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桐
摘要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ACS)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治ACS患者74-0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ACS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1]。
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急重症类型。抗血小板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已在国内外多个研究及指南中列为一线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毗格雷。
本研究为探讨替格瑞洛在ACS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既往74例ACS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ACS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版)》及《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指南(2016版)》的相关诊断标准[2,3],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所有患者均同意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治疗及护理符合医疗操作常规。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9~75岁,平均(55.5±3.6)岁:ST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0~76岁,平均(56.1±4.4)岁;ST抬高型心肌梗死23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①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不耐受者;②血小板计数过高或过低者;③血红蛋白<100g/L者;④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者;⑤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⑥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者;⑦6个月内发生过脑卒中,3个月内有手术史者;⑧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⑨随访资料不全或随访丢失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并择期或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阿司匹林术前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口服剂量100mg/d,1次/d,至术后1年;低分子肝素术前皮下注射120IU/kg,术后5000IU/次,每12h1次,至术后5d。依据抗血小板药物联合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术前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口服剂量90mg/次,2次/d,至术后1年。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术前负荷剂量300mg,术后口服剂量75mg/d,1次/d,至术后1年。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呼吸困难、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心血借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血借事件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训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吸烟、老年、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等[4]。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ACS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3种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但仍有出血倾向相关风险[5]。随着医疗的发展,基于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的要求,替格瑞洛应运而生。替格瑞洛是一种选择性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作用于P2Y12ADP受体,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毗格雷)的作用机制相似[6]。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替格瑞洛与血小板P2Y12ADP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没有构象改变和信号传递,并且在停药后血小板功能也随之快速恢复。同时多项研究指出,替格瑞洛降低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況优于氯吡格雷,在国外多个指南中已作为一线的抗血小板药物[7]。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氯吡格雷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综上所述,在ACS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超,李毅,裘森涵,等.基因型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有效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0):995-999.
[2]中国心血管病预防协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钊扫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382-400.
[4]时义宝,李磊,程鹏,等.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9):1673-1676.
[5]杨瑞峰.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1):1026-1029.
[6]魏洪杰,石俊婷,张敏莉,等.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西部医学,2017,15(7):978-981.
[7]郭旋,韩清华,王磊.我国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的Mate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4):46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