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振宇
我为什么决定去做罗辑思维?其实跟我知道自己逼近40岁有关。
40岁这一年是一个人特别重要的年份。40岁之前你所有的人生姿态都是弯着腰的,因为老觉得后面的时间比前面的长,所以你是以登顶的心态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然而到40岁时,后面的时间很可能比前面的要短,也就是说人生处于下山的状态,每走一步其实都是在倒计时。40岁之后,我每天早上都在想这个问题:假设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天,我会怎么做?
40岁那一年春节我是在美国过的,大概住了10天。我住在一个度假别墅里,天那么蓝,地那么绿,美国人个个都缺心眼。我什么也不用干,脑子放空,可住到第6天的时候,我就心里发慌。在中国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周边的世界在呼啸而去,觉得特别累,但是住在美国的10天,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呼啸而去。我会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我开始想这些问题。
40岁的人突然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这时我们再来看理财这个话题,得到的结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理财时实际上在假设自己可以永远地生存下去。比如说我的父母,他们那一辈人理财就是这样的观念,所有的人都储蓄,但是未必花钱,因为时间模型是错的。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永生,在现在的生活中无限苛刻地对待自己,把财富的兑现放在未来。我们这代人都知道这很不明智,因为生命是有限的。
对于个人财富状态来讲,可以清晰地将财富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增量财富,另一部分是存量财富。所谓的存量财富,就是指过去挣了多少钱;所谓的增量财富,就是未来可能挣多少钱。如果站在时间这个纬度上看,你会发现增量财富可以理解为缩量。
人到40岁之后过一天少一天,用一个缩量的时间获得增量,这是人生理财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存量,存量财富也是存量时间。
如果把自己的财富这样一分为二,有的东西就比较清楚了。
首先,别做不划算的事。比如说我就看不惯我的朋友圈里40岁以下的人去炒股,因为太花时间。你就是赚了,你都是赔的,因为那是存量的时间,你要用增量的未来的时间去不断地保护你原来的存量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件特别不划算的事情。
其次,回避风险,因为心情也是你重要的资产。高风险的东西我是不碰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万一风险降临到我身上,它会影响到我的心情。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我的心情,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资产。
再次,坚信自己未来挣的钱肯定更多。我相信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还没有到来,就是增量部分,或者说缩量部分。
最后,优化协作,理财就是经营自己的资源。
冯仑曾经讲过,任何一个女孩的人生都有两种安排方式:第一种就是三陪小姐的安排方式,19岁时盈利能力达到巅峰;还有一种是良家妇女的安排方式,19岁时大学没有毕业,穷得一塌糊涂,大学毕业时男朋友跟你一样穷得一塌糊涂,但是你进入一个公司,好好做,50岁的时候你有儿有女有家庭,也有很好的、很体面的收入,人生走的是上坡路。
冯仑讲这个例子,其实是在讲什么?人生也是理财,关键就是你能不能观察到复利。
我在央视的时候觉得自己还算是好人。我离开央视之后,帮我挣到第一票大钱的人是在我原来栏目组的扫地阿姨。她给我介绍了一个生意机会,我挣到了离开央视的第一票大钱,我就拍着胸口说好险。如果那时我不是用一颗还算不错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个扫地阿姨在我走了之后会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吗?离开央视之后,我拍着胸脯说,好在我还算是个好人。
所以什么是理财?我觉得就是经营自己的资源。
所有的人都不要指望自己像一个站在山顶的巨人一样可以俯瞰山谷,知道一切的形势,知道一切资产价格未来的走向。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专家都做不到。怎么办?很简单,优化自己的协作关系就行。
别人有好事愿意带上你,为什么?因为你对他有用,你是一个靠谱的人。所以,我在创业的过程中一直深信一句话:做好眼下的这件事,尽可能地排除别人对自己做好眼下这件事的一切影响,然后等待美好的结果自然呈现。
总而言之,人就这么短短的一辈子。你不妨到殡仪馆去看一看,不管有没有钱,都是没有行李架的,什么都带不走。经营好自己是最好的理财,包括你已经有的财富,它会变成未来经营自己的那个缩量时间的助力。
理财最愚蠢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拥有的存量变成自己的负担。那些天天去炒股的人,我看着他们都觉得特别可怜,早上一开始就要关注大量的财经新闻,9点多钟开市的时候盯盘,一直到下午,就为自己那天存量的资本在担心。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根本不值得一过。
你所有的存量资产都应该用于滋养现在的生命,帮助你更好地往前走,成为你心中的靠山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