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晚清(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校郑州校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其独特的形式之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自古对于山水情有独钟,在中国绘画史中,山水画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页。中国山水画注重构图,对于构图的讲究可谓精益求精。掌握山水画中构图的方法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工作。
中国山水画构图是指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即名词的构图,而非画家的构思过程,这个形式通过画面承载出来,是绘画者道德品质、艺术修养、文化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掌握山水画中构图的方法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工作。它是人们长期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体验,也是对大自然内在各种真善美规律的体验、感悟和认识,并通过主客观的融合,在艺术实践中将其归纳,提炼出来。古今中外优秀的画家总是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巧妙的安排,使作品具有丰富和谐,完整统一的形式美感。既让人接受内容的启迪,又使得人得到审美的愉悦。
一幅山水画成败的关键,在于山川景物的布局是否合绘画艺术形式美感的构成规律。优秀的画家总是能够在界定的平面空间内通过巧妙的安排,使作品具有丰富和谐、完美统一的美感,既让人接受内容的启迪,又使人得到审美的愉悦。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立意是山水画构图的指导思想,是对自己所想表达创作情感的中心思想。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对于意境的追求高于技法,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中国山水画看到的不仅是山水,更多的是意境。就绘画来讲,构图就是自己作画开始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主要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所表达的形式、内容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周密、协调、完美无缺的画面。这与画者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时代背景、美学素养息息相关,同样的山水,不同的主观感受,通过一幅作品,观者能够直接地感受到画者的立意。
宾主关系,指的是一幅作品所表达的物像应有宾主之分。《画鉴》中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则山水是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皆是宾;且如一尺之山是主,凡宾者远远折算须要停匀。”这里主要讲了山水的基本构图、穿插、布置等。并指出山水是主,而人物、鸟兽、云烟、树石、楼观等都是宾。在画中要将它们明确分开,以突出主体地位,并表现出整体画面的主次,宾主呼应关系。
虚实关系具体来讲,包括多少,疏密,聚散,繁简等内容,在具体的画面中,山水之远近,云烟之变化,笔之干湿,墨之浓淡都是虚实的变化。古人云:“稠叠而不崩塞,实里求虚;简淡而恐成孤,虚中求实。”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疏密相生而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由此可见,有了虚,才能显示出“实”的自然生趣,有了实,才能体现虚的空灵有致,这便是“虚实相生”的道理。虚实是相辅相成的,如处理的妥当,便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相反,处理的不好,形成对立的矛盾,便可能使画面难以和谐。只有把虚实关系掌握的恰当,才能使画面气韵生动,栩栩如生。
呼应是一种形式之美,在创作山水画过程中,画中景物的前后、左右的相互配合是一种呼应。呼应的构图思路能够保证画面的完整感,否则会使得画中景物单调、突兀。呼应关系运用的恰当,便可使画面中看似互相不联系的物像之间有所顾盼,既可是相同物像之间的呼应,也可是不同物像之间的顾盼。呼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前后呼应,左右呼应,上下呼应,穿插呼应等。
题跋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一幅中国山水画中,诗,书,画,印都不可或缺。这是中国绘画构图的重要特色。恰当的提诗和文字的布局,可以为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在构图上锦上添花。
从五代到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布局呈现出的是上留天位,下留地位,中间立意定景的“全景式”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取景的方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识和时代特征。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这里的“大”指的是人的视觉范围,“小”指的是客观物像,意思是把大的景物看成小的东西,好比我们站在盆景前观察,自上而下观察,峰峦谷壑的变化都看的清楚。这样的观察方法,使山水画在画面空间布局上的问题得到解决,既排除了前景太过突兀而形成一叶障目情形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远景的太过模糊虚幻,所有描绘的物象都处于中景状态,用形象的层层推进与深入及延续形成画面空间的纵深和延展。
到了南宋,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成熟和审美意识的改变,在构图方面,逐步由之前的“以大观小”转移到“以小显大”上来。这种变化,说明了画家们已经把重心由过去对物象的整体把握转向了对形象特征的具体描绘上。当时画坛,最具独自风格特征的画家要数马远、夏圭,由于他们在构图上的独具创造性,因此后人对他们构图形式总结为“马一角”和“夏半边”。在画面空间的布置和经营上采用剪取式的方法结果使得画面的主题思想和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突出明确,精神思想更加含蓄,意蕴悠长,扩展了想象空间。
南宋山水画家们乐于刻画客观世界中让他们感动的最感兴趣的某一点主要特征,而放弃了一切影响主题思想表达的部分,以少胜多,意图明确,内容更加集中,且直达主题,使作品从思想到内容都更纯粹。南宋山水画在取景上注重强调对某一景物的描写,讲究物象的空间位置和情绪表达,最后的结果就是山水画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在南宋很多山水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在构图布局上“以小显大”“以少胜多”的艺术处理。包括在一些尺幅较小的,比如册页、扇面等可以看到南宋山水画的独特面貌,是指表现的更为精到。可能由于尺幅小更适合这种边角式的取景布置形式,更换发挥艺术创造力,在不大的天地里展现出幽深、旷远的意境,使得南宋山水画体现出更为纯粹、悠远、精致之美。
“截断法”是石涛独具创造性提出的构图法,这种构图取景方式具有新意,它不同于北宋的上下留天地的中间取景方式,也不是南宋的“边角式”取景,二是截取自然景观中最优美、最能打动自己、并且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部分。好的作品在构图上,首先应宾主得宜,再取远近之形,然后景物布列,观高低上下,景物必定虚实对比,藏露得宜,顾盼呼应,开合俯仰,繁简处置,疏密把握不可不晓,不可不顾。
山水画自五代宋初时期成为画坛之首,直到清末,一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主流位置。与此同时,山水画也是传统文人画家们乐于驰骋的领域。历代的画法、画风、画派演变及历代画论的阐述也都主要针对的是山水画。因此这一阶段历史时期对于山水画构图的表现形式显得非常重要。
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构图的开拓与发展进行了多个方向的探索,主要呈现在几个方面。一些画家越发强调与具体环境的结合,对景物和环境的典型性及视觉的真实性方面进行研究。另一些画家注重通过实践的努力来开拓传统的章法技巧,以突破现实自然对其的约束,并在悠久的历史思想传统中寻求答案,追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在对于理想世界呈现方面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些画家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他们提倡学习西方绘画中的观念、技法、图式等,并通过其中几何形体的分割、构成、重叠等手法,从中获得启发,意图创造新的构图形式并实现中国画创新的目的。要对山水画构图形式创新,就要做到首先立足传统,其次借鉴融合世界文化,最后还要直面客观,师法自然。在不断地创新中使构图形式不断向前发展。
二十世纪随着摄影技术和西方绘画的传入,中西绘画思想产生了交集。在这种时代变迁的环境中,很多人主张提倡向前贤学习追求宋元画风,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将其硬搬过来,再加上中国画当时的萎靡不前的状况,不是搬来哪朝画风哪家样式就能改变的,所以当时社会对于传统中国画不满。百年以来,由于山水画家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使他们与自然山水渐渐远离,并把目光更多的转向城市生活。更加上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及新的价值观对其绘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改变了山水画家对山水的理解和意象的表达。由于社会的变革,文化思想的变化发展,上世纪初的山水画家生活的家园更接近于他们自己描绘的理想故乡。 陆俨少始学《芥子园画传》,而且什么都画。早起主要以学“四王”为主,有了“四王”等人的根基后,还广涉博览向更多的历史名作学习。上世纪50 至60年代,他的山水画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发展,用笔随意,率真,绘画形式也更多样。这一时期他一边画,一边思考,探索形式问题,追求秀雅、优美的意境。到了70年代,陆俨少山水画风一变,这一变就是“留白”。在山和水之间分行布白,这些“留白”好似雾气、云气、岚气、萦绕回荡于山水之间。在形式上画面的这些条状留白变化多姿,因此陆家山水多富装饰风格。
任何构图形式的创新都是基于传统之上的创新,一味的吸收外来因素,便会失去民族性,从而导致迷失方向,缺乏自我个性。
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创作注重大开大合的构图,由于现代审美的要求,有的更趋向于符号化,平面化,理想化。加上现代信息资源获取便捷,不论古今中外可参考和借鉴之处是任何时代所不及的。这对我们而言即是利好也可能是弊端,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是可以广泛汲取,不好的是容易造成抄袭,而抄袭会导致我们思考的弱化,以至于认识不够深入,什么都是泛泛大概而已。所以画面构图的形式美感,需要良好的把握和经营能力。
上个世纪的中国山水画不能不提的就是林风眠,他将西方绘画的观察取景方法,用色,技法、构图融入中国画,赋予中国画一种崭新的面貌。“情感”的表现是林风眠绘画的主张,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依靠感受与经验来创作。因为他受西方绘画影响,所以他不愿题诗和书法出现在画面,他认为绘画的纯粹性会遭到影响。在其丰富的色彩画中,他还融入自己对用色的认识,丰富色彩与中国画的结合。也正是这些让我们从林风眠的作品中看到了突破传统的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当然要以表现山水的精神为主要,但是写神还必须从基本的表现形写形开始。宗炳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即以山水原有的形色来表现画面上山水的形色,实际上从之一点来看,是对写生观念的提出。要写生就要到自然中生活中去。 黄宾虹说:“三十年看山,三十年游山,三十年才能画山。”师法造化,向大自然学习也是二十世纪山水画家的普遍认识,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山水画的各个领域得到拓展和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中国山水画构图基本规律是中国的美学思想和传统审美习惯决定的,是绘画实践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说是影响一幅山水画成败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谈论“构图形式”或“章法”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也不是为了章法而章法,看待事物问题不能只看一面,更不可以偏概全,谈论构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思想。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论证和研究“构图”或“章法”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