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琦 张志国 郑于平
【摘要】 目的:分析3.0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且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75例,术前均对患者予以3.0T高分辨率MRI,对照MRI和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结果:MRI诊断结果发现,22例高位肛瘘,53例低位肛瘘;5例高位复杂肛瘘,17例高位单纯肛瘘;33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经术前3.0T高分辨率MRI检查结果发现,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经对比MRI和手术病理结果,发现117例主瘘管,80例外口,85例内口,28例瘘管分支,12例脓肿;MRI诊断显示外口数目、位置、肛周脓肿部位和手术结果相同。结论:肛瘘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更好的显示出肛瘘术前MRI诊断征象,3.0T高分辨率MRI可清晰、精准地显示出肛瘘主瘘管、外口,也可确保瘘管分支、内口、多发细小瘘管诊断精准性明显提升。
【关键词】 3.0T; 高分辨率MRI; 肛瘘; 术前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4
肛瘘属于肛周皮肤与肛管直肠的一个异常通道,主要包括外口、内口、瘘管等部位。肛瘘术后复发可能与术前未充分认识该病发病因素、术中遗漏支管、瘘管、隐匿性脓肿等相关[1]。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对改善肛瘘手术疗效具有积极作用。3.0T 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陆续有学者应用3.0T MRI对肛瘘患者进行术前诊断[2]。因此,为进一步分析3.0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例肛瘘患者的术前3.0T高分辨率MRI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笔者所在依云就诊且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共75例,男61例,女14例;年龄14~69岁,平均(42±2)岁。75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已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精神障碍者。医学伦理会支持此研究。75例患者均伴发不同程度肛瘘症状,均行MRI诊断后3 d内施以外科手术展开治疗。
1.2 方法
(1)檢查仪器:本研究仪器选西门子3.0 T磁共振,于体部相位阵列选32高分辨率的相控阵线圈[3]。(2)检查方法。①取患者仰卧体位,足先进,选择耻骨与上缘水平当作磁场中心;②对入选的75例病例选常规的MRI轴长T2的压脂加权序列,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平行肛管,同时以MRI扩散加权成像、轴位Tl加权序列。③涉及的扫描序列有:轴位T2WI(压脂),参数设置为:TR:4309 ms、TE:68.6 ms、层厚:3 mm、层间距:0.5 mm;DWIb值设置成800 s/mm2,冠状位置T2WI(压脂),参数TR为4 309 ms、TE为68.6 ms、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0.5 mm;矢状位T2W的(压脂),将参数控制为TR 4 309 ms、TE为68.6 ms、层厚3 mm、层间距控制0.5 mm;T1WI参数设置成TR 605 ms、TE 13.5 ms、层厚保存为3 mm、层间距保存为0.5 mm。(3)分析检查图像。所得出的检查图像交由2名MRI副主任医师、1名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共同读片,重点观察瘘管位置、形态及走向、脓肿和肛管、直肠、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之间保存的关系。但内口的部位选截石位的时钟部位,MRI内口手术操作中见到的同样象限内的部位保持一致[4]。尽管瘘管与肛门的外括约肌深部间存在的相关部位关系,瘘管的末端部位,将肛瘘直接划分成高低位,高位肛瘘是指瘘管的管道穿出超过外括约肌深部,内口位于肛窦部位的肛瘘;按照瘘管数能够直接划分为单纯性、复制性的肛瘘;单纯性的只是一个瘘管,而较多的内口、瘘管则属于复杂性的[5]。经过准确评估MRI对于肛瘘外口、内口、支管、主瘘管、脓肿等诊断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本组术前术后脓肿MRI诊断结果及入选病例的肛瘘MRI诊断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统计分析选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脓肿MRI诊断结果对比
此次入选的75例肛瘘患者经前瞻性分析显示,有22例高位肛瘘(5例高位复杂肛瘘,17例高位单纯肛瘘),53例低位肛瘘(33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经术前3.0T高分辨率MRI检查结果发现,117条主瘘管、80个外口,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通过对比MRI和手术病理结果,发现117例主瘘管,80例外口,85例内口,28例瘘管分支,12例脓肿。
2.2 入选病例的肛瘘MRI诊断表现分析
经临床诊断结果表明,肛瘘的瘘管、支管都呈现出线条状,于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于T2WI脂肪的抑制序列表现出高信号;内口的一端是瘘管,而另一端则直接朝向直肠,局部的肠壁中断,直肠壁加厚,MRI呈现线条状的长T1、长T2信号;个别肛瘘呈现出内盲瘘MRI变现成线条状的瘘管一端中断;肛周的脓肿呈马蹄形,而T1WI像呈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DWI位呈高信号,个别含脓液的瘘管DWI呈高信号。见图1~图4。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瘘管分支较多,伴隐匿性脓腔,手术结束后会出现很多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支管、脓腔,加之术中探查会损伤肛门括约肌,从而致使肛门严重变形,最后引发肛门失禁,对此,在术前就应该保证肛瘘的形态清晰就显得非常关键[6]。有资料显示,肛瘘主要因肛管周边脓肿所致,为此,内口主要在患者齿状线上的肛窦部位,脓肿自行溃引流部位形成切口,在肛周皮肤部位上[7]。若术后未处理好支管、脓腔,则会加大术后复发率,对此,术前精准的定位较好的软组织特征,能更加精准、清晰地显示出整个肛周脓肿、瘘管走向、开口部位,也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已是目前临床诊断肛瘘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8]。
现阶段,MRI诊断患者的肛管直肠部位病变,重点通过T2WI脂肪来抑制整个序列,从而准确找出病变部位,但常规检查序列重点在于检查T2的压脂轴位,轴位能够准确地评估整个瘘管与括约肌间有何种联系,针对机体的瘘管内口能清晰的显示出来[9]。但是冠状位的T2压脂序列能够把瘘管的长度、走行完全显示出来,表明内瘘口的显示率,从而将肛提肌的上方、下方的脓肿显示出,而矢状位则可以准确地表示瘘管的部位呈现高位还是肛瘘,对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0]。MRI检查肛瘘患者肛管直肠部位时,优势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软组织的分辨率非常高,能够直接经横截位、冠状位、矢状位等部位取得具体影像,而且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瘘管的部位、走行及是否有脓肿,从而准确的评估瘘管与内外的括约肌之间有何联系,这样方便将病变部位找出。
此次研究入选的7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完全选3.0 T高分辨率的MRI系统及32通道腹部阵高密度线做相应的采集,能够提高整个图像信噪比以及采集的。本次研究过程中抽选T2WI序列脂肪做相应的抑制,能够将肛管、肛门的内、外括约肌显示出来,保证病变组织与正常的组织间的信号对比能够提高,从而突出显示病灶[11-12]。而且肛瘘病例在术前经3.0T的高分辨率MRI进行诊断指出,瘘管、支管保持线条状,于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脂肪的抑制序列显高信号;内口的一端为瘘管,另一端朝直肠,而局部的肠壁已经全部中断,直肠壁明显加厚;经MRI诊断显示线条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肛瘘显示内盲瘘,经MRI诊断变现保持线条状的瘘管,其中一端已中断;肛周的脓肿呈现马蹄型,T1WI通过表示低信号,而T2WI则表示高信号,DWI为显示高信号,个别含脓液瘘管DWI显示稍高信号。
本次经对入选的75例肛瘘患者展开前瞻性,结果发现有22例病例顯示高位肛瘘(其中5例高位复杂肛瘘,17例高位单纯肛瘘),53例病例为低位肛瘘(33例为低位复杂性的肛瘘,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经术前3.0T高分辨率MRI检查结果发现:117条主瘘管、80个外口,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通过对比MRI和手术病理结果,发现117例主瘘管,80例外口,85例内口,28例瘘管分支,12例脓肿,这与朱云波[12]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肛瘘术前3.0T高分辨率征象可清晰、精准地检测出整个肛瘘的主瘘管、脓肿、外口等,同时对肛瘘的内口、分支等检测,可提升检测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姚琼,汪庆明,詹松华,等.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山东医药,2015,35(12):84-85.
[2]姚群立,孟浩,张志国,等.复杂性肛瘘术前低场MRI影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3):219-221.
[3]张芳,陈军,刘四斌,等.3.0 T磁共振3D CUBE T2WI抑脂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9):1390-1393.
[4]李西强,李会晨.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4):30-32.
[5]曾文彦,刘洪芳,庄娘妥,等.磁共振成像在肛门直肠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10(21):3478-3480.
[6]吕茜婷,高知玲,李珊玫,等.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复杂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4):331-335.
[7]刘珍友,刘洁.肛瘘的 MRI 分型及 DWI 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5):789-791,801.
[8]韩晓光,高云,陈小清,等.术前MRI定位技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8-20.
[9]王文献,廖建伟,王珂珂,等.MSCT直肠填塞瘘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3(9):35-38.
[10]冷晓明,盖荣荣,姜胜攀,等.3.0T磁共振LAVA-FLEX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肛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4(6):80-83.
[11]李胜华,孙庚喜,欧宁锋,等.肛瘘的术前MRI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9):1371-1374.
[12]朱云波.MR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06-107.
(收稿日期: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