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

2018-12-12 12:47:37
国防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备役强军部队

李 捷

内容提要: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新起点,预备役部队必须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正视差距、精准发力、纠偏克难,大力加强基层建设。要着眼转型发展,搞好设计定位,解决好抓建层次“低”的问题;把握特点规律,扭住关键环节,解决好抓建目标“偏”的问题;强化精准思维,严格责任落实,解决好抓建作风“浮”的问题;坚持双重领导,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好抓建力量“单”的问题。

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立起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思想旗帜。预备役部队作为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面临深化调整改革和推进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从而对抓基层打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契机。必须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正视现实差距、持续精准发力、积极纠偏克难,大力加强基层建设,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一、着眼转型发展,搞好设计定位,解决好抓建层次“低”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但是,目前一些同志思想僵化、观念老套,喊的是转型发展的号,行的是惯性思维的道,抓建标准甘居人后,开展工作降格以求,基层建设静态看可以,动态考不行;满足应急任务可以,遂行作战任务不行;对比数量规模可以,对表新型特质不行。总之,整体建设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要着眼转型建设正观念定准位,搞好设计定位强使命勇担当,切实把基层建设层次提起来,彻底解决好抓建层次“低”的问题。

(一)深化认识,坚持高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自觉将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融入改革强军大背景、转型发展大战略中去思考谋划,引导各级充分认识到,预备役部队胜战基础在基层、建设活力在基层,基层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抓建标准只能提升不能降低。

(二)强化职能,确立新定位。扎实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切实把握深化调整改革后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一体使用,梯次部署前推、投入参战直接、耦合功能突出,基层使命任务强化、建设亟待转型等特点,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各项要求,把准新定位、定好路线图、划出时间表、压实责任人,紧追快赶尽快实现“弯道超车”。

(三)加强领导,保证摆上位。各级党委领导要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做到谋划建设突出基层、政策导向倾斜基层、财力物力投放基层。按照3年抓一遍和建设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的总体思路,坚持做到部署工作有基层的任务,检查工作有基层的内容,总结工作有基层的讲评,表彰工作有基层的典型,保证基层各项工作摆上位、抓到位。

二、把握特点规律,扭住关键环节,解决好抓建目标“偏”的问题

习近平强军思想提出“三个阶段”战略安排,“四个现代化”战略部署、“八个体系”战略重点,勾画了强军兴军的大思路、建军治军的大方略。重点突破、系统推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预备役部队营连部署分散、人员素质差异大、组织协调环节多。抓建基层必须要针对这些特点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层层深入、稳步推进。过去,各单位往往以抓现役代替抓预备役、以抓机关代替抓基层、以协调关系代替抓工作落实,重心失偏,工作乏力,基层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新时代,我们要对照基层建设新标准,坚持抓主带次、立靶明向、固强补弱,切实把抓建基层的重心摆正,真正解决好抓建目标“偏”的问题。

(一)突出首要强思想。抓住组织整顿、野外驻训和执行任务等时机,以铸牢忠诚观、使命观、纪律观为重点内容,继承我军优良传统,打牢听党指挥、看齐追随的政治自觉;讲清应急应战职能使命,增强预备应强备、兼职须胜任的战备观念;开展经常性条令法纪教育,培植坚决服从、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

(二)聚焦中心强能力。围绕“ 三个转变”,优化编组布局,改进编组模式,提高“三率”质量。紧贴部队实际,厉行法治按纲训、重大任务牵引训、分类分层精准训、借助资源联合训,不断提升实战化训练综合质效。端正工作导向,采取常态查、定期评、严肃考、奖惩引等办法综合施策,持续激活官兵练兵动力。

(三)扭住关键强组织。按照思想好、能力强、有党务工作经验的要求,选准配强党委(支部)书记队伍。运用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任务强训等方法,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掌握党务知识、议事程序和领导思维,增强开展工作的实际本领。领导机关要积极放权明责、注重搭台压担,让基层党委(支部)在重大活动中挑大梁、唱主角,提高基层自主抓建能力。

三、强化精准思维,严格责任落实,解决好抓建作风“浮”的问题

习主席反复倡导并躬身践行实干作风。他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国防和军队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推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行稳致远。驰而不息改作风,是贯穿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题中要义和必然要求。反观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现状,一些单位开展工作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抓不到位、落不到底。探其原因,主要是任务牵引不够、责任落实不严、监管督导不力,还存在消极畏难不想抓、缺乏标准不会抓、难以评判不真抓、简单应付不深抓的问题。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必须坚决贯彻习主席“五个精准”指示要求,坚持按级负责、精准抓建、持续用力,切实把抓建作风实起来,彻底解决好抓建作风“浮”的问题。

(一)党委精心筹划。理清抓建责任,坚持正副书记负总责,分管副职抓协调,机关部门抓督导,基层营连抓落实,形成抓基层的合力。要定实具体规划,把抓建要求量化为具体指标、明确到具体单位、落实在具体人头。要加强工作统筹,规范抓建秩序,定期分析形势,协调解决困难,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二)机关精确指导。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建制类型、发展基础、矛盾短板等客观实际,用“一连一案”模式因情抓建;坚持重点指导,结合执行任务、整组点验等时机抵近帮带,保证帮在急需、抓在关键;坚持创新指导,通过试点先行规范抓建标准,运用信息手段跟踪教育管理,借力地方资源加强人才培养,走开适应预备役部队基层抓建路子。

(三)基层精细落实。依法依情抓,既按纲抓建又考虑实情,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任务和重要活动,要搞好分解细化,集中精力抓好具体落实。要扭住主体抓,善于纳言集智,注重推先帮后,积极排忧解难,努力形成现役预任一起干、基层工作人人抓的局面。要压实责任抓,坚持按岗明责、归口负责、从严问责,以责任全面落实保证工作精准落地。

四、坚持双重领导,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好抓建力量“单”的问题

习主席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不够具体,基层法治化建设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现行法规条文中,对于如何处罚逃避服预备役的单位和个人没有明确规定,对于预备役官兵政治待遇、社会保障和相关福利等方面政策尚属空白,军地协作“一头热一头冷”、地方“调门高行动少”的现象客观存在。要抓住国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契机,逐步完善跨军地法规体系,加强双重领导,搞好政策衔接,发挥制度优势,切实把军地力量统起来,彻底解决好抓建力量“单”的问题。

(一)强化齐心抓的责任。从国防立法层面,把基层工作列入预编区“主官工程”“书记工程”。地方党委政府主要是按照党管武装议大事、把方向、抓根本,部队主要是按照军事要求搞建设、强能力、谋打仗。尤其要充分考虑合成班子特点,既要分工负责也要团结协作,既讲原则要求也讲现实可能,切实把体制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工作优势,形成抓基层的“拳头”。

(二)细化联合管的办法。针对预备役人员分布广、流动大、难管控的特点,建立健全“纳入组织管、依靠制度管、政策激励管、军地共同管”相关办法,把依靠觉悟变为纪律要求,把感情维系变为刚性约束,把唯利驱动变为职责担当。当前首要任务是,着眼完善预备役人员履行国防义务权益保障,构建适应后备力量建设特点、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的激励体系。

(三)硬化合力建的措施。按照双重保障要求,完善经费保障、装备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措施,为预备役部队基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当前,军队和地方要合力探索完善行业系统编组保障实施办法,走开共同培育人才的方法路子,打造实战化训练保障体系,建立大项活动联研联筹、日常工作联抓联管、建设成效联考联评机制,切实形成共抓打仗、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预备役强军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铁军·国防(2023年3期)2023-04-24 00:54:31
俄部队军演
环球时报(2022-02-18)2022-02-18 17:55:42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 17:08:12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