与力量去建设家园,以何等的温柔与勇气去拥抱生活。

人类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这座繁华富庶的城市,这座充满生机的小镇,正步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先人遗落在河床里的美丽珍珠,必将焕发光彩;祖辈封存于阁楼中的信纸手札,终将脱去尘埃。当我们点亮乡愁的明灯,重绘江南传统人文生活的活画卷时,那些轻如茜草叶的乡间絮语,或将成为恣肆泼洒的浓墨重彩。

千灯,何处起乡愁……

猜你喜欢
乡愁小镇记忆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熊的小镇
九月的乡愁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