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程
“百官跪送!”
我坐在武侯祠门口的石凳上,守望着面前氤氲的香炉,一阵秋风漾开了思绪,我在神游中看到了一种亙古不变的守望。
“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公孔明千古!”
司仪的声音在定军山的风雨中迢递回荡,文武百官引领着百姓,像秋风吹拂下的稻田,齐刷刷地拜伏在地。霎时,哭声震天。
“丞相入土!”
“哗啦啦”几声,缚棺的绳索松脱了,厚重的棺柩稳稳地落在墓底,像是沉入沙海里的一块玉,再也不能寻。汉丞相永远地沉睡了。死亡带来片刻的哀伤,但死亡也成就了另一种永恒,一种永恒的守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秋风扫走了武侯祠面前的落叶,我望着杜甫写的挽联,回忆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绘的文字,继续幻想那过去的事。
隆中,草庐,诸葛亮一袭白衣、一方葛巾,一弯笑靥,对面坐着的正是三顾茅庐而终得见“卧龙先生”的刘备。
“先生身负不世才干,可愿随备出山,践行隆中之谋,兴汉室,安天下!”
于是,诸葛亮便开始了守望刘备霸业的戎马一生。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一把大火保住了蜀汉政权的根基;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最出名的妙计,一阵大雾便借来了天下三分的均势。虽然眼前局势大好,但君主终究是君主,权力会蒙蔽理智,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出于“私义”报杀弟之仇,置诸葛亮“隆中对”时定下的大计不顾,贸然进攻东吴,元气大伤。
我望着诸葛亮的画像慨叹,替他们惋惜,倘若刘备按兵不动,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方针走下去,会不会是另一番局面呢?
白帝城,永安宫,风逼着烛光在舞动。此时,床上躺着的刘备无言,地下跪着的诸葛亮沉默。生与死的哀愁在空气中弥漫着,满室的窒息。
“卿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声音颤颤巍巍。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战战兢兢,五体伏地,声泪俱下。
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明白了诸葛亮守望的真正伟大之处。君辜负了臣的隆中之约,还扔下来这么大的烂摊子,而臣却不趁机“诸葛代刘”,而是选择了“死而后已”的一生守望,守望着刘禅,守望着蜀地,守望着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以至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星陨五丈原,抱憾终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守望啊!不慕名、不慕利,守望心中的信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白帝城托孤的绝对信任,诸葛亮用一生无怨无悔地守望来报答。
人世沧桑,唯有自然永恒,定军山下、武侯墓前的两株桂花树,向后人无声地诉说着千年前的悲欢离合、曾经滚烫如火的理想以及扼腕悲怆的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