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文化的五大自信

2018-12-12 10:51景天星
新西部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终南山秦岭文化

秦岭生态环境事关陕西乃至中国之文化自信。“秦岭终南山文化”是一种在“秦岭终南山区”逐渐形成的,延续数千年并波及到中华文化圈的,以地理景观为基础的,以生态环境为保障的,以华夏文明为根本的,以中国历史为脉络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兼具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以深厚、雄浑、宏阔、包容为特征的天人合一的区域性文化。不论是从自然价值还是从人文价值来说,秦岭终南山都足以支撑起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保护秦岭终南山的生态环境,实际是为了延续、巩固并增强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地理文化自信、生态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历史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自信。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规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据报道,自2018年7月30日起,针对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陕西省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工作。中央派驻专项整治工作组、陕西省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于8月至9月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开展彻查整治。

此次整治的秦岭北麓之地理范围,与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基本重合。终南山东起蓝田县,横跨长安区、鄠邑区,西至周至县,是西安城最坚实的地理依靠和生态屏障。之所以整治,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换一个角度,若从文化层面看,秦岭生态环境事关陕西乃至中国之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又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而“秦岭终南山文化”在陕西文化自信中颇具代表性。从学术层面看,“秦岭终南山文化”是一种在“秦岭终南山区”逐渐形成的,延续数千年并波及到中华文化圈的,以地理景观为基础的,以生态环境为保障的,以华夏文明为根本的,以中国历史为脉络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兼具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以深厚、雄浑、宏阔、包容为特征的天人合一的区域性文化。

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实际是在摧毁秦岭终南山的文化自信。因此,秦岭的环境问题,表面看是生态问题,实际是文化问题。秦岭终南山的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地理文化自信

秦岭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层山脉,由花岗岩、片岩、千枚岩、石灰岩组成,西起甘、青两省之边境,东抵河南中部,绵延1600多公里,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境内,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江谷地之间,东西长约400-500公里。而西安城南的终南山,属于狭义的秦岭的一段。

在中国地理上,“秦岭——淮河”赫赫有名,习总书记曾指出,秦岭是“中华地理”的“自然标识”,主要是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1924年,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在《佛学地理志》中,明确提出“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后,竺可桢的《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翁文灏的《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1936年)进一步明确了此观点。如今,此观点已为共识,并成为常识。

在秦嶺主峰太白山上,有一刻有“中国南北分界岭 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巨石。在地质方面,西北大学董云鹏教授指出,“以秦岭造山带为主的中央造山系,东连大别山,西接昆仑山,北到祁连山,是中国南北板块的主要拼接带。它不仅是中国划分南北的中轴,也是整个亚洲的中轴。”[3]因此,秦岭终南山有独特的地质价值。2009年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批准设立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面积有1074.85平方千米,其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为特色,分为狮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

生态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2015年2月到陕西视察时指出: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4]作为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也是中国东部的南北生态分界线或过渡带,即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作为生态过渡带,秦岭兼具中国南北的生态特点,形成一种集水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植被景观、保育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多种生态系统并存的生态文化。在水文生态方面,“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之间最重要的一条水文分区界线,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与此同时,秦岭还是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水源供给地和“二级补水站”,仅发源于秦岭的河流就有渭河、嘉陵江和汉江。西安80%的饮用水源来自于秦岭北麓的48道峪口河流、4座大中型水库及90多座小型水库。

秦岭的植被垂直带谱完整且层次清晰,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丰富,比如,种子植物分别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04%,总属数的33.79%,总科数的65.23%。[5]同时,秦岭还拥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其中脊椎动物722种,其中鱼类7目16科162种、两栖动物2目8科26种,爬行动物2目8科44种,鸟类17目53科373种,兽类7目27科117种,脊椎动物的目、科、种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别的70.00%、53.04%、22.06%。[6]

可以说,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小循环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秦岭终南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之一,是天然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是研究生物起源、发展和演替规律的天然基因库,因此,它保育有东亚地区最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

民族文化自信

秦岭孕育了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宗山”、“父亲山”,也被称为是华夏文明的龙脉。

在华夏文明诞生以前,秦岭还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村,发现有距今约一百一十万年至一百一十五万年的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蓝田猿人”或“蓝田人”。这说明,早在百万年以前,秦岭北麓一带就有古人类活动。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秦岭一带就有分布,如1953年发现的距今六千至六千七百年间的半坡遗址。此外,在西秦岭附近的甘肃天水也分布有距今八千年至四千八百年的大地湾遗址。在史前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也都活动在秦岭一带,如今在秦岭中还有伏羲山、女娲山。伏羲的活动范围,是秦岭北麓的渭河平原一带,女娲驻守秦岭山中的蓝田故国,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位于今宝鸡),黄帝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漆水河,这是渭河的支流。后来,从关中北部而来的周人先后定居沣京、镐京(位于今西安长安区西北),并在秦岭北麓的山脚下传承文明。可见,早期的华夏文明是在沿着秦岭东进过程中完成其历史衍化与部族融合的。对此,赖伯年说:“终南山地带是远古华夏始祖们的主要活动地和原始农业文明的滥觞之地,它不仅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主要源头和传承之地,并且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构成核心要素的汇聚融合之地。华夏民族从终南山下走向神州大地,这里也成为华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7]

总之,秦岭终南山对华夏民族的始兴与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源头,是凝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挺起民族精神脊梁。

历史文化自信

秦岭北麓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同时,也演绎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并缔造了关中大地上的古都长安(今西安)。关中地区四面环山,其中东、南、西均为秦岭山脉,在古代,控制了关中,也就扼制了天下,所以,从西周开始,有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迁都长安的东汉和西晋等十三个王朝均于长安建都,使长安成为宋代以前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绵延一千一百多年。

崛起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眉县一带)的西周,后定都于秦岭北麓的镐京,是中国古代最早称京的都城。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进入东周,以公元前476年为界,前为春秋,后为战国。战国时期,秦岭深山走出来的秦人开始经略关中平原,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强大国家——大秦帝国。此后的汉、唐更是缔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盛世,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新高峰。

可以说,宋代以前的历史文化中心,基本位于秦岭与渭河、黄河之间,并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向全国辐散。习总书记来陕西视察讲话时曾指出:“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8]

可以說,宋代以前,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在秦岭,其根、魂就在秦岭北麓的终南山。所以《中国国家地理》这样评价秦岭:“中国许多山虽然有名,但大多数山假如从不存在,对中国也没有什么,可是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成其为中国。”这主要是就其历史文化地位而言的。

传统文化自信

秦岭北麓的终南山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根大柱支撑起来的文化大厦。终南山不仅是中国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佛教六大宗派的诞生地,还是儒家思想的弘传基地。

在儒家方面,汉武帝时,儒学大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天人三策”,提出在太学用儒家经典教化知识分子,汉武帝采纳建议,在太学“置五经博士”,将《诗》《书》《礼》《易》《春秋》钦定为“经典”,培养儒士,传播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等观念,确立了儒家在封建社会两千年的主导地位;东汉大儒马融曾在终南山师从挚恂研习儒家文化;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亦是从终南山走上了儒学之圣坛;宋代著名的儒学大师张载,亦是在秦岭的滋润下完成其学说、构建其体系的。

在佛教方面,佛教向中国传播的线路,大致是沿着秦岭北麓和渭河一线而进入中原的,从甘肃东部的诸多石窟如麦积山石窟、泾川的石窟一直到陕西的草堂寺、大慈恩寺,都可以看到佛教传播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诞生在秦岭北麓,它们是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圭峰寺和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和兴教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和青龙寺,其他两大宗派祖庭虽不在终南山,但其所遵奉的根本经典皆翻译于草堂寺,如禅宗遵奉的《金刚经》、天台宗遵奉的《法华经》。

在道教方面,秦岭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道教的诞生地;核心经典《道德经》源于楼观台,楼观台亦是天下道教的总祖庭,直至魏晋,终南楼观道亦弘传不断;宋代,关中道教学派创始人陈抟长期隐居秦岭;金代的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了全真教,其墓地所在的重阳宫是全真教的祖庭。此外,终南山也是赵公明财神信仰、孙思邈药王信仰的起源地。这里也被视为隐士的天堂,自古至今,终南山隐士文化绵延不断。可以说,秦岭终南山孕育出了续而不断、博而不浅、聚而不散、定而不乱、强而且健的中国传统文化,[9]并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秦岭从地理上将中国分为南北,在生态上为中原提供保障,孕育了中华文明,延续了中国历史,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脉,而且是一座思想厚重、精神深邃的文化山脉,不论是从自然价值还是从人文价值来说,秦岭终南山都足以支撑起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因此,保护秦岭终南山的生态环境,实际是为了延续、巩固并增强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地理文化自信、生态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历史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02(0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张梅,李琛,彭笑凡.秦岭:中华文明的地理标志——研究大秦岭解读大陆形成与演变[N].陕西日报,2015-4-28(013).

[4]谭磊.筑秦岭生态安全屏障[N].陕西日报, 2018-6-5(010).

[5]延军平.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陕西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N].陕西日报,2018-8-22(007).

[6]刘晓清,张霞,王亚萍,成西娟.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391.

[7]张杨.巍巍秦岭 悠悠终南——访赖伯年先生[N].西安日报,2015-8-07(03).

[8]贾养勋.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N].西安日报,2017-10-10(03).

[9]赵馥洁.文化自信的传统根基[N].陕西日报,2017-1-10(013).

作者简介

景天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终南山秦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终南望余雪
谁远谁近?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作证
终南山:隐士的天堂
欺负新人系列一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