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艳 谢华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前庭护理干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BPPV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前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前庭护理干预治疗BPPV的远期疗效较好。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前庭护理干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为耳石症,是门诊眩晕就诊患者的最常见类型,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认为因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或黏附于壶腹嵴所致,在头部运动改变时,脱落的耳石产生移位,从而产生眩晕的错觉。患者往往以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为主诉,以老年女性居多,其具有自限性,门诊复发病例较多。BPPV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前庭护理干预治疗BPPV,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BPPV患者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42~79岁;病程2d~60个月。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治疗组男12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52.3±8.6)岁;平均病程(1.8±0.5)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46~76岁,平均(53.2±9.4)岁;平均病程(1.9±0.7)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的诊断标准,询问患者有无头部运动到某一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并进行变位性眼震试验(Dix-Hallpike、Side-Lying、mllmaneuver),分别判定后、前、外半规管BPPV。排除正在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意识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和仅发作1次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所有BPPV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对照组主要是在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包括做好复位治疗前的病情评估、复位过程中的协助和病情观察、复位后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前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支持、体位治疗护理、前庭习服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①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减缓其心理压力。②对患者的日常作息习惯进行干预,促使其做到规律作息、合理运动、生活节奏有张有弛,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结合患者的BPPV类型,配合医生做好复位过程中的相关体位的护理指导,并做好留观期间的体位指导。④指导患者在家进行前庭的相关锻炼和习服练习,提高患者的代偿能力,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工作。
观察指标:治疗后1周和3个月复诊或电话回访,判定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对复诊患者复查变位性眼震试验,判断有无诱发性眩晕和眼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疗效评估标准,①痊愈:患者自觉眩晕症状消失,变位性眼震试验阴性;②有效:患者仍有眩晕症状,但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1/2;或患者眩晕症状消失,但有头晕、站立不稳感,或变位性眼震试验可有诱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和变位性眼震试验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后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和96.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眩晕患者多被模糊地诊断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或“颈性头晕”,而事实上这些诊断绝大多数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治疗也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其中有许多病例为BPPV患者,而这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身心负担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临床工作中尚有部分患者手法复位无效或需多次复位治疗,或手法复位治疗后遗留非特异性头晕、漂浮感和行走不稳等,而使病程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引起迷路水肿有关,迷路水肿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引起或加重BPPV,亦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缺乏专业的相关护理指导有关。本研究通过较好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主要原因:良好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较好的配合复位治疗,且对治疗产生正面的积极作用;而不爱运动、生活无规律、生活工作节奏过快都是BPPV的诱因,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前庭系统的中枢通路有很强的可塑性,前庭系统的可塑性是前庭代偿的前庭适应基础,较好的体位指导和前庭习服锻炼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前庭的代偿能力。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结合前庭护理干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