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价值链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11 09:55周海周临震徐晓明徐彤彤郁倩吴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周海 周临震 徐晓明 徐彤彤 郁倩 吴伟

摘要:现代工业价值链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工程理念。本文首先对现代工业价值链下实践教学面临的新挑战进行论述,提出了“理实一体、自成体系、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进而结合所在院校近年来以学生为本、围绕业界需要和价值导向为中心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归纳以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培养内容重组、实践教学培养环节重置、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多元化为特色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工业价值链;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机械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09-03

2014年德国工程师协会与德国电气工程协会联合发布了“工业4.0价值链”体系,将“现代工业价值链”分为产品和产品线开发、设施和过程开发、技术设施、产品制造和售后服务四个递进环节,细分现代制造业过程,注重创新的跨界与融合[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转变发展思路、拓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的新途径是解决当前我国工业增长严重乏力的重要手段[2]。2016年,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在考虑日本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推出了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3]。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意识到“现代工业价值链”的重要性,然而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工业价值链”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是现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思考的共同难题[4]。

一、现代工业价值链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强国战略实施的上升期,业界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创意思维宽广、工业价值链理念清晰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工业价值链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对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挑战。

(一)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交叉融合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化元素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价值链”使得工程问题不断复杂化,传统的单一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已经不利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科学知识、专业理论与工程技术相互渗透,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

(二)实践教学思维的跨界创新

创新是国家科技进步和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践教学是检验科学理论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切入点[5],在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项目设定中,应更多地融入体现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和动手操作的创新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改善实践对象、工具、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创新技术、创新方法,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考虑节能环保、健康安全、经济成本、政治社会等因素。

(三)实践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周期性

“现代工业价值链”要求实践教学过程符合产品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系统性,有效整合校内、校外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资源,将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能够根据学生不同学期、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划分实践教学层次和重点,按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

(四)实践教学形式的工程化

“现代工业价值链”是一个追逐经济性和利润最大化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体系,工程问题涉及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等各个方面,要求人才具有选择与集成各类科学技术、组织与协调各类资源的能力,面向企业实际工程化是實践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学生获取工程经验、形成工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五)实践教学内涵的人文传承

科学灵魂与人文内涵的传承统一是“现代工业价值链”下人才的另一特殊价值,既掌握前沿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6]。总而言之,“现代工业价值链”下实践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要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思维跨界创新、面向企业工程化和优良人文内涵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现代工业价值链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依据现代工业价值链递进环节,架构“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工业价值链下制造业涉及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背景以及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学科专业为基本单元的组织教学模式,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的单一化,与现代工业价值链下人才培养需求的本质相矛盾。因此,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以现代工业价值链中产品和产品线开发、设施和开发过程、技术设施和产品制造、产品升级和售后服务四个递进环节为主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涵盖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产业化过程,根据制造业不同阶段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差异化需求,构建多样性、可拓展的实践教学单元培养模块,并以此架构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工业价值链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接行业先进技术,促成“教、导、赛、学”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方式

依托校企协同共建的产学合作平台,围绕现代工业价值链和制造业产品生命周期,将与现代制造业相关的最新工程技术、生产工艺、实际工程问题融入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项目,采取“平台共享、项目驱动、赛学结合”的途径,形成“教、导、赛、学”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式。

(三)协同产学研资源,创建适应现代工业价值链的全周期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紧密结合区域产业集群的特色,以与机械工程专业相关的业界人才需求为牵引,围绕拓宽学生实践能力获取渠道,坚持符合现代先进制造业科学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现代工业价值链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有效整合校内学科专业资源、科研资源,广泛协同校外企业与社会资源,跨学科、跨专业突破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定势的瓶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三、我校面向现代工业价值链的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一)重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侧重于“学以致用、能力优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按照现代工业价值链递进环节和相应的产品生命周期规律,重新梳理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训练或综合实验构成能力培养模块,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设置柔性链单元,构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并重,整个学习过程不间断,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实践单元培养模块。课程要承担实践教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授的任务;基本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由独立设置的《三维建模综合实训》《技术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最终以普通车床为设计对象,使学生得到产品全流程设计综合训练;课外实践培养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学习过程的几个节点上进行指导和负责结果考核。重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际和行业企业差异化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更新与重组教学内容

按照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模式人才培养原则,以项目完成、问题解决为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上打破传统的基础技术训练和单纯的理论验证实验,注重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性、创新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价值链概念。重组实践课程、强化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培养环节,结合产学研资源设置跨学科专业、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项目,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培养学生选择和集成多领域技术、组织协调有限资源和跨界融合创新的能力。从而实施以应用型人才多工业鏈节点知识结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为主线的全周期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三)将最新工程技术、生产工艺、实际工程问题融入教学

以机械工程专业“机械产品结构设计能力”柔性单元课程模块为例,将工业界先进的数字化产品开发系统(NX)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Teamcenter)有机地贯穿于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与标准化等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长于利用先进的行业软件和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工程问题,实现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以“机械产品结构设计单元”为例,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承担知识传授任务的“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外实践环节”相融合,实现基本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产品全流程设计的综合训练。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1)学期论文:增强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技术文档的撰写和文字交流的能力,并在论文报告和答辩讨论中,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交流的能力;(2)技术工作实践:培养学生使用NX软件进行机械产品的建模、装配、分析和加工能力,提高工程识图能力,加深对公差与技术要求标注及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结构分析和工艺结构设计的工作能力;(3)制造类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切削加工、装配的全过程;(4)控制类综合实验:提供所需零部件和系统控制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性能测试的全过程;(5)十周实训:使学生获得产品设计、典型零件工艺设计和制造以及质量检测、企业标准化等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的多元化

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注重课内与课外实践环节的相互促进,课内实践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教”与“赛”,将竞赛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课外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加强“学”与“导”,实施“学业导师制”,给每位新生配备导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工程性实践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培养工程意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同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课题。课内与课外实践环节各成体系、互为交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不断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1]李茂国,朱正伟.基于工业价值链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36-40.

[2]周楠.李克强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EB/OL].[2015-10-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5-10/14/content_2946992.htm.

[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深度解读《日本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EB/OL].[2017-06-14].

http://www.imchina.net.cn/news/international/2017/2017615904_1.html.

[4]邱学青,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管理,2012,(4):92-95.

[5]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6]居里锴,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