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干旱气候下平原盆地的排泄区,水分不断蒸发,浅部地下水中盐分不断积累,将形成高矿化的氯化物水,但是如果地下水径流条件好,水交替迅速,即使在干旱地区也不会发生浓缩作用,因此常形成低矿化的地下水[1-2]。本文以蒙古国前巴音钼矿水源地为例,在本区域,前人曾分析和研究了含水层的分布规律[3],总结了类似干旱地区找水的特点及勘探思路[4],但均没有分析水化学特征。本文从水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干旱地区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区地处干旱-半干旱的蒙古高原,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部低,且东部坡度稍大,西部地势平缓。主要沟谷自南向北贯穿全区,呈“人”字型展布,次级沟谷多为近东西向分布,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单元的东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火成岩,西北部分布着白垩系碎屑岩和第三系、第四系,且地层中存在发育程度不同的透镜体。单元内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弱胶结砂岩、粉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单元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接受补给后沿地形想低洼地带径流,通过第三系垂向越流补给第四系地下水,最终以潜水蒸发形式排泄。本次研究区水源地位于整个水文地质单元的中下部。
为研究地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水源地的19个钻孔[5]水样进行分析,范围覆盖整个水源地勘探区,取得了水样的主要阴阳离子、TDS和水化学类型等数据。
通过对水样的分析,绘制地下水水化学图,可以看出水化学类型受沟谷控制,基本以“人”字型沟谷边界为线分为三个区(见图1):
Ⅰ区主要为“人”字型沟谷东部区域,为HCO3型水;
Ⅱ区主要为“人”字型沟谷西南部区域,水化学类型为HCO3· Cl· SO4、HCO3· SO4· Cl、HCO3·SO4;
Ⅲ区为“人”字型沟谷的外围,水化学类型为SO4· HCO3· Cl、 Cl·SO4· HCO3、 SO4·HCO3、 Cl·SO4。
通过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沟谷东部坡度较大,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向沟谷汇聚排泄,而沟谷西南部坡度很缓,虽然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也向沟谷排泄,但水循环强度小于东部,所以东部地下水为HCO3型水,西南部为HCO3·Cl和HCO3· SO4型水,沟谷范围外水循环更弱,形成SO4·HCO3和Cl·HCO3,甚至是Cl·SO4型水。
图1 地下水水化学图
地下水TDS值可以反应水演化规律,研究区地下水TDS分为两个区(图2):
(1)沿“人”字型沟谷的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 g/L,属于淡水, 见图2中Ⅰ区,水中阴离子主要为HCO3-,阳离子为Na+;但是在局部小范围由于透镜体的存在,形成一些矿化度稍高的区域。
(2)“人”字型沟谷外围地区矿化度1.0~2.2 g/L,属于微咸水,见图2中Ⅱ区,主要阴离子为SO42-、Cl-和HCO3-,阳离子为Na+。
TDS含量沟谷地区小于外围地区,表明沟谷地区的地下水循环强度要大于外围区域。
图2 TDS等值线图
在研究区取同一地点深度不同的两个钻孔水样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随着深度增大,地下水中阳离子主要成分由包含Na+、Ca2+两种离子变为只包含Na+;阴离子由只包含HCO3-变化为包含HCO3-、SO42-、和Cl-三种离子;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变为 HCO3·Cl·SO4和HCO3· SO4型。
结合上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水平分布特征,得出沟谷地区地下水的水平径流程度小于垂向,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垂向水循环的影响,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垂向入渗。
表1 水化学类型垂向变化表
在水化学类型分区的基础上,绘制研究区派珀三线图(图3),由图可以看出:
(1)研究区的阳离子主要都为Na+。
(2)从“人”字型沟谷到沟谷边缘再到沟谷范围外,主要阴离子由只含HCO3-过渡到包含HCO3-、 Cl-、SO42-三种离子,最后到包含Cl-、SO42-两种离子。
(3)从“人”字型沟谷到沟谷范围外矿化度由0.6 g/L变化到1.3 g/L。
从地下水化学浓度特征,也可以看出沟谷地区水地下水补排的水循环强度强于外围地区。所以沟谷附近形成低矿化度的淡水,外围地区形成矿化度稍高的微咸水。
抽水试验有6口水井同时抽水,平面位置分布见图4,抽水时间延续20 d,抽水量12 775 m3/d,采集各个水井抽水开始和结束的水样[5],分析结果见表2。
图3 水化学piper图
图4 抽水孔平面位置图
抽水试验前后各抽水井TDS量均稍有增加,表明沟谷地区的地下水天然循环强度较低,经地下水的溶滤作用在经过较短的径流后矿化度稍有增加。
抽水试验前后抽水孔的水化学类型变化中:
(1)位于北部的C02和C06号孔接受沟谷东侧HCO3型地下水补给,所以水化学类型没有变化;
(2)位于南部两条沟谷之间的C01、C03和CO4孔主要接受来自东侧HCO3型地下水补给,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变为HCO3型水;
(3)位于西南部的C05号孔水化学类型由HCO3变为HCO3·SO4,表明其主要补给来源为西南部的HCO3·Cl·SO4、HCO3·SO4·Cl、HCO3·SO4型水。
表2 抽水试验前后水化学特征表
(1)研究区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且经过短距离的垂向径流补给研究区地下水,沟谷东部地区的水循环强度高于西南部地区,外围地区最弱,地下水的水平径流较弱小于垂向;
(2)受水循环强度影响沟谷东部形成地矿化度的HCO3型水,西南部形成HCO3· Cl· SO4、HCO3· SO4· Cl、HCO3· SO4型水,沟谷外围地区形成SO4· HCO3· Cl、 Cl·SO4·HCO3、SO4·HCO3、 Cl·SO4型水。
(3)干旱地区水循环强度和补径排条件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水化学类。在水循环强度弱,径流路径长的地区,会形成以补给、径流、排泄三个区域为分区的不同水化学类型,且区域面积广阔;在水循环强度强,径流路径相对较短的地区,如本文研究的区域,则以水循环强度的强弱形成不同的水化学类型,且相对面积会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