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军事文化产品创作传播的新思维

2018-12-12 12:47:37孙钦帅
国防 2018年7期
关键词:军事受众产品

孙钦帅

内容提要:大数据时代,中国军事文化产品如何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塑造中国军队好形象,传递中国军队好声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作为当今蓬勃发展的重要信息技术之一,给人类思维方式带来重大变化。必须强化大数据时代的总体思维、相关思维、智能思维和容错思维在军事文化产品创作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军事文化产品选题科学化、投放精准化、预测智能化和评估实时化。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当今,要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塑造中国军队好形象、讲好中国军队好故事、发出中国军队好声音,就必须依靠过硬的军事文化产品和强有力的信息传播。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作为重要的信息检索分析处理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并运用大数据思维来指导军事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势在必行。

一、运用“总体思维”,实现选题科学化,找准文化创新发力点

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认为,样本分析法不再是我们分析数据的主要方式。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搜集、存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必再采用传统的样本研究方法,从而使人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总体状况。

不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军事文化产品创作的选题始终应遵守“内容为王”的通则。正确、及时、有效的选题,将对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造成最直接的影响。面对大数据时代高速化、爆炸式的传播形态,军事文化产品不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形式的选择,都必须高度关注受众变化,自觉回应受众关切,才能找到理想的突破口。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总体思维,从全部文化产品以及相关的所有数据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筛选出最有效的主题、形式、时空节点等关键要素,来指导军事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升军事文化产品的传播力。也就是说,在确定军事文化产品选题时,应由传统的内容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用大数据技术从总体数据中掘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的辅助决策功能。

近两年,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已连续举办多届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该系列活动以创新、生动的互联网特征,汇聚了军地共赞英雄的强大正能量,架起了广大网民与官兵之间的桥梁,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军事网宣品牌。该活动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正是运用了大数据时代的总体思维,即从众多的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中,选取了当前最热门、受众关注度最高的网络直播、新媒体联动等形式,在关注受众需求、注重用户体验、符合用户习惯方面做文章,从而有效吸引了用户关注,有力传播了军事文化信息。

二、运用“相关思维”,实现投放精准化,满足受众需求个性化

过于宽泛或模糊的受众定位,将导致传播的无效和资源的浪费;过于狭隘或固定的受众定位,则产生传播的盲区。因此,军事文化产品的传播,应强调受众靶向意识,瞄准“定制服务”发力。而在精准确定受众定位的过程中,大数据提供了相关思维模式。

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人们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用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从因果思维转向相关思维,从而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联系。这些相关关系可能很难用传统的因果理论来推导和论证,但是基于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就可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文化领域成功利用大数据相关思维的案例,当数美剧《纸牌屋》。2012年,美国的视频网站Netflix开始准备推出定制剧。在确定选题时,Netflix抛弃了传统方法,通过对该网站3000多万订阅用户的点击操作进行大数据精准分析发现,很多用户仍在点击1990年英国BBC推出的电视剧《纸牌屋》,而且这些用户还喜欢导演大卫·芬奇和演员凯文·史派西的作品。Netflix依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相关性,大胆推测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作品一定能够火爆。于是,Netflix制作推出了《纸牌屋》,果然大获成功。

同理,军事文化产品的传播既要关注军营,更要联系社会,在军队与社会关系中挖掘潜在的受众群体。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定制不同的传播形式与方法。运用大数据的相关思维,分析找到准确的关系要素,把文化产品同目标受众联系起来,构建出“与我有关”的场景,才能打通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三、运用“智能思维”,实现预测智能化,推动传播效益最大化

大数据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VR等技术的突破发展,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搜索所有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将机器线性、简单、物理的自然思维,转向类似“人脑”的主动、立体、有逻辑的智能思维,从而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提供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运用智能思维,可对军事文化产品传播效果进行预测预判,从而有效规避风险,为广大受众提供高层次、高品质的军事文化产品。

在当前综艺节目海量信息轮番“轰炸”、碎片化阅读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主流方式的大背景下,2017年以来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朗读者》,以其“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创作理念,引发收视热潮,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朗读者》之所以能够迅速火起来,大数据分析可以给出清晰的答案。经过对点击转发、自制短视频传播、网评、论坛等全网大数据分析发现,一档节目必须要具备充足经费、独特人才、互动平台、会讲故事等要素,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益,而《朗读者》恰恰满足了上述要求。

可见,运用智能思维,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网信息进行采集挖掘分析,从而为军事文化产品提供智能化的预测分析;也可以运用大数据对成功的文化产品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潜在的规律特点,从而为创作出更优秀的军事文化产品提供借鉴和决策支持。

四、运用“容错思维”,实现评估实时化,把控文化传播全过程

以往,由于样本信息量较少,为避免分析结论与总体实际大相径庭的情况,所以,十分注重精确思维。继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后,大量的非结构化、异构化的数据得到储存和分析,极大提升了数据利用率。但前提是应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容错思维”。正如舍恩伯格指出的,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因此,容错思维就是在舍弃一部分微观层面上的准确性,来换取宏观层面上的认知和洞见,并据此对事物发展全过程进行实时评估和把控。

对文化产品传播效果的分析中,传统的方法仅停留在信息传播和参与环节的简单汇总方面,缺乏对受众、信息本身和传播参与环节等深入及科学的分析,存在靠主观设想与习惯经验来决策的情况,从而导致传播决策战略定位出现偏差。在新技术、新媒介的冲击下,这种偏差及相关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大数据的容错思维,可为创作和传播军事文化产品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实时纠正决策偏差,成为提升产品传播力的重要因素。针对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个性化、分众化、碎片化、互动化等特点,可在军事文化产品创作传播的全过程,运用大数据的流处理技术,实时监测线上线下的口碑反馈,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和传播方式;也可运用大数据的批处理技术,对军事文化产品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和预判,从而掌握传播主动权。

在近期《战狼2》《空天猎》《红海行动》等军事电影成功的背后,固然有新时代人们期待强国强军和爱国主义题材的因素,但运用大数据思维,实时掌控营销节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影片的营销团队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新媒介”进行实时网情监控。一方面,寻找大量“意见领袖”(KOL),由他们发布影评进行传播造势,快速提高口碑。另一方面,大数据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分析处理能力,为影片营销团队找到了准确的推动节点和精准的目标群体。

这几部军事电影对大数据运用的成功,对于军事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运用“容错思维”,把大数据技术贯穿于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并作出调整,从而提升产品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军事受众产品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产品
个人电脑(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
军事幽默:局
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 09:40:44
军事
军事幽默
军事文摘(2009年5期)2009-06-30 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