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廷松
2018年8月对于中国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8月,非洲猪瘟从欧洲蔓延至俄罗斯,辗转数年之后,终于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短短的20多天,依次在沈阳、郑州、江苏连云港和浙江的乐清引发疫情。疫情已经被控制,“天灾”还是“人祸”尚不得而知,但生物安全问题再次让养殖风险陡增,各地猪场纷纷“看紧大门”。我们借助微信联系到了最早在家禽业提出生物安全体系并践行的生物安全控制专家沈志勇先生。沈先生2005年辞掉事业单位的公职从饲养员做起,技术员、技术经理一直到家禽兽医总监和种禽公司的总经理,十几年来一直和养鸡打交道,在养鸡中找到乐趣并成就名家,他对生物安全和健康管理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执着。
1 养殖风险主要来自生物安全
家禽养殖行业自身有其鲜明的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农业,主要有两个风险: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市场风险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养殖场本身很难改变;养殖风险主要取决于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水平、生物安全控制能力、饲料营养等因素,虽然也存在很大风险,但相对是可控的。大部分家禽从业者都非常重视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但在生物安全管理关注度不足,对生物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把用药和免疫当做生物安全的重点内容去抓。但现在的家禽养殖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规模上,一般单个种鸡场可以养到8万-12万套,单个商品鸡场可以饲养18万-36万,并且相对集中,相对于以前的0.5万-1万的饲养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也提高了;其次,自动化水平提升很快,从原来人养鸡变化到现在的人管设备,设备养鸡,生物安全控制重点也跟着发生变化。
传统的生物安全是围绕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的传染病三要素展开,采用消毒、免疫、隔离、净化、灭鼠灭蚊、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废弃物等手段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易感动物,实现养殖场疫病防控的目的。
在2007年沈志勇开始负责新希望六和养殖事业部兽医工作,第二年1月组建生物安全部,改原来兽医师为生物安全经理,每个分公司开始推广和落实传统生物安全的工作,也就是消毒、免疫、隔离和净化等方面工作,并在2008年底出了行业内第一本生物安全操作手册(内部文件)。在此期间,种禽场(种鸡/种鸭)疫病相对于前几年下降了70%,没有再发生恶性传染病。2009年沈志勇调任分公司总经理,生物安全部由其同事接任,2010年生物安全部被取消,生物安全工作被淡化,随后的三年,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并且个别场还发生了烈性传染病。2013年7月,沈志勇正式回到事业部担任总兽医师,9月重新组建了生物安全部,当年年底提出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第一次把健康管理、应激管理、环境控制和营养加入到生物安全体系中,并在之后的几年不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特别是生物安全的可执行性。结果表明,从2014年到现在,种禽事业部生产稳定,没有发生任何较大疫情,彻底摆脱了疫病带来困扰,整个生产指标也得到持续改善。
沈志勇说: “生物安全应该是一种文化,生物安全贵在执行,要真正落到实处。”
2 生物安全体系关注的是动物健康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是沈志勇根据多年一线生产实践,在传统生物安全理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的。传统的生物安全是一套疾病防控方案,包括疫病的诊断、治疗、免疫和预防等环节,而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解决家禽的健康问题而诞生的一套管理方案,不但包含传统生物安全的疫病防控方案,还加入了家禽健康管理、环境控制方案、应激管理和检测化验体系。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体系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疫病防控,后者关注的是动物健康。
传统的生物安全的确为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带来很大了的帮助,但整个养殖业所面临的疫病问题并没有减轻多少,反而是越来越严重了。疫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最关键因素。以疫病防控为核心的传统生物安全局限于病原的控制,但在目前的养殖形势和疫病压力之下,沈志勇认为养禽不是为了不发病,而是为了养出健康、合格、无药残的家禽,生物安全体系应该顺应形势的变化,从家禽健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解决方案,应该把健康管理纳入生物安全体系中来,作为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
沈志勇团队最早提出了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的理念,制订了家禽健康管理的方案进行推广和落实。家禽健康管理主要指通过系统分析那些对家禽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消灭或者减少这些因素,从而达到或者保障动物健康,进而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健康管理, “早发现、早处理”
动物健康管理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动物发病机理的思考,动物是否发病归结为动物本身抵抗力(动物健康程度)和病原之间斗争的结果。
生物安全体系在对病原进行控制和消灭的同时,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才是生物安全体系的根本。做好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需要关注4个要素:健康标准、健康评估、健康檢测、健康管理方案。沈志勇以家禽为例子,对4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1)建立家禽的健康标准,第一时间掌握健康状态
家禽的健康标准是家禽健康管理的第一要素。了解所饲养的家禽健康状况是一名合格的养殖场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只有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才能为生产经营做正确的决策。家禽健康标准的设立需要从家禽外观评价指标、家禽运动指标、家禽生产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4项内容入手。前3项源于养殖现场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可以比较直观的反应家禽的健康状况。外观评价指标由家禽精神状态、体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肛门等内容组成;运动指标包括家禽的动作姿势、呼吸、吃料、喝水等;生产指标指死淘率、产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内容。不健康的家禽在这些评价指标上会区别于健康的家禽,这种差别就会第一时间给养殖场管理者足够的信息,帮助其了解家禽所处的健康状态。
2)设定家禽健康评估体系,有问题早发现
家禽健康管理的第二个要素是家禽的健康评估体系,是基于健康标准,对饲养的家禽进行定期的、全面的健康评估,及时记录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可把家禽分为健康、亚健康和发病三种状态,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家禽在不同的周龄、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特定的表现,健康评估体系要和这些特定表现相对应,评估结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例如对呼吸道的评估就要夜晚熄灯后进行。
3)完善家禽的检测体系
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标准,也有一些内在的健康标准。这些内在的健康标准,需要借助化验室检测体系进行评估,家禽健康检测体系是家禽健康管理在第三个要素。这些内在的标准主要包含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区域内流行毒株抗体水平高低、家禽的帶菌或者带毒情况、免疫抑制病等几个方面,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对肠道微生物、分离菌株耐药性、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等进行检测分析,以便更加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
4)落实健康管理方案,有问题早处理
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健康管理方案是落实家禽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家禽健康管理的第四个要素。针对在家禽健康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包括应激管理、营养、净化、免疫、消毒、治疗等子方案。健康管理方案最核心的内容是应激因素管理,因为应激是导致家禽出现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温湿度、极端天气、转群、免疫、不良的饲料和水等因素都会对家禽造成应激,导致家禽抵抗力的下降。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因素对家禽的影响,就能提升家禽的健康状况。如果说健康评估方案是解决“早发现”的问题,那么健康管理方案就是“早处理”的问题,这也是生物安全理念的核心点。
在生产实践中,这4要素决不能是空谈、摆样子。家禽健康管理能不能在养殖场真正落实到位,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因为只有落地的生物安全措施,才是真正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1 4全员参与,贵在执行到位 保证生物安全措施有效关键在落实,首先要对养殖场兽医职能进行重新认识,很多公司兽医已经改名为生物安全经理。新希望六和规模化养殖场的兽医大部分已经完成了从治疗兽医到预防兽医的转变,兽医的关注点从关注疾病诊断、治疗扩展到关注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要素。但要实现养殖场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养殖场兽医从预防兽医发展到生产(管理)兽医,关注点扩展到动物健康和影响动物健康的因素上。所以养殖场的兽医不但要懂看病,更要懂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其次家禽的健康管理需要养殖场全员参与,非单一部门可以完成的。健康管理要落地生根,就需要全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参与,因为天天和家禽在一起的员工,最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家禽健康管理是生物安全体系最核心的环节,做好了家禽健康管理就能有效地解决家禽的疫病问题,增加养殖效益。
沈志勇希望“所有的家禽养殖企业,通过生物安全体系来解决目前养殖风险,家禽健康、食品安全是我们从业者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