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放心走吧

2018-12-14 06:16张钰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潜意识

张钰莹

〔摘要〕咨询师对一个丧母的高二女生进行了辅导。在心理评估与干预过程中采用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干预技术,从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建立新的程序性知识,基本消除了来访者丧母的痛苦情绪,解决了其学习问题,干预效果比较显著。来访者在经过五次咨询后,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在干预过程中,来访者学会了元认知知识,在面对情绪波动的时候能自觉调整,变得比之前更加坚强、优秀。

〔关键词〕居丧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4-0042-03

居丧障碍是指失去亲人后感到丧失不可承受,沉浸在痛苦之中,伴随类似抑郁发作的症状,如心情低落或悲哀、睡眠障碍、 兴趣缺失、自责自罪、焦虑不安,还可能出现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的退缩,很难考虑将来。

本文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居丧障碍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希望能帮助到更多与本文来访者有类似经历的人们。

一、背景资料

(一)基本信息

小新,女,高二,穿着干净整齐,仪表大方,文静腼腆,上进心强,也很懂事。学习成绩优异,热心助人,人际关系良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其父母均是普通职工,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感情好,家庭和谐而温馨。

(二)症状表现

1.居丧障碍

小新与母亲感情非常好,也比较依赖母亲,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都会跟母亲聊,也从母亲那得到许多建议。而与父亲感情则一般,沟通较少,也不知该如何与父亲沟通。

自述其母亲的病情是先患上甲状腺癌,后转为乳腺癌,最后变为宫颈癌去世,由于母亲的病程较长,自己也曾多次想象母亲去世后的生活,虽然理智上能明白母亲去世其实是解脱,但是真正等到母亲去世的那天,还是难以接受,沉重的精神打击使得她入院治疗半个月。

母亲刚去世的时候,她把母亲的照片作为壁纸,想念母亲的时候就看一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想到母亲,她就很痛苦,也不敢再看母亲的照片了,于是就把壁纸换了,自己的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适,也不敢跟家里人说,怕家人担心,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2.学习问题

有一天上课的时候,突然听到老师讲了一些关于“母亲”“灵魂”“死亡”之类的词语,小新顿时觉得自己特别痛苦,想起了去世的母亲,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课堂上“逃走”了。之后再上课的时候,总会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想听课,但是却不能集中精力,心情也很压抑。

3.情绪问题

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自己也会察觉到,但却无法主动调整,经常会觉得生活没意思,也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会胡思乱想,有时候会很想家,但想到家里没有母亲,跟父亲关系一般,又会觉得很痛苦。

4.睡眠问题

偶尔睡不着觉,睡着了会做很多梦,睡眠质量差。

二、问题分析

(一)现实因素

小新一直没能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身边缺乏能提供实质帮助的亲人与朋友,导致来访者一直处于悲伤中,虽能自我调节,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情绪是心理问题的核心因素

由于其潜意识觉得母亲的离开是痛苦的,没有母亲,自己会变得很不幸,所以,当她再次听到“母亲”“死亡”之类的词语时,她的情绪是痛苦的,反应是消极的、灾难性的,觉得失去了母亲,自己也没有了活着的意义,失去了认真生活的动力,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等等。

但是如果改变她的潜意识,让她一想到母亲的时候,情绪就是平静甚至积极的,那么她的反应也会随之变得积极向上,这就是情绪思维的同质性。试想如果小新在上课时听到老师提起“母亲”“灵魂”“死亡”之类的词语时,脑海里反映的是与母亲在一起时的幸福生活,是母亲对自己的爱护和谆谆教诲,那么她也就不会出现离开课堂这种情况了。

三、元认知技术临床干预过程

(一)制订干预方案与咨询目标

根据来访者的问题,从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以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替换之前消极的反应,以程序性知识的形式在放松状态下让小新通过暗示学习,获得新知识,并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状态,即一提到母亲(S),心情也会保持平静(E),想到的是母亲给自己的关爱与帮助,是母亲去世是解脱,是母亲变成天使,在天上关注着自己等一系列积极的画面(R),具体过程如图1至图3。

针对小新的问题,主要目标就是缓解丧母之痛,让其平静地接受现实,并振作起来,用饱满的精神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失去至亲的这种痛苦,没经历过的人非常难以体会,所以依据咨询的情况和进度来逐步达到该目标,保守估计要8~10次。

具体咨询目标:在5~6次的临床干预后,让来访者能平静地接受母亲去世的现实,在6~10次的临床干预后,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重建希望,找到学习、生活的目标,把来访者塑造成为一个坚强、乐观、开朗的人。

(二)干预过程

按照咨询计划,逐步进行干预。

1.认知调整

帮助小新明白失去母亲是一件非常痛苦且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最后一定都会接受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人死不能复生,可以适度地悲伤,但是如果因为悲伤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是不应该的,也是母亲不愿意看到的。

让小新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母亲的去世对她来说是痛苦,但对母亲来说却是解脱了,母亲只是在现实生活上离开了她,但是对她的关注、希望和爱仍然存在,所以不能辜负母亲,不能放弃自己,要重新振作起来,成为一个大人,成为母亲的骄傲。

2.放松训练

洛扎诺夫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放松状态下进行暗示学习,学习效率是平时的5~50倍。同时,在放松状态下,心理经验高度可塑,学习后的内容容易优势兴奋。利用放松训练,让小新获得一组应对“看到母亲照片时”“看到小孩和母亲一起玩耍时”“有人提起‘母亲之类的词语时”“正常上课时提到了‘灵魂之类的词语时”的适应性行为与思想,即看到母亲的照片(S1),来访者保持心情轻松,平静(E1),回忆的是母亲给自己的帮助,关爱(R1),于是产生一个正性的评价性情绪(E1),母亲去世是解脱,我应该更坚强,让母亲放心。看到其他小孩和母亲一起玩耍时(S2),保持心情轻松平静(E2),想到的是以前与母亲在一起时的温情时刻,是现在自己长大成人,应该变得更加坚强,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不再让母亲担心,成为母亲的骄傲与自豪(R2),以及一个评价性情绪(E2)如“我很优秀”“我能做到”,如图4和图5。

3.防复发训练

在最后一次放松训练中,预测来访者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导致其情绪波动的各种问题,教给小新元认知策略,让其及时察觉自己情绪的变化,自己设计程序,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的反应去面对,并要求来访者每天进行深呼吸与跑步锻炼。

经常复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知识和原理,努力做自己的小咨询师。

四、结果分析

在进行四次咨询后,得到来访者的反馈是睡眠质量变高了,做梦的次数显著减少。在进行八次咨询后,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小新能接受母亲去世这个事实了,学习和生活也找到了目标。

五、结论

在本案例中,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居丧障碍的作用十分显著,帮助来访者消除了焦虑情绪,重拾了信心,变得比之前更坚强、更优秀了。只要来访者能坚持咨询,并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其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个过程也许很快,也许很漫长,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努力。

本次干预不仅解决了来访者的居丧障碍,还教会了他元认知干预技术,使其在面对其他问题有焦虑情绪出现的时候,也能自动自觉地调节情绪,避免陷入单向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也说明元认知干预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来访者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够用于塑造优秀人格,让来访者由“不正常”变为“正常”,在形成了元认知策略后,可以由“正常”变为“超常”。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潜意识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第一眼看到什么,请根据直觉回答
蟋蟀
测试你潜意识中害怕什么
潜意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
奥林匹斯神话体系对早期希腊哲学产生?的影响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经营十二条(二)
经营十二条(二)
你缺乏什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