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12-12 06:25张瑜王鹏飞童昀
科技视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乡村旅游

张瑜 王鹏飞 童昀

【摘 要】以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图层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了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出现区域不平衡性,关中发展成熟,陕南发展成规模,陕北发展相对迟缓。从全局来看,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处高密度集聚带、多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分散分布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政府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关键词】乡村旅游;陕西农家乐;空间结构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3-009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3.042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挖掘了乡村文化,丰富了都市人的休闲方式,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国内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与业界“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如火如荼的发展大相径庭。相关研究中,应用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然而从地理学视角,探索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文章较少。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陕西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述

陕西省地处西部内陆腹地,跨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总面积为20.58万km2。全省辖10个市,地域上分属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地三大区域。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依据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0-2017年公布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数据。本文所涉及的陕西省4A以上景区来源于文化与旅游部公布的名单,文化旅游名镇来源于陕西省住房与城市建设厅公布的名单,交通路网数据来源于Arc GIS Online提供的陕西省路网矢量数据。

2 陕西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格局

2.1 局域空间分布特征

陕西省共有18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其中关中地区有91处,占48.15%,陕北地区有25处,占13.23%,陕南地区有73处,占38.62%。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分析,当最邻近点指数R>1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R=1时,点状要素为完全随机分布; R<1时,点状要素趋于集聚分布。最邻近点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 ri为i乡村旅游示范村与其最邻近示范村的距离;r为ri均值;r0为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点状要素数量; s为研究区面积。

表1 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表

根据陕西地理特点,本文将研究区域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利用Arc GIS软件测算每处乡村旅游示范村与其最邻示范村之间的距离ri,再计算其均值r,均值与理论最邻近距离r0进行比较,得到三个区域分布特征,如下表。

表2 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最邻近距离

结果表明:陕南乡村旅游示范村呈均匀分布,关中乡村旅游示范村数量多,呈现随机分布趋势,陕北乡村旅游示范村数量少,分布相对集聚。

2.2 全局空间分布特征

最邻近点指数判识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在局域的空间分布趋势,无法识别其在全局的分布特征和形态。因此需要利用核密度分析做进一步判断。本文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获取189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经纬度,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工具箱的核密度分析工具,生成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核密度图,结果见图1。

综合分析陕西省乡村旅游师范村最邻近点指数以及核密度分布圖(图2),发现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形成一处高密度集聚带,即铜川-咸阳-西安乡村旅游密集带。(2)形成多处低密度集聚圈,包括安康、商洛、汉中、宝鸡、渭南。(3)形成一处分散分布区,处于延安、榆林部分县区。

3 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3.1 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开发首先要依托周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其次是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本文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获取陕西省112处4A以上景区的经纬度,利用Arc GIS将陕西省4A景区分布图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核密度分布图叠加,形成乡村旅游示范村与4A景区叠加分布图。图2显示,依托禀赋较高的人文旅游景区和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景区,形成了6大乡村旅游带,如依托翠华山-牛背梁等景区的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带、汤峪-白鹿原乡村旅游带、依托乾陵-茂陵唐帝陵乡村旅游带、香溪洞-瀛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带、云集生态园-玉华宫渭北苔塬乡村旅游带、黄河壶口-洽川湿地乡村旅游带。

3.2 交通区位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吸引物,作用对象是旅游者。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传达到旅游者时的强度,良好的交通区位有助于旅游者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产生。本文利用Arc GIS Online提供的陕西省路网矢量数据,应用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工具箱的线密度分析工具,生成乡村旅游示范村与交通路网密度制图,如图3显示,80%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国道、省道、县道等附近,交通方便,可进入性强。

3.3 历史文化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聚落形成和发展演变,是陕西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获取陕西省31处文化旅游名镇名录的经纬度,利用Arc GIS将文化旅游名镇分布图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核密度分布图叠加,形成叠加分布图,如图4显示,85%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陕西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文化旅游名镇。

3.4 政府支持

借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契机,推动陕西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从2010年起,陕西省启动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工作,10-17年共授予189个村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从2013年起,陕西省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13-15年,省级财政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用于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努力继承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2017年评选了“陕西十大乡村旅游带”、“陕西十大乡村旅游景区”、“陕西十大魅力乡村”,通过示范效应带动陕西乡村旅游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域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出现区域不平衡性,关中发展成熟,陕南发展成规模,陕北发展相对迟缓。从全局来看,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处高密度集聚带,多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分散分布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政府支持等多因素影响。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的主要因素。历史、文化沉淀和政府扶持影响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

4.2 讨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意义重大。未来可在本文基础上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可达性、市场需求等因素研究,探讨不同区域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高宁,刘学艺,马骁.陕西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咸阳袁家村为例[J].经济发展研究,2018年3月:140.

[2]马勇,童昀.水利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及自驾车可达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08:1167-1172.

[3]韩洁,宋保平.陕西省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水利旅游空间体系构建[J].经济地理,2014,34(11):166-172.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乡村旅游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空间结构SRT混合仿真试验技术研究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形态创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