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地下水为载体,利用其冷热能为热泵机组提供冷热源,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1990年以后,该技术普遍运用于欧美国家[1-2],近些年来,也逐渐被我国利用,发展迅速[3]。这种技术通过对地下水的抽取和回灌完成热量交换,系统运行期间,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特征将会发生变化,影响采能系统的功效[4]。
本次研究区域位于西安市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区内地形平坦,属河漫滩地貌,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该区潜水埋深10 m左右,含水层底板在40 m左右,单井涌水量约5 000 m3/d左右,属于极强富水区[5]。
该区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最大热负荷为820 KW,三眼间距为27 m、100 m深生产井,抽灌井为一抽两灌,直线型异侧回灌布置。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与钻孔资料[6],地下水流系统可概括为:含水层水平结构、非均质、各项同性、三维非稳定流系统。根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不大,在进行模拟预测时,研究以抽回灌井为中心的适当范围[7]。
(1)是地下水渗流方程,(2)式是地下水热运移控制方程:
(1)
其中,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p为流体压强;ρ为流体密度;n为含水介质有效孔隙度;kp为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率张量;μ为流体的动力粘度;q为源点流体进入介质的体积通量强度;ρ*为流体源密度。
(2)
式中:T为温度;v为渗流速度;ρs为孔隙介质密度;Kf为流体热导率;Ks为孔隙介质热导率;cf为流体比热容;cs为孔隙介质比热容;DH为热动力弥散系数张量;T*为流体源的温度;I为3阶单位矩阵,其余同上。
采用FEFLOW进行模拟研究。按照泰斯井流公式对影响半径试算,模拟区选用平面254×254 m2的区域,垂向计算-40~-100 m,该区域从上到下土质结构分别为20 m粘土层、11 m中粗砂层、6 m粘土层、17 m中粗砂层和6 m粘土层。平面上采用Gridbuilder算法生成三角剖分网格,并在抽灌井附近加密;垂向上依据钻孔资料设置6片结点网络,共分为5个网络层,网络剖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区网格剖分三维视图(水平与垂向比例不同)
研究区及周围地区地下水水力坡度很小,可近似忽略区域流场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模拟区各层初始水位标高为-10 m;初始地下水温度为16℃。拟定模拟区为定水头、定温度边界,顶、底部为隔水、定温度边界。由于模拟区的空间尺度较小,岩土层近似水平延伸,因此,按岩土层的垂向岩性变化自上而下分为5个参数区。根据相关文献各岩性参数的经验值[8-9],比热容取4 182.0 J/(kg·℃),热导率取0.599 W/(m·℃),粘滞系数取0.001 14 Pa·s,热膨胀系数取2.0×10-5℃-1。各参数分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及岩土层介质热物理参数见表1。
表1 各参数分区水文地质参数及介质热物理参数
为简化模型排除井群干扰,假设:生产井3口,抽水量70 m3/h,回灌量35 m3/h;空调机组在供暖期和制冷期期间每天不间断连续运行;定温度回灌,冬季供暖期和夏季制冷期回灌水温分别为7℃和26℃;模拟期为365 d,其中:121 d供暖期,92 d制冷期,其余天数停运。
图2为供暖期水源热泵系统运行24 h抽灌井水位历时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运行初期抽灌井水位变化明显,很快达到稳定。根据抽灌井水位模拟结果,热泵系统运行1.5 h后,抽水井水位-11.72 m,回灌井水位-9.20 m;系统运行24 h后,抽水井水位-11.75 m,回灌井水位-9.22 m。实际生产应用中,回灌能力是影响地下水源热泵能否长期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模拟分析,系统运行121 d回灌井水位-9.22 m,比未运行时升高了0.78 m。
图2 供暖期系统运行1d抽灌井水位变化曲线
经过模拟计算,可得出供暖期与制冷期抽水井温度变化曲线(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热泵系统运行之初,抽水井温度变幅不大,系统运行20 d后,抽水井温度变化显著。根据抽水井的温度模拟结果,供暖期系统运行20 d后抽水井温度为15.98℃,较背景值低0.02℃;供暖期末抽水井的温度为11.18℃,较背景值低4.82℃。制冷期系统运行20 d后抽水井温度为16.14℃,较背景值高0.14℃;制冷期末抽水井的温度为23.33℃,较背景值高7.33℃。由此可见,热泵系统运行20 d左右发生热突破现象,随着系统的运行回灌井冷热锋面在水动力的驱动下逐渐到达抽水井,发生热突破后抽水井温度变化显著。
(a)供暖期 (b)制冷期
图4为供暖期水源热泵系统运行30 d与120 d中间粘土层与第二含水层温度场分布图。由图可知,系统运行,在水动力的影响下温度场的影响半径逐渐增大;等温线向抽水井方向凸出,分析原因是由于抽灌井之间水力坡度最大,渗透速度最快,抽灌井连线上温度变化最快;同一时刻粘土层温度场影响半径小于中粗砂层,分析原因是粘土层的渗透速度小于中粗砂层,含水层渗透系数越大,温度场影响半径越大。根据模拟结果,供暖期随着热泵系统的运行含水层平均温度逐渐降低,第30 d第二含水层平均温度为14.71℃,第120 d第二含水层平均温度为13.19℃。
图4 供暖期中间粘土层与第二含水层温度场图
(1)基于模拟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FEFLOW软件建立的水流与热流耦合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分析含水层采能区渗流场与温度场的演化规律。
(2)通过模拟计算,热泵系统运行初期,抽灌井水位变化明显,1.5 h后逐渐稳定,形成稳定流场;回灌井冷热锋面20 d到达抽水井,发生热贯通现象后抽水井温度变化明显。
(3)抽灌井间水力梯度最大,等温线向抽水井方向凸出;温度锋面的移动速度随含水层渗透性的变化而变化,即渗透性越大,速度越快;随着热泵系统的运行,温度场影响范围逐渐增大,供暖期含水层平均温度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