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橙俐,兰润生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丰富[1]。在福建省畲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校具有丰富且有益于畲族体育推广和传承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初步统计,畲族体育项目现已挖掘整理出67个,其中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8项[2]。少数民族学校已成为传承畲族体育的主要阵地,体育也应成为少数民族学校中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新时代环境下,新课改成为教育趋势,新课改的重点就是开展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自主确定课程内容,并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对应。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3]的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凸显办学特色,也能为畲族体育提供更好的传承路径。通过对学校畲族体育在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影响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福建省畲族体育的现状与特征,为畲族民间体育在校本课程的开展与推行提供借鉴。
据了解,坂中中心幼儿园用竹片制作畲族竹板操所需器材,在其体育活动范围内依靠畲乡本土资源,设置赶野猪、跳竹竿等游戏;坂中中心小学建立室内体育训练馆作为传承畲族武术的基地,将畲族武术纳入校本课程并成立畲族拳艺队;民族职业中学同样建立民族体育基地,并根据畲族体育项目的不同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将畲族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宁德民族中学,是目前我国畲族学生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学校,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得知,其校本课程中开设了“畲族风俗”“闽东畲族史”“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科目(表1)。
表1 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开展畲族体育项目表
经过实地考察,与宁德民族中学体育组教师、金斗洋畲家拳传承人雷盛荣和钟团玉交谈得知,少数民族学校中会畲族体育的教师较少,很多体育教师本身不是畲族人,无法掌握畲族体育的精髓。畲族传承人钟团玉也说道,教授畲族体育过程中,需要掌握方法、配合教学口令,不同的动作会有不同的节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畲族体育的魅力。因此畲族体育的教学对教师本身要求也较高,并不是随便一个体育教师就能很好地传承畲族体育。目前学校中大多数学生对畲族体育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校畲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展比较困难,学校几乎不单独开设畲族体育校本课程[4],仅作为教学小模块。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畲族体育本身无趣,而是教师需要有方法去教授,需掌握畲族体育的精髓。
在“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5-6]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参与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民委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7],这是十几年后在国家层面上再次施行关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8]。首先,将畲族体育纳入校本课程,让专业教师编写教材与教学计划,能使畲族体育传承具有规范性;其次,体育课程与地域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畲族体育许多项目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易于开展,且器材源于自然,并不须加以修饰美化。如畲族拳[9]、打尺寸等项目,占用场地小,在平坦宽广的场地就可进行;再次,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展畲族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带动畲族学生系统学习本民族体育文化,而且为学生走向社会后不断将畲族体育发扬光大打下基础;最后,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畲族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军,畲族体育项目教学一般由畲族教师进行施教,这得益于他们对畲族体育有独特领悟。
畲族体育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依靠学校这个重要的实践基地。畲族体育纳入校本课程优势: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与团结,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凝聚力与自豪感;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独具娱乐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新时代环境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教师能将学校课程资源与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结合,在丰富体育课内容的同时,为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现代竞技体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将畲族体育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保证畲族体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拓宽畲族体育传承途径,为畲族体育项目走向世界开辟道路,让畲族体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目前畲族体育的外力传承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形式,通过开展并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进行,虽然对畲族体育传承起到一定作用,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社会力量对畲族体育关注不够。家庭传承一直以来是最主要的畲族体育传承方式,而现如今,随着社会变迁畲族人民接触畲族体育项目不仅仅是家庭,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游戏娱乐、节日活动和学校教育等。根据学者调查显示[10],较少数畲民是通过学校教育接触畲族民间体育,然而学校传承已是畲族体育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
究其原因,在畲族体育开展过程中,学校对教育主体未合理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师工资偏低,工作量较大,教师数量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目前精通畲族体育的教师较少,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其精髓,使得教学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大多数畲族中青年人带子女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受到限制,畲族体育项目面临教育主体缺失的问题。另外,现有教育主体的自觉性不够,对畲族体育认知不足,未将传承畲族体育视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通过福安市金斗洋调研,对畲族传承人雷盛荣、钟团玉以及畲族体育相关人员访谈得知,目前畲家拳已对外传授,不仅传男也传女,只要有兴趣者都可学习。宁德民族中学虽已开展畲族相关校本课程,但在畲族体育方面仅将畲族拳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作为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模块,未单独开展校本课程。
由表2可见,畲族体育并不是因为场地不足而较少开展,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畲族体育没有吸引力,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过时不科学。在全球化环境下畲族体育受到冲击,畲族长期与汉族呈散杂居的状态,许多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被迫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也随之改变。在现代西方体育冲击下,比如畲族武术的学习者变少,而跆拳道的学习者非常多,大多数学生对畲族体育缺乏兴趣,导致选修的人数较少,课程较难组织开展,使得畲族体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某些由生活环境、生产劳动中提炼的畲族体育活动发展滞后甚至消失,对畲族体育存在和发展形成冲击。
表2 学生未参加畲族体育活动的原因[11]
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大多是根据场地与器材实际状况来安排并开展畲族体育项目,其中十有八九是为了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项目种类较少。根据初步统计,畲族体育项目现已挖掘整理出来67 个项目[1],但从表1与实地调查来看,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有开展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种类加起来还只是个位数,主要为畲族武术、畲族舞蹈等项目。
畲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学校在教育影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未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趋势,结合现有资源,对课程实施进行一定的设计和改造,从而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适用于畲族体育项目的场地,未最大程度利用已有的场地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暂时未建立项目选择标准以及设定教学目标,而且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大多数对畲族体育项目缺乏兴趣;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未将畲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融入教学中,未能利用地域优势结合学校资源,传承畲族体育。
为传承畲族体育,政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成立相关协调小组,对畲族体育发展的事宜进行协商合作,还需对项目规划及计划实施进行监督。政府还可设置体育专项经费,制定相关开展政策,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畲族体育过程中给予保障。政府组织的活动规模较大,但周期较长,能进行推广的比赛项目也很少。应鼓励对畲族独特文化、生活习俗等有了解的社会力量适时地参与到活动组织机构中,弥补缺陷。
将畲族体育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在有形的体育活动中增加学生对畲族体育文化的了解,更能在无形之中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在这些少数民族学校中,可以利用丰富的畲族地域资源,使体育课程与地域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不仅要保留传统民族风格特色,还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首先,畲族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大纲做适当的修改,将比较成熟稳定的体育项目列入教学课程中,改变不合理的项目,保留积极向上的项目;其次加强创新,根据学生兴趣开设项目,逐渐改造项目,从而丰富体育课程、丰富畲族体育内涵,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畲族体育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体育的优良成分,不一味追求发展现代体育,以共赢共存的态度对待现代体育,使二者充分融合、协调发展。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要结合畲族体育项目及学生特点进行设计。其次,关注畲族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再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利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定时开展独具特色的畲族体育活动。教学质量可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来提高。首先,教师应自觉提高业务水平,改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环境下传统民族体育变化过程。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学生收获来客观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受课程的价值作用,真正在传统体育课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国家鼓励和开设畲族体育的相关课题,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完善畲族体育理论体系,增强学术氛围;在高校或专业院校开设畲族理论课,增设相关民族专业学位,培养畲族体育专门人才,并可将此输送至各中小学民族学校任教并传授民族知识与技能;在社会或民间可设立相关畲族组织,在畲乡民族学校中应纳入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的畲族体育活动。首先,建立畲族体育项目选择标准,纳入校本课程应与时代接轨、与地域特点相结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多种功能价值。其次,畲族体育的相关内容也应融入文化理论课教学当中。再者,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不同项目畲族体育,争取在一些项目上形成学校特色。
开展畲族体育的少数民族学校多处于畲族聚居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如今政策利好的条件下,加大校外支持力度能更好地使畲族体育得以传承和发展。畲族体育能因陋就简地开展,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甚至能通过自制器材开展。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能使畲族体育顺迎时代更好地开展与传承。在学校中传承畲族体育具有可行性与实效性,但目前的教师队伍、政策制度和后备人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仍需要从各方各面实行改革,推行新政策。将其纳入校本课程,不仅紧跟新课改潮流,还能增加畲族体育学习人数,提高其传承效能,逐步探索出一条充满畲乡独特韵味的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