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认同探讨

2018-12-14 09:31吴沂珊岑丽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吴沂珊 岑丽阳

摘 要 东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沿线各国和民间在历史上和现阶段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联结纽带。具有很大的文化认同价值和凝聚效应。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与认同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认同价值分析

海外华人由于长期旅居海外,在空间和时间距离上与祖国大陆有着天然的隔离和生疏感,其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因素和归属感随着家族的传递而逐渐弱化。尤其是大部分定居海外上百年的华人后裔对于中华文化及其语言文字已经较为生疏。在此背景下,借助21世纪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的极佳时机,以其承载的文化传播手段凝聚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有必要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交流与海外华人文化认同这两个跨界议题联系起来研究。

文化认同理论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后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关于“文化认同”的内涵,塞缪尔·亨廷顿将其理解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有学者认为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运动和互联网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扩张和文化输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输出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中华文明儒家文化圈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主导地位,极大阻碍了中华文化在该区域海外华人社会中重塑文化认同。同时,不同种族所构成的文化认同体系在价值层面逐渐显现。其存在特征正如乔纳森·弗里德曼指出的,文化特征被刻在个体上,这是实体性的认同,或者作为共同传统、历史和遗传,或者作为种族。但是,文化认同背后的文明冲突与对立古已有之,伴随着各国文化势力的话语权和辐射性的强弱持续延伸或收缩,这是无论何种民族、族群都难以回避的事实。国内有学者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内在逻辑理解为是建立在对文化认同的“民族化”理解之上。近年来,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研究持续升温,海外华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其血液中的“民族性”是其自身对抗外来文化的内在根源。

2提高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认同的途径

2.1重视东南亚地区海外华人凝聚力的文化交流载体

近代以来,随着东南亚海上丝绸的兴起与繁荣,大批海外华人逐渐在所在国站稳脚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加强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海外华人在当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批华人报刊陆续出版并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载体。有研究指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刊物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发行量大。二是华文报章发挥传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作用。总之,要大力发挥东南亚地区的主流海外华人报刊作为中华文化的交流的载体,借助汉语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母语,把当地华人社会的传统华侨华人在文化意識层面紧密团结在一起,并将其凝聚形成的“中华文化情节”持续、稳定向华人这一新兴海外华人群体灌输和表达。同时,还应关注各类新媒体在东南亚地区主流华人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培育若干具有号召力和话语权的中华文化传播主流网站、中华文化介绍专题公众号等新媒体,发挥海外华人文化成长新媒体的平台作用。

2.2促进和完善东南亚海外华人文化培养的教育培训机构

政府和高校应高度重视在海外知名大学建设孔子学院或孟子学院,前者(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国家汉办指导部分重点大学与国外高校合作推进的政府行为,后者(孟子学院)是部分高校自发与境外高校达成的以汉文化传播为主旨的合作办学机构。通过建立类似海外教育培训机构能够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中加大汉文化影响力,通过派出专业对外汉语师资,能够系统培训、教育当地海外年轻华人对于汉语写作和表达的使用和接受。现阶段,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可以进行为东南亚各国华文精英开办培训课程,为在职中小学华文教师开设华文培训课程,提供中华文化教学模式与课程咨询,推动当地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等工作。

2.3发挥东南亚地区海外华人新移民具有的文化传播能量

目前,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新移民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加,而且由于其本身具有高素质、强能力和多元化资源优势,在海外华人社会和当地各界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在日益彰显。这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宏伟蓝图在上述沿线国家的推进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力量,我们对其在所在区域或更大空间领域隐含或释放的中华文化传播能量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政府的对外合作交流部门,应高度关注海外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认同感,定期与其沟通交流,围绕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交换建议与看法,并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共识,取得理解与支持,把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有机结合并加以有效传播,把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化精神作为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中国智慧,提升“文化中国”的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赵峰.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2] 方正辉.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对外传播[J].东南亚纵横,2015(03).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