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李萍 刘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护理办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试验组(n=60),对照组在术后施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施以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0~12、12~24、24~36、36~48 h的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0~12、12~24、24~36、36~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17±0.49)、(2.55±0.47)、(2.17±0.24)、(1.78±0.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9±0.27)、(3.01±0.58)、(2.54±0.39)、(1.96±0.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疼痛; 中医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3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与饮食的不断改变,近年来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1]。临床中医生多使用腹腔镜方式进行胆囊切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患者在术后将会产生疼痛现象[2]。由于受到护理条件的限制,以往主要采取常规的镇痛护理方式,虽然能够有短期的止痛效果,然而却无法使患者获得更加深入的护理效果,进而将会使其产生反复的疼痛感[3]。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臨床中多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方式的不足,使患者获得深入的止痛效果[4]。本文将重点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护理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均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条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合并症;(2)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等难以控制疾病。将此次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由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7~58岁,平均(42.5±4.9)岁,其中9例患者为胆囊息肉症状,28例患者为胆囊结石症状,23例患者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症状;试验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8~59岁,平均(43.6±5.1)岁,其中10例患者为胆囊息肉症状,26例患者为胆囊结石症状,24例患者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症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施以常规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术后若患者的切口出现疼痛现象,则可为患者服用药物进行止痛;若患者因麻醉药剂失效而产生疼痛,则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止痛药物,如注射地佐辛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329,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对于无法进行药物止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或使其观看其他视频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使患者佩戴松紧适宜的腹带,以此减少活动时对切口的疼痛影响。(2)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疼痛现象,以使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疼痛现象的观察,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3)体位护理。当患者被送回至病房后,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平躺于病床上,去掉枕头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此确保静脉通道及呼吸顺畅。(4)心理护理。当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家属讲明陪伴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对患者予以精神鼓励,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模式,包括如下内容:(1)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做好相关药物的过敏试验,以防止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并且在进行常规备皮外,需要采用松节油或液状石蜡-肥皂水-过氧化氢-碘伏的操作程序对患者的脐部进行护理。(2)书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剂量减少患者皮肤的外露,确保其拥有正常体温,进而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3)避免患者发生咳嗽等现象,从而避免对切口造成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0~12、12~24、24~36、36~48 h的VAS评分,评分标准: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0分表示患者在咳嗽时未出现疼痛现象;1分表示患者咳嗽时出现轻微疼痛现象;2分表示患者进行深呼吸动作时出现疼痛现象;3分表示患者在正常休息时出现疼痛,但不会产生过大影响;4分表示患者在正常休息时出现疼痛,并且无法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0~12、12~24、24~36、36~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的上升趋势,将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5]。目前临床中主要在腹腔镜辅助下对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病灶进行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然而由于手术部位较特殊,加之部分患者具有特殊体质,因而在术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7]。之所以出现疼痛现象,主要与如下因素有关:(1)与气腹后CO2的残留有关[8]。为使医生获得宽阔、清晰的手术视野,术前需要使用CO2气体为患者建立气腹,并且依据相关的临床报道,由于CO2气体价格低廉并且较易获取儿成为腹腔镜手术建立气腹的唯一使用的酸性气体。然而CO2气体将会对腹腔壁层腹膜的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形成较为强烈的刺激,并且患者在术后虽然进行CO2气体的排出,但无法彻底的排净,将会产生一定的残留,因而将会导致肝患者出现疼痛症状。(2)与腹壁切口的创伤有关[9]。胆囊切除术通常选择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虽然在腹腔镜辅助下无需进行过大面积的切口,但由于上腹部的皮肤痛觉神经相比于中下腹部敏感,因此对于上腹部的切口而言,术后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3)与引流管的牵拉有关[10]。医生在术后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以排出患者腹腔内的血性渗液,然而对于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而言,多数将会出现脏器粘连严重、炎症较大、出血较多的特点,因而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引流。然而由于部分医生并未对引流管进行良好的固定,加之家属在辅助患者翻身时并未对引流管进行注意,使引流管产生牵拉现象,在对周围组织进行牵拉后使患者产生疼痛现象。(4)与患者的咳嗽现象有关[11]。在患者进行手术时为避免患者发生不良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与气管插管。然而由于部分医生并未严格按照操作过程进行置管,加之气管将会对患者咽喉部产生较大刺激,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现象,进而将会对膈肌造成刺激并形成牵拉,因此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现象。(5)与患者术后出现的腹胀现象有关[8]。部分患者在术后将会出现肠功能恢复迟缓现象,此种现象可导致患者出现腹部胀痛现象,进而对腹部的切口形成扩张刺激,因而使患者出现疼痛现象。(6)与切口的感染有关[12]。由于医生并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加之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合并症、并未对自身进行有效的清洁等,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将会导致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现象;除此之外,炎性分泌物将会对患者的末梢神经形成较为强烈的不良刺激,因而出现疼痛现象。(7)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13]。患者由于缺少关于疾病的常识加之在术后担心出现后遗症等问题,并且缺少对恐惧、不安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极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进而降低自身承受疼痛的能力,最终出现较大程度的疼痛。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在术后较易出现疼痛现象,甚至出现无法忍受的现象,为此在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然而由于受到护理技术的限制,以往多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生命指标的观察与常规的心理护理等,虽然能够使患者获得一定的护理效果,然而缺乏进行深入的护理,因而无法彻底的缓解其疼痛感,最终使患者承受较为严重的额外病痛。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整体护理模式,此种模式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等。采取中医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针对上述疼痛产生因素进行全面干预,同时此种模式将不会对患者形成额外的创伤,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对患者采取此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形成深入护理,从而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14]。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模式,患者在术后0~12、12~24、24~36、36~48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与切口疼痛,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经络与肠胃功能,因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首先方式。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疼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除此之外,临床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加强研究,并不断累积临床实践护理经验,提升实践护理能力,同时努力研究多种不同的止痛护理方式,从而有效地运用于患者的护理中,消除患者的疼痛现象,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并且作为患者而言,其自身也需要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在根本上扭转心理情绪,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案,最终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地.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60.
[2]倪燕婷,朱渊,张玲,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74-3876.
[3]刘春艳,肖珊,向永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23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8(10):188-189.
[4]戴俊.針对性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66-68.
[5]刘水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3):166-167.
[6]罗秀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75-176.
[7]黄银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110-111.
[8]冯亚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40-241.
[9]钟协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620-621.
[10]陈彦芳,白海潮.持续改进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9):994-996.
[11]党小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96-297.
[12]张艳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14-215.
[13]邵金慧.循证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7):151-153.
[14]严梦雪,孙振纲.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护理方法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2):184-185.
(收稿日期: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