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2018-12-13 07:29古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管术中耳鼓膜

古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郑州 450004)

中耳炎在耳鼻喉科较为常见,以分泌性中耳炎为常见类型,主要有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临床表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可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组胺药、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病加以控制,但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复发风险较高[2]。随着耳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3]。本研究选取84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84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43.62±3.58)岁;病程 4~10 个月,平均病程(6.87±1.02)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 19~57岁,平均年龄(43.58±3.49)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6.92±1.1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检查均为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为淡黄色或琥珀色,鼓膜周围有气泡,患者有耳痛、听力降低、耳鸣等临床表现,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患及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国药准字H33020466)4 mg口服,1次/d,连续用药 7~10 d;盐酸氨溴索片(国药准字H20073934)60 mg口服,2 次 /d,连续用药 7~10 d;青霉素(国药准字H20033291)960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5~7 d;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4619)2.2 mg,1 次 /d,连续用药 7~10 d;泼尼松片(国药准字 H33021207)0.75 mg/kg,1 次 /d,连续用药7~10 d;若患者鼻塞明显,给予1%麻黄素点鼻,连续用药 7~10 d。

1.2.2 观察组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75%酒精对骨膜、外耳道常规消毒,行局部麻醉,在耳内镜下密切观察患者中耳腔积液和鼓膜内状况,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下方或后下方切一弧形切口,长度为1~1.5 mm,并将骨膜切开2~4 mm,用微型吸引器将鼓室中的液体吸出,并展开细菌培养。积液黏稠或胶状者,用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混悬液对鼓室内腔进行冲洗,在弧形切口中,放入T形通气管,适当调整通气管的位置,以便引流。术后常规预防感染,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4]。治愈:鼓膜愈合理想,耳闷、耳鸣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声导抗测定为A型,经纯音测听,气骨阈值降低20 dB以上,咽鼓管通气恢复正常;好转:鼓膜略有混沌,耳闷、耳鸣等症状有所改善,听力有一定恢复但未恢复正常,声导抗测定为A或C型,经纯音测听,气骨阈值降低10~20 dB;无效:不符合上述判断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3)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中耳积液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中耳积液时间为(11.36±1.25)d,观察组的中耳积液时间为(8.36±1.02)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1,P=0.000<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比较(dB,±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值比较(dB,±s)

气道听阈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气骨导差治疗前 治疗后t P 28.45±2.36 28.52±2.24 0.139 0.445 13.65±1.89 7.41±1.20 18.063 0.000 45.58±2.34 45.62±2.19 0.081 0.468 28.97±2.51 21.16±1.38 17.671 0.000

3 讨论

中耳炎多为分泌性中耳炎,属于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有研究[5]显示,中耳炎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咽鼓管发生障碍,鼓室即封闭,此时外界空气难以进入到中耳内,中耳内黏膜为继续传导音波,中耳内有大量气体存留,以致中耳腔中气体密度降低,耳腔中气压升高[6],造成鼓膜内陷和中耳黏膜下静脉扩张性瘀血,血管通透性升高后,血液中小分子、水分渗出血管,在鼓室中积留,形成鼓室积液[7]。若积液留存时间过长,会使鼓膜和内耳粘连,造成鼓室粘连。

中耳炎患者通常有耳鸣、鼻塞等临床表现,自听能力慢慢增强,耳朵有闷塞表现。对患者进行耳内镜检查,可清楚看到患者耳鼓室中的鼓膜积液。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则易导致后期疾病复发,甚至可造成听力丧失,给患者造成重大的身心创伤[8]。近年来,广大耳神经外科和耳科医师对耳内镜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硬管耳内镜的发展十分迅速,成为耳科诊疗中的全新工具。鼓膜置管术是治疗中耳炎的常用方法,这一术式可引出患者中耳积液,使药液经通气管进至中耳,可长时间内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对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并能防止外耳道受损现象。在耳内镜直视下开展鼓膜置管术,可将耳内镜直接从外耳道插入,并且耳内镜可和骨膜最大限度接近,操作更为直观,物象也十分清晰,有助于医师快速了解患者鼓室积液的形状,尽量清除中耳积液。另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借助耳内镜的直视作用,可进一步降低手术给机体造成的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感染风险更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能有效提高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尽快排出患者中耳积液,降低中耳积液造成的不良影响。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骨导差和气道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听力。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为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术前,应适当调节耳内镜摄像系统的方向,确保显示器内骨膜显像系的上下位置正确,不可颠倒,避免将切口错误的当作鼓膜上方,以致渗液无法被吸出;(2)在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时,动作应精细,注意避免触碰到外耳道壁,防止镜面被耳屑污染,且应避免损伤外耳道表皮;(3)外耳道狭窄的患者应选取规格为2.7 mm的耳内镜,以便能顺利开展手术操作;(4)在操作中应将被污染的耳内镜镜面及时擦拭干净,如有必要可用热水浸烫镜头,确保术野清晰。

综上所述,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中耳积液时间,改善患者气道听阈值。

猜你喜欢
管术中耳鼓膜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