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慧,徐晗,江月梅,王文超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前,桩核材质可划分为非金属及金属两大类。残根残冠在接受桩冠修复时,由于铸造金属桩核可塑造成与患者根管桩道相吻合的形态,且具备良好的机械轻度及物理性能,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该技术需多次复诊、操作繁琐、根折率较高、可能腐蚀变色,且可能发生金属致敏性等,进而将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及治疗体验[2]。故如何选择合适的桩核材料,以改善桩核修复的预后效果,是现今临床关注及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对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桩核、氧化锆瓷桩核三种临床常用桩核修复材料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45例(56颗牙)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组,18颗牙)中男8例,女7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7.96±3.12)岁;损伤原因:龋坏5例,外伤10例。B组(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桩核组,19颗牙)中男8例,女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8.01±3.18)岁;损伤原因:龋坏6例,外伤9例。C组(氧化锆瓷桩核组,19颗牙)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7.83±3.15)岁;损伤原因:龋坏6例,外伤9例。统计学比较3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等确诊者;②牙齿松动<Ⅰ度;③牙槽骨吸收<1/3根长;④牙本质肩领可用部分>1.5 mm;⑤咬合关系正常者;⑥牙周组织无异常者;⑦经X线检查确认已行完善根管治疗且无明显根尖周病变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先天性心脏病者;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重度脏器功能障碍者;⑤年轻恒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者。
1.3 方法 A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术前接受X线检查,确定根管长度,拟定治疗方向,选取纤维桩配套根管,预备成型钻与引导钻,深度以保留根部0.4 cm根充物为准,将美国BISCO ONE-STEP第五代光固化通用型粘结剂涂抹于患者根管壁上,光照2次,于根管注入适量美国BISCO DUO-LINKTM双固化全能型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插入纤维桩,在一定压力下光照20 s。依据患者咬合情况,将多余水门汀与纤维桩去除,冲洗,涂抹粘结剂,完成树脂核堆塑,备牙,制作烤瓷全冠,试戴,合适后粘固。B组采用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桩核修复:预备根管,其长度约为患者根管长度的2/3~3/4,且直径需≤牙根直径的1/3,取模,灌注石膏模型,铸造金属桩核,试戴合适后,采用日本GC公司生产的FujiⅠ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粘固,备牙、取模,制作烤瓷全冠,试戴,无不适后给予粘固。C组采用氧化锆瓷桩核修复:预备及制作方法同B组,随后加工制作氧化锆瓷桩核,试戴,使用BISCO ONE-STEP粘结剂与双固化全能型树脂水门汀粘固。
1.4 评价指标 ①记录3组修复成功例数。②随访5年,记录该期间内根折断率、桩折断率、根尖周病变率、牙龈边缘变色率以及修复体脱落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修复成功率 C组修复成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6.000,P=0.011、0.006),见表1。
表1 3组修复成功率对比
2.2 预后效果 3组根尖周病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根折断率、桩折断率、修复体脱落率、牙龈边缘变色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58、4.471、4.471、4.471,P=0.016、0.034、0.034、0.034),见表2。
表2 3组预后效果对比
由于人体的上颌前牙根管相对宽大,且因其在牙列中位置特性及咬合受力方向原因,牙根发生折断率相对略高,因此,当牙体组织残缺或破坏严重时,患者具有及时且美观修复需求,临床常规选择桩核-全冠修复,故桩核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3]。
金属桩核属于桩核的较优选择,因其具有强度高、价格适中等优势,成为临床修复残冠残根的常用手段,其经根管印模后精密铸造,在形态上与患者根管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且物理性能较好,但其在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美观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4]。其中,铸造金属桩核在酸性环境下,极易析出微量金属离子,故当牙冠颈部金属与外界空气产生氧化反应时,沉积物将致使牙龈着色,甚至促使游离金属粒子释放,致使部分患者出现过敏现象,进而引发生物毒性反应,同时也无法达到半透明美观效果[5-6]。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属于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美学性能、生物学性能、机械性等优势,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复诊次数少等优点,且不会对核磁共振成像造成影响,已得到临床的一致认可[7-8]。此外,纤维桩弹性模量与患者牙本质较为接近,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以及抗弯强度,利于降低根折率,保护患者牙组织;其可有效模拟患牙本质的色泽效果,进而促使修复效果更具美观性;其具备无腐蚀性及较好生物相容性,故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根尖周产生炎性等病变[9]。氧化锆瓷桩核在修复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根管形态进行个案制作,更具针对性,且根管贴合度较高[10]。与纤维桩相较而言,氧化锆瓷桩核的抗折强度根与金属桩核相接近,其生物相容性优于金属桩核,同时无毒性,导热性能较低,不易引发过敏感应,且颜色匹配度较高。但其存在一定缺点,即若桩核折断,便无法经钻针将患者残根内氧化锆取出,故二次修复难度系数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修复成功率均高于A组、B组,C组根折断率、桩折断率、修复体脱落率、牙龈边缘变色率均低于B组,提示非金属桩核的稳固性以及抗根折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对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采用氧化锆瓷桩核进行修复,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
综上所述,氧化锆瓷桩核的修复效果较好,贴合度较高,可有效改善咀嚼动能,具有较优美观性,适合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