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大陸的道路上奔馳著2.2億輛汽車,按照現在的增長勢頭,用不了幾年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不論新老司機,當他們開車上路,必將被同一個問題困擾:停車。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停車費高達80元(人民幣,下同)每小時,社區停車位月租金動輒上千元。就連許多二三線城市,一個車位的售價也高過一輛普通家用轎車,人們花在找車位這件事上的時間甚至超過了開車的時間。「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所謂物以稀為貴。停車貴的原因,在於停車難;但是,停車難的原因,則不僅僅是因為停車位稀少,還有供需錯配的深層因素,或者說,由於供應無效而導致的需求堰塞。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上下班高峰期,社區和寫字樓分別出現停車位的大量空置和供不應求。
與共享單車一樣,共享停車同屬高頻、小額交易,卻是一個門檻極高、增長迅速、市場巨大的剛需行業。在「共享經濟」概念起飛的2015年,中國大陸出現了上百家共享停車創業公司,其中多數從事C2B2C停車位分時租賃業務,類似於Airbnb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通過共享停車平台,業主將車位出租給車主,車位業主、物業公司和平台從每筆交易中分成。
根據貝恩公司發佈的中國大陸停車產業報告,預計到2021年,中國停車行業收入將突破一萬億人民幣。而共享停車,或者更寬泛意義上的智慧停車,將成為行業的主流趨勢。可以預見,隨著共享停車領域的商業模式逐漸確立,即將迎來標準化運營大規模複製的井噴階段。此時資本的強勢介入,必將把這個分散化、碎片化的市場推向集中化。而隨著共享單車、團購、外賣、出行等領域的競爭告一段落,停車行業極有可能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