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上游业务持续发展,国内原油年产量由0.92亿吨增至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由137亿立方米增至1400亿立方米以上;境外权益油由0增至1.92亿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经过几十年高强度开采,我国油气资源质量已发生重大变化,突出特点是地表地下复杂性加重,资源品质更差、目的层更深、成藏更隐蔽。剩余常规油气低渗透、特低渗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质资源比重逐年上升,发现大型油气田难度越来越大,“骨头越啃越硬”将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大趋势。近几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90%以上来自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其中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几乎全部来自低渗透油藏,新动用储量采收率也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根据自然资源部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2017年度)公告,2017年,全国石油与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8.77亿吨,其中,新增大于1亿吨的盆地有3个,分别是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海域;新增大于1亿吨的油田有2个,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的华庆油田和姬塬油田。截至2017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3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553.8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1个,为鄂尔多斯盆地。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2万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2万亿立方米,剩余经济可采储量3.91万亿立方米。
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趋势难以逆转。油气资源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我国油气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投入开发油田592个,已开发地质储量255.61亿吨,储量动用率66.41%,平均采收率33.35%,年产量1.93亿吨。其中,中国石油已开发油田288个,已开发原油地质储量150.5亿吨,年产量1.029亿吨,储量动用率42.14%,标定采收率32.31%,平均储采比11.25。中国石化已开发油田199个,已开发原油地质储量62.63亿吨,年产量3963.15万吨,储量动用率51.68%,标定采收率29.42%,平均储采比9.5。中国海油已开发油田77个,已开发原油地质储量24.03亿吨,年产量3831.38万吨,储量动用率35.15%,标定采收率27.49%,平均储采比6.43。
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含水期的采收率标准大相径庭。我国已开发储量按综合含水率可划分为特低含水期(<20%)、低含水期(20%-60%)、中含水期(60%-90%)、高含水期(90%-95%)和特高含水期(>95%)5个级别。以油气田为统计单元,全国不同级别含水期的采收率16.72%-41.98%。其中,高含水期的采收率最高,为40.98%,特高含水期、中含水期、低含水期、特低含水期采收率分别为34.4%、24.28%、19.68%、16.72%。
从平均采收率可以发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制约了我国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按质量和经济性,油气资源可划分为高丰度和中低丰度两大类。根据国家油气地质储量丰度划分标准,原油技术可采储量大于等于80万吨/平方千米为高丰度储量,大于25万吨/平方千米,小于80万吨/平方千米为中丰度储量,大于8万吨/平方千米,小于25万吨/平方千米为低丰度储量。以油气田为统计单元,“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超低渗储量分别占油、气储量75%和92%,低丰度储量分别占油、气储量90%和50%以上,规模有效动用难度日益加大,说明我国油气勘探整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阶段。
从勘探开发成本角度看,2017年,国内油气资产规模是上市之初的4.5倍。这就是说同为1亿吨,总井数2017年比1995年增长了4.6倍,单井产量由5.7吨降至1.6吨。2017年,虽然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保住了全年上游业务微薄利润,但是一些大油田、老油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