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及对BMI及AC的变化分析

2018-12-12 05:10范云万谢维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性肝炎酒精性肝病

范云万 谢维鹏

(1 重庆市开州区安康医院中医科,重庆 405400;2 重庆开州区谢维鹏诊所,重庆 4054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病变不断进展,极易引发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或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截至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方案治疗该病。中医上并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名,但将其归属于“胁痛”“痞满”“肝癖”等范畴[1]。本研究选取8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旨在体现中药方案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组44例,给予中药治疗,女性17例(38.64%),男性27例(61.36%);患者年龄38~57岁,平均42.16岁;病程0.6~11年,平均(4.62±0.31) 年。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女性16例(36.36%),男性28例(63.63%);患者36~58岁,平均42.95岁;病程0.5~12年,平均(4.78±0.34)年。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无饮酒史或饮酒含乙醇量每周不足140 g,且女性不足70 g;均经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的相关标准[2]。

1.3 排除标准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各大脏器恶性肿瘤疾病;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让患者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多食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低盐、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控制热量摄入。此外,结合患者肝功能情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增进用药疗效。

观察组予以中药治疗,组成方是:鳖甲12 g,茵陈15 g,茯苓12 g,山楂9 g,枳实5 g,郁金9 g,白术12 g,柴胡9 g,陈皮6 g。若患者便秘、舌红、口干,外加清热功效的药材,如大黄、虎杖及黄连等;若患者肤黄、舌红、苔黄、眼黄,外加清热利湿类药材,如半边莲、蛇舌草、栀子根等;若患者舌光红少苔、口干,外加养阴类成分,如女贞子、枸杞子,去掉原处方的陈皮。以上处方均加水煎熬,让患者每日早晚各温服1剂,每次100 mL。2组均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腹围(AC) 指标,同时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疗效评判标准参考:治愈:治疗后,患者血脂恢复正常,转氨酶恢复正常,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征象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转氨酶下降1级以上,血脂指标下降1级以上,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征象改善1度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征象改善1度以内,转氨酶与血脂水平有所下降;无效:治疗后,患者血脂、转氨酶及B超检查结果均无变化或加重。详细统计相关数据并比较,以此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

1.6 统计学方法 经专用软件SPSS 20.0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5.45%,其中观察组中治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8例,对照组中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的BMI及AC变化情况对比 测定对比发现,治疗后,2组BMI及AC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MI及A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BMI及AC变化情况对比 ()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BMI及AC变化情况对比 ()

组别 例数观察组 44 93.57±2.31 90.34±0.15 25.75±1.49 24.39±0.35对照组 44 93.61±2.42 92.05±0.16 25.74±1.51 25.12±0.47 t值 0.629 7.031 0.418 9.627 P值 0.059 0.000 0.064 0.000 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AC(cm)治疗前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现象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极易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直接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当代医学领域的新挑战[3]。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明确界定,并无特效药物治疗。这种情况下,朝着中医方向扩大研究力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中医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归属于“痞满”“胁痛”“肝癖”等范畴,发病与患者长期过度食辛辣肥干厚味、痰浊中阻、痰湿内生有密切的关系[4]。病变不断进展,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痹阻肝脏脉络,最终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患者病变部位在肝,但与肾、脾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该病要以疏肝健脾为主,活血化瘀通络、祛湿化痰[6]。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治疗,组成方包含多种中草药,其中柴胡具有保肝利肝的作用;陈皮具有调中、促消化、化痰止咳、理气和中的作用;山楂可活血化瘀通络;郁金能够凉血利血,行气祛瘀;鳖甲养阴清热、平肝熄火,现代药理作用是提高血浆蛋白、散结消肿、且能够对结缔组织增生进行抑制[7];茯苓健脾渗湿,还具有保肝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白术可健脾益气,现代药理作用是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血凝;枳实可散痞、消积、泻痰;茵陈:清热利湿,现代药理作用是增加肝糖原合成,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此外,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性,实施辨证施治,多种中草药兼顾达到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的效果,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8]。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MI及A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显著,方案可行性高,且对调节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腰围有积极的影响。

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腰围,进而改善预后,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猜你喜欢
性肝炎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