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社香
1952年6月30日清晨,中国共产党建党31周年前夕,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副书记金明,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副主席程星龄、谭余保,省妇联主任董纯一行乘坐6辆小车,直接从长沙经湘潭到达韶山冲。
简单吃过午饭后,黄克诚、程潜一行在湘潭县四区区委书记杨嗣等人陪同下,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四区农业科副科长、韶山村老党员毛振南荣幸地跟随着。2002年他向笔者讲述:
那天,黄克诚穿的是解放军军装,他恭敬地邀请程潜走在最前面。程潜执意请省委书记上前,自己随意地和几个副手谭余保、程星龄沿途说着话。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上屋场前坪。他们仔细地看着故居门前题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的门匾。程潜激动地表示,这个门匾好,好就好在真实,“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几个字,反映了润之的伟大,国人无右,古人无右啊。周围几个领导同志都认真地点头。黄克诚那天说,抗美援朝出兵前,党内有不少不同意见,毛主席说服大家:“不错,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然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下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主席想得多远多深啊。大家连连点头。程潜想说什么,却又将话咽下去了。
2005年笔者采访程潜老友——李明灏的女儿李吟波,程潜想说的话才浮出水面。
那是1954年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程潜和我父亲这对老友在京相逢,把酒畅谈。程潜谈到1952年這次韶山行说:“润之的伟大,我、陈明仁和你,是别有感触啊。”
1948年程潜参加竞选副总统失败,长沙地下党通过李明灏送来一首诗规劝:“副车得失本未轻,持节回家壁垒新。 一哭粮官先下狱,三书豪劣最惊心。有人塞外尊前辈,求友天涯若比邻。变局如何亦难料,中原他日重耆英。”
同时,李明灏带来共产党的“孔明三计”。
第一计:从白崇禧手里抢陈明仁回湖南。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带兵在辽宁四平和林彪军队打了一次硬仗,东北野战军受挫后撤。不久却被诬告,蒋介石不加甄别调陈到南京赋闲。1949年东北野战军改称“四野”,百万雄狮南下,陈明仁被华中剿匪司令部司令白崇禧请到汉口任副总司令。此时的陈明仁已经与老蒋貌合神离,李明灏带来毛泽东的口信:“四平之战,陈明仁是坐在国民党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能理解。只要他站过来,我们还会重用他。”于是,陈明仁放心地到湖南与程潜密谋起义。第二计:想方设法不让程潜离湘。1949年5月武汉和平解放,白崇禧一逼程潜离湘到广州任考试学院院长,二逼陈明仁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实行蒋介石手谕“杀程血战”。中共地下党此时组织了大批工人、学生请愿不让程潜离湘。第三计:毛泽东指示“如遇桂系压迫,可全权处理一切”。起义前几天,程潜、陈明仁迷惑国民党政府,唱着死守高调;8月4日即发表《告湖南民众书》,宣布和平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湖南军队立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影响巨大。
作为辛亥元老,程潜称颂毛泽东主席,确实感到毛泽东为国珍重各方之人才,包括过去打痛过自己爱将林彪的陈明仁。
李明灝女儿李吟波所述,笔者也曾向陈明仁长子陈扬钊等人核证。陈扬钊,黄埔第19期生,改革开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在与陈扬钊两次访谈中,他都特别谈到:
父亲一生对毛主席极为尊重崇敬,有民族的原因,毛主席是民族英雄,带领中华民族一雪耻辱,也有个人原因。解放后父亲一直带兵,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紧张,毛主席都没有架空做虚父亲的军职。作为大政治家,在军队的任职上做到这一点,父亲认为是非常罕见的。联想到1947年6月奉蒋令“死守四平”,打得非常惨烈,林彪的部队能打仗,父亲属下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最后只剩四平火车站没被攻克。父亲的预备队都打完了,最后是带着警卫排穿过四平火车站天桥增援,才使林彪撤退。蒋介石欣喜若狂,亲自来东北为父亲颁发“青天白日勋章”。父亲及部下也信心满满,准备再战。谁知仅仅一个月,父亲就因诬陷“贪污四平车站的大豆”被告了,蒋介石偏听偏信,将父亲安排到南京任军部参议闲职。什么是昏庸,什么是自毁长城,那一刻我是懂得了。父亲气得要命,那么多将士的鲜血换来了什么呢?!反过来,又得到毛主席如此的理解与尊重。李明灏带来毛主席的那个口信,使我父亲终生铭记。毛主席的伟大与深远,蒋介石的心胸狭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对比。我父亲1955年获解放军上将军衔,国防委员会委员。
话分两头。1952年6月程潜在韶山上屋场感叹“润之之伟大”,言为心声。接着他们一同前往韶山小学。韶山小学那时开办在毛氏祠堂,多年未整修,比较破旧,小学生们正在里面上课。1921年毛氏宗祠内开办族校。1925年杨开慧伴随毛泽东回韶山,曾在祠堂内办夜校为农民讲课。后来更名为兴华小学。1951年再次更名为韶山乡第三村校,次年春改称韶山小学。那天,学校校长熊泽民、老师苏晓波等参加了接待。2005年苏晓波接受采访说:
当时,黄克诚亲切地说:“老师们辛苦了,在主席家乡工作很光荣,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吗?”熊泽民那时还是年轻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脸红得像关公,说:“学校最大的困难是适龄学生要求入学的多,学校接纳不了,如有可能,请求政府拨款建校。”熊老师不好说毛主席家乡解放3年了,不能总是在祠堂里给学生上课吧。军阀国民党时期没有办法,现在又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话说出后,熊老师又有几分后悔。领导们一听很高兴,程潜当即表示:“好,我马上向相关部门建议,给学校批点钱来。”说完握握手,一行人登上吉普车。
1952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派来调查组核实情况,不久韶山小学接到湖南省财政厅拨款500万元(新币500元), 就地取材扩建了两间教室,又用这笔钱购置了150套新桌椅,同时整修了小学大门。
1952年10月,黄克诚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离开湖南上京。2014年10 月,笔者特别采访了黄克诚的小儿子黄晴,问询黄克诚生前是否讲过1952年访问韶山之事。黄晴说:
印象中父亲没有特别谈过。但父亲多次谈过毛主席对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即使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父亲和彭德怀等人一起被撤销了职务,他也是这种看法。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有一种否定毛主席的言论,父亲知道后多少天吃不下饭,那时父亲的眼睛非常不好了,几乎失明。但他拿出来毛主席的有关著作,重新阅读,针对当时党内外某些不正确的看法,整理了一篇“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 ”,在1980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公开建言,受到党内外的高度认可。父亲多次感慨地说,毛泽东同志的形象,代表了我们党走过的艰难的历程,是我们党历史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历史的一面旗帜,是永远不能否定的。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