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笑娟 郭彩云
【摘要】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共情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治疗、护理效果等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共情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焦虑; 抑郁; 治疗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2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症状,临床表现为呕血以及黑便等,失血过多可导致血容量减少而造成的微循环衰竭,严重威胁这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患者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极易发生各种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影响,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2]。因此,临床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护理手段来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共情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02±16.12)岁;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15±15.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就诊时存在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2)经电子胃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
1.2.2 排除标准 (1)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或疾病者;(2)存在神经精神类疾病、沟通障碍者;(3)对治疗及护理措施依从性差者。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刻与止血治疗,出血量较大者予补充血容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严密心电监测、疾病知识的宣教、健康知识教育、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活动、嘱患者注意冷流质饮食,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是否有意识改变。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具体如下:(1)医护人员培训,通过相关文献及图书,以授课、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共情护理培训。医务人员在通过培训后必须做到对患者心理产生认知、及时感知患者的负性心理并及时给予关怀、同时积极聆听患者的倾诉并及时反馈。(2)聆听倾诉、及时疏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存在吐血等情况,本身就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患者因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对疾病充满未知,加之治疗所需医疗费用,导致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而在此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十分需要他人聆听他们内心的倾诉。因此,医务人员应耐心倾听,对不良心理情绪给予及时疏导,同时对患者的诉说给予适当反应以及鼓励。此外,在聆听患者倾诉的同时,医务人员不可敷衍随意应付,应注意患者的倾诉内容以及仔细观察患者细微的肢体动作,以此来观察患者想要表达但是没有表达的内容,根据对患者传达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回应。通过此种沟通实践,提高医务人员对情绪变化以及细微肢体动作的敏感度,从而达到与患者共情。(3)换位思考,共情体验,医务人员要想达到与患者共情,需站在患者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明确自己在患者角度面对患者所面对的困难时是何种心理状况,这样才能使医务人员切身体验到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可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改变,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疏导及建议,达到共情体验。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焦虑、抑郁:采用Zung编制的SAS、SDS量表,该量表有20项问题,采用4级评分,焦虑情绪SAS总分大于50分,抑郁情绪SDS总分大于51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4]。(2)临床疗效。显效:治疗24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呕血、便血等情况,48 h后连续三次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粪便颜色正常;有效:治疗24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穩,呕血、便血等情况明显好转,48 h后无呕血、便血等情况,72 h后连续三次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粪便颜色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名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3)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临床疗效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21例,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6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918,P=0.013)。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5]。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其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是常见的急症,该病病死率高达8.0%~13.7%[6]。因此,患者在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极易发生恐惧、烦躁、焦虑甚至是濒死感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影响,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7-8]。因此,临床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护理手段来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改变,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各种新型护理模式更是层出不穷[9]。共情护理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目的为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后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与患者达到共情,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通过换位思考对患者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考虑并加以解决[10]。共情,指的是个体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11]。共情护理让医护人员通过聆听患者的诉说而了解患者的内心、思维以及情感,同时医护人员在经过系统的培训后可对患者的情感、思维人格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明显地感受到关怀及照护,同时也可以感觉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理解,使得患者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共情护理是医患沟通的精髓[12]。
本研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共情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共情护理通过达到与患者共情,了解患者的内心的情感而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面临上消化道出血者一急症时,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变。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使得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消失,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共情护理使患者感受到的关怀、照护及理解,使患者情感上感到了满足,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之,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9(2):892-893.
[2]王仁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和随访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61-663.
[3]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4]冯小涛,贾运乔,侯桂英,等.心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症状疗效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69-972.
[5]付晓荣.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2):142-143.
[6]王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550-552.
[7]王燕,王育栋,王海云.预见性与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38-40.
[8]李雯雯,贾静,户晶.中医情志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5):858-860.
[9]孫建琴.共情护理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3):316-317.
[10]林飞英.共情护理对急诊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50-53.
[11]贺国文,赵咏梅,周洁.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59-661.
[12]方小丽.共情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7):39-42.
(收稿日期: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