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供肾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12-14 04:44龙建华谢娟娟钱坤李志军李建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龙建华 谢娟娟 钱坤 李志军 李建军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心脏死亡官器捐献(DCD)供坚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BK病毒感染的严重度及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收治肾移植术患者280例,分为BK病毒DNA阳性组(70例)及BK病毒DNA阴性组(210例)。分析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影响感染的因素。结果:其尿BK病毒DNA阳性率高于血BK病毒DNA阴性组。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与FK506和BK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结论:DCD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风险降低。应加大力度控制有关危险因素,为了减少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危险,必须严格控制基于FK506的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

关键词 DCD;BK病叮;肾移植术

目前,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迅速发展。围手术期需加用更强免疫诱导和免疫抑制方法,在DCD供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远高于传统尸体供肾移植者[1-2]。还有可能因DCD供者在重症监护室监护及治疗时间延长,感染各种细菌或真菌。

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使其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而DCD肾脏移植术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在供体质量及患者术前准备中常因得不到保证,大大增加围手术期难度[3]。

分析致BK病毒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可提高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恢复、节省社会和家庭的资源,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重要性。调查入住本院的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发生率及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选取DCD供肾肾移植术患者280例,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诊断进一步确诊。纳入标准为患者可接受活体器官移植术的必要性及适应证,移植前,PRA呈阴性,淋巴细胞毒性试验<10%;排除标准包括临床症状仅接受BK病毒血和尿;已有血或尿BK病毒感染,或病理诊断为BK病毒。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4-5]:选择280例DCD供肾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医院感染的患者并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主要感染部位和感染的病原菌,对感染的部位进行一一总结,对感染率的比例分析与比较。在检测血液和尿液BK病毒DNA时,可利用PCR技术检测BK病毒在外周血和尿中的DNA携带能力。BK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购买自印度尼西亚北京鑫诺基因检测技术公司,检测仪器AB17500,其荧光定量为PCR扩增仪。其最低检测限度1×103copies/mL,线性范围1×5×103~108copies/mL。如果BK病毒DNA载量≥1×103拷贝/mL血液或尿液标本,DNA为阳性。根据血液和尿液中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肌酐浓度、糖尿病、肺部感染、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等。

统计方法:采用SPSS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BK病毒感染发生率:280例中DCD供肾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患者,尿液部位发生率27.9%,血液部位在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BK病毒发生率3.6%,可知DCD供肾肾移植术尿液感染BK病毒的发生率较血液要高很多(P<0.05),见表1。

分析DCD供肾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剂种类、肺部感染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BK病毒DNA阴性组相比,BK病毒DNA阳性组在肾移植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FK506,两组间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肾脏移植在目前阶段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式,不仅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新型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已被广泛使用,其使器官移植术感染率大幅增加,已成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术后细菌和真菌感染,患者需要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使用可使患者的菌群失调,更易感染。BK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环状闭合[6],病毒很容易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出现,包括孕妇及糖尿病、艾滋病、肿瘤、器官移植等患者。使用他可莫司、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降低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因肾脏作为BKV的潜伏灶,多瘤病毒感染将使移植肾无功能,BKV感染也多伴急性排斥反应[7]。

结果表明,尿BK病毒DNA阳性率高于血BK病毒DNA,差异较大。BK病毒DNA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及服用FK506免疫抑制劑,结果显示出与BK病毒感染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综上所述,供肾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患者发生率与一般患者相比高,感染部位以尿液,血液偏多,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及用FK506免疫抑制剂等,因此,BK病毒感染患者对危险因素及特点进行预防和控制,能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叶青,杨娇弟,伍跃南.肾移植术后感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74-2076.

[2]王书会,王一瑶,王静娜,等.肾移植患者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60-4162.

[3]Fishman JA,Grossi PA.Donor-derived infec-tion the challenge for transplant safety[J].NatRev Nephrol,2014,10(11):663-672.

[4]Xu XD,Shao F.Enteral ecoimmunonutritionreduced enteral permeab-ility and serumghrelin activity in severe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with lung infection[J].Cell BiochemBiophys,2015,71(1):195-198.

[5]张荣梅.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70-73.

[6]Fishman JA,Grossi PA.Donor-derived infec-tion the chal-lenge for transplant safety[J].Nat Rev Nephro1,2014,10(11):663-672.

[7]李平,程东瑞,季曙明,等.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5):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