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特约记者 牟雪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风景怡人,硕果累累,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浓浓的收获喜悦。在这个收获季节,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南海最大油田群—涠洲油田群累计生产油气超过5000万立方米。中国海油涠洲作业公司总经理张国礼告诉记者:“5000万立方米油气,相当于2017年全国原油消费量的近10%,涠洲油田群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10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海油新闻办公室联合组织的“新时代·走进新国企之绿色工程”活动在涠洲岛涠洲终端举行。本刊记者与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网等14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共同见证—中国海油一线装置、涠洲油气处理终端投产20年来,不仅实现了油气处理能力提高3倍,而且实现了油田群25座平台设施互通互联;如同建成一座海上“油气城”,不仅促进了油田群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优化利用,而且还最大限度释放了油田群产能。特别是,涠洲海上油田与涠洲油气处理终端实现电力联网、共享。电网经过多年建设也已实现“海陆联网、智能分配”,到目前累计为涠洲岛供电达1.7亿度。
涠洲油气处理终端为涠洲岛带来的“光明”不仅照亮了涠洲岛景观,还为涠洲岛带来了“旅游人气”。中国海油帮助涠洲岛居民修筑6条海岛公路,为海岛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涠洲岛两度荣获“全国十大美丽海岛”,成为广西旅游业的名片。《2018年5月广西旅游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涠洲岛位列广西旅游景区热度指数排行第二位。这是自2017年10月以来,涠洲岛热度指数连续8个月位列广西旅游景区第二名。
涠洲终端码头。
涠洲岛,北临广西北海市,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有“蓬莱岛”之称,其附近海域也是南海油气资源的“聚宝盆”。
涠洲油田群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是我国南海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独立开发的海上自营油田。自1986年首个油田—涠洲10-3投产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油田群已先后投产15个油田。
10月25日,记者在中国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涠洲作业公司展示厅的沙盘上看到,“浓缩”在不到6平方米的南海最大的油田群—涠洲油田群,25座油气生产平台,星罗点布在大海上,油气生产平台,从最小的单腿油气生产平台,到三连体的超大、自动化的油气生产平台,就像一个海上油气生产装备博物馆。涠洲油气处理终端总监刘宇飞告诉记者:“作为我国南海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独立开发的海上自营油田,涠洲油田群的勘探开发进程,可以说也代表着我国海上油田发展的进程。”
随着刘宇飞的讲解,时光倒回到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石油工业部海上石油对外合作第一轮国际招标。2月,中国海油在北京东长安街31号挂牌成立,向11个国家41家物探公司发出第一批招标通知书。11月,北部湾道达尔公司合作区涠洲10-3-1井在下第三系首次获得高产油流,发现了涠洲10-3油田。
之后,多家外国石油公司蜂拥至此,斥巨资勘探。1986至1997年先后发现并投产了涠洲10-3等2个储量小、开发经济性差的边际油田。收获不大的他们定性这片海域,地质构造“破碎”,勘探难度大、成本高、成功率低。他们不看好该区域发展前景,最终纷纷退出。
共建涠洲岛,给西角小学学生捐赠文体用品。
比如被判“死刑”的涠洲11-4油田。
涠洲11-4油田地质条件复杂,上世纪80年代中方(当时中国海油还没有成立)先后与美国和意大利的石油公司合作研究。两国石油公司对涠洲11-4油田的判断是“无经济开发价值”。他们断言,该油田为海相砂岩底水油藏,一旦射开油层启泵生产,底水将很快进入油层,致油井高含水甚至淹井,原油采收率低。
果真如此?1985年,我国勘探技术人员赴玉门等油田调研,发现陆上底水油藏储层砂岩发育含钙质砂岩夹层,非均质。中方人员为之振奋,因为涠洲11-4油田判“死刑”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该油田储层砂岩是均质。
中国海油成立后,接手涠洲11-4油田勘探后,想方设法推进勘探。起初,效果并不乐观。必须重新认识地质条件,重新开拓勘探思路,让“祸水”变成“福水”,中国海油技术人员深入涠洲11-4油田,做了大量的细致研究,发现了这一海域,含钙致密砂层。含钙致密砂层既能阻挡底水淹没油层,又能让底水缓慢进入油层,补充地层能量。
勘探思路和方法的突破,就迎来了开发的春天。1993年涠洲11-4油田投产。高峰年产量达到了ODP(油田整体开发方案)设计值的2倍多。
今年25岁的涠洲11-4油田,可谓风华正茂。为了稳产,中国海油走“水路”,密切关注底水动向,将原开发方案设计的注水井改为采油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至今已进行86井次提液,累积增油350万立方米以上。而针对少数生产井含水上升快的现状,他们深挖剩余油潜力,通过侧钻加快未动用区块利用。正是因为巧妙处理油水关系,涠洲11-4油田稳产10年,成为南海西部油田的“常青树”。曾两次被外国公司判“死刑”,如今却成为南海西部高效开发典范的涠洲11-4油田,开发25年来,采收率超过50%,比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庆油田还高。
中国海油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维,找到勘探开发这一海域的新办法:依托已开发油田设施,“滚雪球”式推进勘探。勘探成本由此大幅降低,探井随之增多,勘探成功率也由之前的30%提高到67%,新油田不断被发现。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积极开展滚动开发,有效释放了大批边际油田的油气产能,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再到生产的一整套断块油田高效开发模式,为我国乃至世界类似油气藏的经济动用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2018年,中国海油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油当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产油5000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可观。这片地质条件复杂、断块居多、曾被认为是“鸡肋”的油区成了一个“聚宝盆”。
绿化区碧草茵茵,植被茂盛,厂区空气清新……这是中国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随着新油田的不断开发,涠洲油田群油气集输与处理的工艺链不断延伸,管理难度大,开始掣肘产能释放。再次突围,涠洲终端浮出水面。1998年8月8日 涠洲终端投产运营。中国海油这座综合性油气处理项目,就近选在了有“中国最年轻火山喷发岛”之称的涠洲岛,占地30万平方米,包括一个油气处理厂、原油外输单点系泊装置和专用码头等。
建设涠洲终端,再一次创新思维,中国海油大胆探索,通过建立油气水电四张网,构建起一体化生产工艺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油田开发。通过海底管线把涠洲油田群连起来,将油气集中送到涠洲油气处理终端,同时实现了油田群25座平台设施互通互联,如同建成一座海上“油气城”,不仅促进了油田群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优化利用,还最大限度释放了油田群产能。
张国礼告诉记者,涠洲终端一体化生产工艺是从油田群“原油集输处理一张网”这个思路开始构建的。
厂区风景。
2010年前,涠洲油田群主要由涠洲11-4D、涠洲11-4、涠洲11-1、涠洲12-1油田和涠洲终端组成,前3个油田各有一条油气管线,将油气输送到涠洲12-1油田A平台处理,再输送至涠洲终端,但随着油田产量的提升,海管输送能力不足,制约了油田产能释放。对此,涠洲作业公司提出整体降压策略,用新的16英寸海管替代12英寸海管,并优化涠洲12-1油田A平台生产工艺,将上游油气的上岸压力由2.9兆帕降为1.3兆帕。
压力的大幅降低不仅提升了海管运行的安全性,而且油井也因此获得更大生产压差,产能得以提升。这个降压策略,在之后的新油田投产,油田群产量不断加大中滚动进行。比如,涠洲作业公司再次利用开发涠洲12-8W/6-12油田的契机,新建了涠洲12-1PUQB平台,既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又能分担涠洲12-1A平台处理任务,使油田群原油集输处理不断优化,由此形成一张网,一体化生产工艺见雏形。
据介绍,涠洲油田群,除了产油之外,还生产伴生天然气,但各油田生产的伴生天然气量不同,去向不一致。针对产气量不均的情况,涠洲作业公司积极构建天然气“一张网”格局,对油区天然气进行统筹利用。
2011年,涠洲作业公司对涠洲12-1A平台和涠洲终端进行了工艺流程改造,将各分离器的放空天然气汇集回收,再利用闲置的12英寸海管输送至涠洲终端。工艺流程改造初期,日回收天然气量18万立方米,现已增至30万立方米,经济效益良好。对于难以回收利用的低压天然气,涠洲作业公司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气体进行回收,将涠洲12-1A平台在用的2台二级压缩机由串联改为并联,提高了压缩机运行效率,让更多的低压天然气实现了回收。
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涠洲油田群上游油井含水率也在持续上升,涠洲12-1PUQB平台接收的含油生产水量越来越多,逐渐接近其处理上限,影响了油田的增产计划实施。与此同时,涠洲12-1油田回注井也有一定的水量缺口。对此,2017年,涠洲作业公司把涠洲12-1PUQB平台的生产水进行调配,并利用涠洲12-1PUQB平台空间来扩充纳滤海水系统,填补注水及回注缺口。从此,油区逐渐形成生产水处理、回注一张网格局,解决了生产水处理及排放难的问题。
作为油田群的油气处理重要环节,涠洲油气处理终端投产20年来,实现了油气处理能力提高3倍,有效保障了涠洲油田群的产能提升。
2008年10月,涠洲终端4台发电机组与涠洲12-1A平台3台机组联网,实现国内首次海上平台电力联网。在这之前,涠洲油田群各油田是孤岛供电,由一个中心平台带附近少量井口平台。为满足油田群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2012年,涠洲终端新增2台发电燃机,实现电网扩容。2015年10月,涠洲12-1PUQB平台机组并入电网,电网发电机增加至15台,涠洲12-2等中心平台从此不需安装发电机,直接从电网取电即可。涠洲终端2018年还将投运的余热锅炉电站项目,进一步增大电网容量。与此前的独立供电相比,组网后电力容量更大,运行更稳定,避免了机组故障而致油田停产现象的发生。
刘宇飞说到“电”,自是神采飞扬,情绪高昂。他说:“涠洲海上油田与涠洲油气处理终端实现电力联网、共享,不仅节约油田开发的电力设施投资达数亿元,而且让11个原本无法经济开发的边际油田顺利投产。”据统计,涠洲终端此举实现了CO2减排95万吨,相当于植树860万棵,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等过了春,等过了夏,等过浅秋与中秋,终于等到了收获季节。在这个最美的季节,没有骄阳似火,没有银装素裹,不冷也不热,一切,都刚刚好。请放松心情,与伴侣携手到涠洲岛来吧,看从未见过的风景。
涠洲岛是广西第一大岛,主岛面积24.98平方千米,斜阳岛1.9平方千米,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海岛气候特征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04年11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四季如春,绿荫环岛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涠洲岛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丽海岛”位列第二。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小岛。
然而,事实上,曾经的涠洲岛因电力短缺、基础落后,电是限量用,淡水是不够用,路是坑坑洼洼,一下雨泥土混着水,岛上的居民几乎出不了门,游人更是罕至。涠洲油气处理终端总监刘宇飞说:“‘日常照明全靠煤油灯,做饭烧水只能砍树劈柴。’这是1998年中国海油涠洲油气处理终端入驻涠洲岛前岛上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直到1998年中国海油的油气处理厂“涠洲终端”在这里建成投产,这里的交通环境、照明、生活用水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涠洲终端的主要产品有成品原油、稳定轻烃、液化气以及天然气。海上平台开采出的油气物流,通过30多公里长海底管道输送至涠洲终端,通过油气水三相分离、制冷轻烃回收,最终进行油气产品外输。涠洲终端肩负着涠西南海域溢油应急响应、海上平台物资仓储以及岛上居民电力和民用液化气供应等任务。也就是说,岛民家里的“燃气”和电,都是涠洲终端输出的。
刘宇飞介绍,20年来,通过天然气发电,涠洲终端已累计为涠洲岛供电达1.7亿度,目前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已实现“海陆联网、智能分配”的目标,在保障海上油气生产用电的同时,可以满足岛上的电力需求。
面对涠洲岛基础设施的落后情况,中国海油充分调动人员、装备和资金,帮助涠洲岛居民修筑6条海岛公路。
岛亮了,铺上了平坦的“柏油马路”,连点火做饭的黑烟都被天然气取代了。岛民的日子不仅一天天富裕起来,还为海岛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涠洲岛全景。
在中国海油的生产经营中,一直坚持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直至将每一种微小的生物都视为“高贵的生命”。因此,中国海油将涠洲岛的环境保护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执行高于行业标准的环保规定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强化自身的环保处理能力。中国海油先后对涠洲终端的脱硫系统、COD处理系统、轻烃回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向“零排放”目标稳步迈进。
2008年1月,为了提高天然气的使用能效,中国海油毅然关闭了生产产值达4000万元、纯利润过千万元的涠洲碳黑厂。为什么要关闭生产了10年而且效益不错的涠洲碳黑厂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这也是中国海油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使然。
刘宇飞介绍“碳黑厂消耗淡水很严重,而且污染也比较严重,关掉了碳黑厂,一个是对周围的居民负责,再一个是切切实实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给我们的涠洲岛带来好的环境。”
中国海油彻底关停经济效益良好的“耗水大户”炭黑厂,一年省出10万吨淡水。与此同时,中国海油通过安装投用海水淡化和雨水回收装置,单日最高“造淡”量接近50吨,第二期海水淡化装置投产后,“造淡”能力有望提升10倍。
2016年,中国海油启动“美丽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村”建设项目,使得岛上保护村生态文化中心、垃圾收集储存设施、乡村排水管网及配套绿化工程逐步完善,以实现涠洲岛的永续发展。
通过“美丽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村”建设项目,“现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大家主动搞好房前屋后的卫生,积极保护好岛上传统的珊瑚石民居。”涠洲岛圩仔村村民詹昌彬介绍说,作为岛上百年珊瑚石民居保存较完整的村落,圩仔村将被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
今年8月发布的“广西旅游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涠洲岛位列广西旅游景区热度指数排行第二名。记者从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管理站了解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游客选择此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全球热带海域珊瑚礁大量消失,但在涠洲岛生存的珊瑚种类却由46种增加到62种。不得不说,涠洲岛的环保工作做的极其出色。海洋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逐年改善态势。2016年起,珊瑚礁生态系统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海洋公园内珊瑚礁覆盖率稳中有升。
“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这是明代伟大剧作家、诗人汤显祖笔下涠洲岛的美景,如今得以实现不能不说得益于涠洲终端。
中国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国华表示,未来,我们将依托现有海上油气设备设施,进一步加大北部湾海域油气开发利用,保障油气稳定供应,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