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浦 周丕育 李尚权 苏期波 马元俊 黄振华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外科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修复中的效果。方法:治疗方式均为显微外科技术,断指再植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肌腱损伤修复手术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91.7%,游离皮瓣移植成功87.5%,手指再造肢体成功90.0%,断指再植成功90.0%。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骨科创伤修复具有创伤小、准确度高、手术精细等优点,对于临床肢体骨科创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显微外科;骨科创伤;修复治疗;临床效果
肢体创伤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高能量创伤不但会导致患者骨关节功能受到影响,还会损害患者骨骼周围的相关软组织,对于骨骼的愈合增加难度[1]。骨科创伤患者能否成功修复软组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2]。本次研究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骨科创伤修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进行报告。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骨科创伤修复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4~66岁,平均39.3岁;其中单指离断5例,多指离断5例,断掌8例,断腕6例;创伤因素包括电击伤、碾压伤、砍伤、爆炸伤、机械绞伤等。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采用3类手术方式进行治疗[3],治疗方式均为显微外科技术,方法为断指再植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肌腱损伤修复手术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典型病例如下。
例1:患者,男,34岁,右手背电刨损伤,右手背从腕关节到2~5指间关节平面伸指肌腱和皮肤缺损,部分指骨和掌骨外露,经急诊清创后切取左侧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右手指,应用左侧腹壁浅动脉皮瓣逆转修复大腿继发创面,腹部创口直接拉拢缝合,在术后15d,大腿和手部伤口愈合成功,在术后3个月,右手皮瓣行分指术,术后1年进行随访,右手和左侧大腿皮瓣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
例2:患者,男,22岁,左中节段远端外伤缺损,游离双侧第二趾再造,再造中指同时对指末节趾腹皮瓣进行脂肪填充和指甲延长术。术后随访8个月,再造指外观良好,从外形上看,再造中指曲线自然,与正常手指形态接近,对再造中指效果满意。
例3:患者,男,20岁,右足跟重物砸伤后入院接受治疗,急诊进行清创缝合后足跟部皮肤坏死,以胖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为设计方案,为保留足外侧感觉,对皮瓣蒂部不携带腓肠神经,从中小心将皮瓣掀起,保留腓肠神经,术后皮瓣完全成活,足外侧感觉恢复正常。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22例(91.7%),游离皮瓣移植成功21例(87.5%),手指再造肢体成功9例(90.0%),断指再植成功9例(90.0%)。
讨论
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和工矿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肢体创伤患者的受伤人数不断增加。肢体创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肢体创伤会对患者生活带来影响,对于高能创伤患者而言直接导致骨关节及包裹骨骼软组织发生创伤,对于患者运动功能造成巨大威胁[4]。软组织创伤不仅会影响患者骨骼愈合,还会决定肢体未来存活情况和肢体功能。对创伤患者软组织的修复是决定患者创伤后修复的关键。除了肢体创伤导致的部分残缺外,软组织修复也需要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骨显微外科在专业显微镜手术的帮助下,成为骨科的分支,骨显微外科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治疗骨坏死、骨不连、骨缺损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并且血管蒂骨瓣供血量明显增大,使旋转范围扩大,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5]。吻心血管骨移植术不受血管长度的限制,可进行远距离移植手术,对与骨不连、四肢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骨显微技术对治疗骨坏死、骨缺损、软组织缺损、骨不连等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显微外科手术具有以下特点,通常情况下显微镜的手术视野较小,会导致治疗器械超出手术视野范围的情况发生。在显微镜下,微小的动作会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在施行手术的同时应用显微镜在不同焦距情况下,眼睛会存在一个调节的过程,在眼睛离开显微镜目镜后,重新返回观察后,眼睛会有一个缓冲调节过程,无法立刻看清微小组织结构,受到显微镜视野的影响,当镜头出现轻微晃动或移动均会导致手术视野模糊的情况发生。从以上特点可以分析出显微镜操作和手术实施细节均会给手术带来一定影响,对于手术操作者而言,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专门的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本次研究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研究报告结果基本抑制,提示纤维外科技术在骨科创伤修复中可以发挥较好临床作用。
以断指修复手术为例,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对伤口进行全面有效的清理,可有效防止伤口细菌感染。对于部分断指为机械切割伤、爆炸伤导致的深度创口污染,对创口周围软组织均会发生挫伤和污染。在借助显微镜视野帮助下,对创口周围的污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利用消毒液对创口及周围组织进行反复清洗和消毒,可以彻底祛除创口的污染情况,避免创口发生感染。与此同时,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清晰观察到断指部位血管损伤范围和深度,以观察情况为基础对血管损坏情况进行修复,还可通过血管桥嫁接移植,对血管缺损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在显微外科技术上可保证手术操作的血管吻合程度大幅度提高,提高臨床再植的成活率,还可通过血管骨移植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显微外科技术逐渐运用于多种广泛创伤早期修复、各种复杂急诊手术中,可有效提高肢体功能的恢复。显微外科治疗骨科创伤修复具有创伤小、准确度高、手术精细等优点,对于临床肢体骨科创伤修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军.创伤骨科修复中采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治疗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930-931.
[2]穆广态.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修复[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673.
[3]陈宇斐.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21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10-211.
[4]唐毅,罗德军,骆勇刚.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210例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11):1708-1709.
[5]孙宇一,张哲,张新明.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188例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