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界限与规则建构:私人生活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殖民化

2018-12-10 10:36张贯磊
关键词:私人生活

张贯磊

摘要:个体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多地在网络公共领域展现,并且私人生活领域内的行为逻辑取代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性成为新的规则。女装子,作为男子身着女性服装以女性外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的群体,在女装子吧这一网络公共领域内之释放了自我欲望以及寻找到了群体归属,再次强化了女装子个体的自由权属。然而,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议题却也逐渐地被私人的生活话题所取代,网络公共领域被瓦解为具有边界的、破碎的空间。此外,个体在私人生活中行为逻辑构成了网络公共领域内的规则,造成了秩序的紊乱,而围绕公共领域内的身份所形成的责任与义务,成为了再次建构秩序的基础。

关键词:私人生活;网络公共领域;女装子;秩序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2;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4.0004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网络公共领域日益成为公共议题发生、扩散以及产生影响的重要场所。从早期的“帝吧出征”“躲猫猫事件”“暴力拆迁”[1]到现在的各种式样的网红以及明星出轨事件的展现,网络公共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陈述现实问题、表达个人意见的网络平台,而是涉及到了诸多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并进而引起广泛讨论的公共领域。同时,个体化时代的私人生活,也逐渐通过媒体网络走进了公众视野成为公众议题,且改变了个体私人生活的相关表征。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见于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一书中,其中,公共领域被描述为一种共有的世界,是个体的集合体并对个体的竞争进行调节的空间领域[2]。阿伦特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劳动、工作与行动,其中劳动与工作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采取的活动模式,而行动实际上是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前两种基本上属于私人领域,而后一种属于公共领域[3]。然而,在哈贝马斯的论述中,他以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作为分析基础,将公共领域界定为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一方面,作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通过集体对公共性事务的讨论形成对公共权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超脱出私人生活的空间,形成公共性的事务。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作为一种政治权力之外的非正式的公共活动空间,整个社会的个体均可在此基于理性展开讨论,通过公共媒体形成了意见的交换,进而形成了共识。

国内展开的公共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对公共领域的论述,其一是认为在中国早期的社会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一种公共领域能够形成对政治权力的制衡;其二是在早期的中国社会中存在这样的社会组织,在今天公共领域也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并且被学者赋予了实现民主的重要使命[4]。虽然学者们对于公共领域的政治内涵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对于公共领域的结构特征却并未有太大的争论。公共领域的首要特征在于公共领域的开放性[5],对于社会中的诸多个体来讲,每个人都存在进入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不受个体身份和地位的限制;其次是公共领域的公共性,诸多个体进入公共领域展开对社会事务的论争,进而形成了共识[6];第三是这种社会舆论与共识的生成是基于个体的理性,公众互动的方式是基于理性的沟通,将政治权威转变为理性权威[7]。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的延伸[8],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公共空间的虚拟存在,然而它却具备了比现实公共空间更为明显的优点。比如,刘继荣在对公共领域进行论述的时候,他认为网絡公共领域较之传统的公共领域扩大了参与的主体,讨论的内容也更加的多样与全面[9]。罗亮也将网络公共领域,作为推进和实现民主的理想场所[10]。这是因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以各种虚拟的社群的集聚作为前提,并且各种表达意见的个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消弭了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权力关系,为参与者创建了平等交流的条件。然而,网络参与的匿名性造成了在虚拟的公共空间进行秩序规则构建的困境,虽然诸多的学者提出要形成国家主导、道德作为基本的意识形态基础以及通过制度建设等建构体系,却依旧难以对虚拟公共空间的秩序形成有效建构。

网络公共空间的诸多已有研究,多是在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政治属性基础上的论述,即公共空间成为个体对公共事务的理性讨论,进而形成共识并对公共权力形成制约。此种论述的核心关系依旧是西方启蒙叙事以来围绕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张力展开的论述,即个体独立于社会,社会并不存在,或者个体从属于集体,并且受到集体的约束,个体难以获得自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以及当前国内关于公共空间的论述,并未超脱此窠臼。随着公共空间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公共权力领域、具有政治属性的公共领域以及纯粹的私人生活领域之外,还存在着模糊的公共领域。本文以百度“女装子”吧为分析对象,来展开对此种公共空间内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并探究在这种具有模糊性的公共领域内规则的建构路径。

二、“女装子”的概念特征与私人生活在公共空间的展现

女装子的概念,最初是源于日本的动漫。在日本的部分动漫剧中有男性将自己的外表或者某些特征以女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形成了“伪娘”的概念。然而,女装子和伪娘的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伪娘多是指外表颇似女性或者部分言行类似女性行为的特征,也就是说,由于男性先天所具有的某些类似女性的身体特征,比如身材娇小、声音甜美、举止类女性化等,从而使得男性不用通过刻意的改变就给他人一种女性的观感。在日语中男の娘(おとこのこ)表示伪娘的意思,然而未能展示出男子身着女性服装的这一特征,所以,从伪娘的概念出逐渐分离中了女装子的概念,即女装的男子。女装子主要是指称通过装扮或者改造,以女性的外表展示给他人的一种现象,或者男子在生活中便以女性着装的形象存在。

女装子的表象虽然是男性身着女性的衣服,然而,这种现象的生成却存在复杂的原因,受个体的心理与社会经历的深刻影响。男性着女性服装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个体心理变化甚至是扭曲。比如,在恋爱期间受挫,导致男子对异性的喜欢转变为对女性服装的喜欢,通过男性自己装扮成女性的形象实现对异性需求的降低以及注意力的转移,即部分女装子所说的通过服装的改造实现“做自己的女神”。同时,部分男性的心理存在女性化的倾向,通过女装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欲望的释放,打开“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少女心” ,使得男性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其二是由部分经历形成了爱好,女装子最初的出现是在日本动漫剧中的伪娘以及动漫人物的易装,这种行为被称为cosplay。长期的易装之后,部分男性认为并没有对服装有着特定的性别的规定,并且女性的服装可以给自己另一种感觉。

案例一:张某,20岁,男性,为华南地区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张某谈到了自己特别喜欢女性的服装,他认为“女性的服装比较柔软、舒适,比男性的服装款式要多,而且又要好看,再说最初的时候,也没有谁说裙子这些衣服都是女性穿的”,“在另外一个熟悉或者陌生的空间里面,展现出另一个自己”。

这些女性的装扮,使男性在曾经熟悉的地方以另外一种性别的身份出现,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感觉,拥有新奇的体验。因此,这种易装的行为就成为了部分男性的爱好,并逐渐发展成为女装子。其三是男性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现实社会中对性别依旧存在一定的分工。男性的身份被设置为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会对男性有规定性的设置。

案例二:王某,男,26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家电子加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整天无限制的加班使得他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疲惫以及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手机浏览到了“女装子”吧的存在,女装子的样态逐渐成为他释放自己压力的一个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王某认为“你是男性,你就要负担起责任,你就要工作,就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照顾整个家庭,照顾好老婆孩子和父母…” 。

这种现实的责任给与男性以巨大的生活压力,从而使得部分男性内心存在一种逃避的欲望,即从性别中逃离出来,成为与现实生活中的完全对立的样子,做另外一种性别的人,从而可以使“自己不用再去承担那么多的家庭责任”,并且这种转变,逐渐成为男性所迷恋的方式。

虽然女装子在社会中有着逐渐发展的趋势,但在日常生活中依旧是要受到一定的局限,会遭受到具有传统性别视角的其他群体的道德评价。女装子吧,就成为了这部分男性群体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展示的空间平台。最初的时候,在伪娘吧贴出女装子的照片以及关于女装子的话题,然而伪娘吧的主要群体是基于日本动漫形象进行cosplay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并未以女性的着装进行,因此,伪娘吧就逐渐分离出女装子吧作为专门的女装子群体的集体展示的空间。根据在女装子吧发出的贴子追溯,其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9年,它的主要构成内容分为四个主要的类型,照片类的贴子、生活直播贴、交易类的贴子以及生活交友贴。

女装子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庭内部的生活、出门逛街等,都是以身着女装的方式,并通过化妆等方式将自己改变为女性的样子展示在别人面前,并且会拍摄一定的照片,开辟出一个贴子来展示转变为女性时的形象。这种照片类型的贴子占据到了女装子吧贴子类型的绝大多数,并且会引来多数吧友的共同跟帖,或附和或嘲讽或调侃,莫衷一是。生活直播帖子,是女装子用网络工具,直播其女性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女装子怎么变成女性的形象、穿衣打扮的方式技巧和服装款式以及转变为女性形象之后所进行一系列活动后的体验等都会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与观看的吧友实现在线的互动。交易类的帖子属于吧务为了规范贴吧内的秩序专门创建的一个版块,女装子们的服装欲出售或者具有相同爱好的吧友之间的女性服装与用品的交换等等,包括外套、假发、裙子、高跟鞋、化妆用品等。生活交友贴,则是在贴吧内部经过了解之后,比较合得来的女装子们相互约定在现实的生活中见面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的帖子,将虚拟的公共空间中的朋友关系转变为现实中的交往。

女装子在百度贴吧内营建了一个属于拥有易装爱好的公共空间,并且这个空间具备了自我展示、私人生活的公開直播、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以及现实生活的交友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私人的生活逐步地迈入了具有公共属性的空间,并且私人的生活以网络的方式逐渐呈现给了这个群体以及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面前。公共空间也因此成为了具备相类似特征的群体的聚集点,并且再次形塑了个体的生活。

三、私人生活对网络公共领域的侵入

私人的生活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并没有存在明确的界限,个体可以实现在私人的生活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转换。当个体从家庭生活以及自己独处的生活情境中走出,进入公共空间之后,就转变为公众;而当个体从公共领域转入到家庭生活之后,其身份也就随之转变为个人。然而,正是这种个体的私人生活世界与公共领域之间的模糊性,公共空间存在对个体私人生活空间的殖民倾向,即公共性的存在意味着社会对个体的制约以及个体自由的丧失。私人生活世界与公共领域的界限模糊,使得私人生活世界对公共领域呈现出开放的态度,同时,公共领域也依赖于货币、技术等工具实现了对私人生活领域的侵入或殖民。

公共领域对私人生活的侵入,实质上是自启蒙以来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论说的映射,即个人与社会之间始终存在内在的张力。公共领域对私人生活的侵入,本质来说是社会属性对个人的私人空间的挤占,对个体自由的约束。个体也要服从于社会,这种服从成为了个体获得自我解放的前提条件。因为,人的解放在于个人从盲目的无思考能力的物质的力量中超脱出来,这就需要依赖于社会的力量。在这种社会力量的保护下,他们得以使自己隐蔽,通过把自己置于社会的保护之下获得个体的自由。但是,在一定种程度上来讲,个体也成为了社会的依附物[11]。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公共领域对私人生活的殖民化倾向却逐渐地转变成为了个体的私人生活领域对公共领域的侵入、瓦解与挤占,即个体的私人生活逐渐地走入公共空间,并且再次强化了个体生活世界的私人属性,改变了公共领域的规则。

女装子吧的生活直播帖子与照片经常更新的帖子,是女装子们把自己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成为女性之后的形象,通过网络手段展示给更为广泛的群体。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女装子帖子的直播者与更新者,除了将之前不便于公开谈论,甚至之前被定义为异样人群的男子着装女性化这一行为展现给社会公众之外,更是将自己的私人生活呈现给了外部的世界。他们因而获得了一种“另类的体验,实现了大家对另一个自己的认同,并且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于观看帖子的吧友来讲,一部分人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对这样的易装群体有所了解。另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女装子吧的群体,是同样具有相似的爱好的女装子群体,他们作为“粉丝”通过观看女装子的照片与生活世界的直播,寻找到了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被其他群体视为另类的女装子,在这个模糊的网络公共领域内,则是寻找到了不用再去压抑自我个性,反而可以进行自我展现的空间[12]。同时,女装子群体的存在,也给与了这部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鼓励以及心理暗示,使得他们拥有了以女性的着装与形象进行日常交际与生活的合理性。

女装子吧,作为一个模糊的网络公共领域,成为了女装子们展示自我个性、释放自己内心女性欲望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网络公共领域实质上已经日益缺乏公共议题,它已经被具备相类似特质的群体分离为一个个的破碎的公共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是公共领域侵入私人的生活领域以及对私人生活的殖民,而是私人生活逐步地进入公共空间,并且形成了对公共空间传统秩序的瓦解。公共领域成为了私人生活中产生的焦虑的一个投影,在它不断地被私人化或者放大私人焦虑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新的总体性的特征:公共领域成为了一个公开的承认私人的地方[13]6061。同时,个体的私人生活在公共空间的展现,也并未消除掉个体私人生活的私密性,反而使得生活世界的私人属性在经过公共空间展示之后获得了增强。也就是说,私人问题在公共空间的表达并未转变为公共问题,甚至于也没有结束属于私人的状态。公共领域中的公共问题,也通常是公众人物的私人问题[13]106107,并且成为了权威导向,造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秩序紊乱。

四、瓦解与建构:公共领域的秩序转变

女装子吧,作为一个女装子群体的展示自我与生活交流的公共空间,它的秩序的形成并不是如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基于群体的在场理性讨论,然而在虚拟的社会空间中形成稳定的规则秩序却成为了女装子吧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女装子吧的吧务(女装子吧的管理者)发布了很详细的吧规,并试图按照交易、交往、直播、照片展示等类型对女装子的帖子类型进行划分,然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女装子的帖子总是存在着违规的现象。比如说,在生活直播贴中,作为女装子粉丝的群体的相关评论总是会言语粗暴以及充满了色情的暗示;贴吧内的交易信息也总是散落于各处,而不是在吧务所规定的版块内部;照片的展示,也存在大量的盗取别人的图片以实现获得粉丝的意图,而非是展示出本人易装之后的照片。因此,女装子吧的规则实际上处于“名实分离”的状态,无法形成对女装子个人的有效约束,进而形成秩序。

网络公共空间的秩序建构,存在多种路径。公共领域作为民主的培育空间,它的秩序的形成依赖于政府主导、法律规制以及道德约束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行为的有效引导。然而,此种规则建构的路径分析,实质上是针对公共领域的政治属性所展开的探究。也就是说,规则的建构与公共领域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之中,它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理性讨论形成共识之后,进而可以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或者监督。因此,此类的公共空间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法律的规制或者道德约束等实现规则的建构,以便形成个体在公共议题讨论的规范。然而,公共领域却是并非只是拥有政治属性,还存在着介于公共权力领域、政治属性的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模糊性的公共领域,诸如女装子吧类型的虚拟网络群体社区、广场舞类型的现实生活中的兴趣群体等。

政治属性的公共领域具有明确的规则约束以及建构的路径,依赖于公权力或者法律等便可以实现对个体的有效约束。但是,对于模糊性的网络公共领域来说,个体在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可以实现自由的转换,逐渐地模糊了私域与公域之间的界限。同时,个体私人生活在公共空间的呈现,所遵循的规则并不是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公共性”而被赋予的,相反,个体在私人生活内部的惯习未经过转化为公共行为便进入了公共生活。个体在私人生活中的所遵循的原则,成为了个体在公共领域展示自我以及处事的行为规则。

案例三:李某,男,19岁,在华南地区的电子厂务工。平时会经常性地在女装子吧内晒一些自己身着女装后的照片,但是在女装子展现自己在日产生活中的照片或者行为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存在着对男子着装女性化的偏见。在评论区里面,就会看到很多人在说,‘这种行为真变态、恶心。可是,李某认为“我们穿女人的衣服,是我们自己的权力,他们并没有权力干涉的呀。”

由此可见,个体的私人生活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的时候,所强化的其实是自己私人生活的合理性,即通过在公共领域内的展示或讨论,来使得个体的私人生活拥有了更为明显的私人属性,这种特征瓦解了公共领域的传统秩序。

公共领域的传统秩序的建构方式的瓦解,其实质是它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首先,个体的角色具有了非连续性的特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的转换,使得个体以相同的规则或者以非连续的规则处理公共空间的事物。也正是因为个体角色的非连续性,使得个体在不同的空间内部难以实现有效的转换。其次是公共领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趋势,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是公共议题产生以及讨论形成共识的空间,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人群。这种基于资产阶级对政治的要求,它的前提假设是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然而,现实生活中,个体却呈现出对政治的漠然态度,并且个体根据自我的兴趣进入了各自的群体领域,形成了对公共领域的分割。第三是模糊性的公共领域内,个体的社会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逻辑并未有明显的区别,个体的行为遵循私人生活的习惯以及观念被带入到了公共空间,即公共空间个体行为的展开,并非是基于理性的,更多的则是基于个体对生活的体验。

传统的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它的秩序建构如果说是依赖于公权力、法律、道德等方式来展开对个体的约束的话;那么经过瓦解之后呈现出碎片化的公共领域的规则建构,将会更加依赖于个体在公共领域内的身份所进行的规则所进行的建构。虽然,个体可以实现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转换,并且逐渐地将自己的私人生活展现在公共空间,但是关起门来属于私人,打开门之后是公众的这种形态还是形成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模糊界限。同時,个体在进入公共生活之中,便在个体的身份之外,拥有了公共领域内新的身份。公共领域内的个体身份,除了是识别进入此空间的个体以形成公共领域的边界之外,还附加了一系列的责任与义务。

案例四:张某,男,20岁,学生,曾经是女装子吧的吧务管理者之一,在问到女装子吧的规则或者秩序是如何形成的时候,他说“在女装子吧里面,大家的身份都是女装子,并且经常出没在吧里看帖子的人也多是认同女装子的人。这样的话,相互之间便有了一个共识,就是女装子是什么样的男子,这些男子在日常生活里都做什么事情。这些东西,大家心里都是有一个预期的,所以在吧里面的发帖或者做事等,都会有一个很隐性的规则”。

此时,在这个网络公共领域的空间内部,规则的生成便不再是依赖于外部的社会秩序或者规则内化到这种空间之内,而是逐步地围绕着个体在网络公共领域内身份所附加的责任与义务,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秩序或者潜在的规则,而不认同此种身份的人,也会被逐渐地被排斥在这一空间之外。

五、结论与讨论

模糊性的网络公共领域逐渐被个体的私人生活领域瓦解为碎片化的公共空间,个体以自我的行为方式步入公共空间带来了秩序的紊乱以及建构的困境。本文选择以女装子吧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分析对象,主要是用于指涉在传统的公共权力空间、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与个体的私人生活领域之间的具有模糊性的公共领域。这部分的公共领域并未形成具备政治属性的共识以便形成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表征;同时,它的沟通基础也是非理性的。在这个公共领域内,我们看到,个体是将私人生活展现在网络公共空间内,女装子吧作为一个公共领域使得私人生活的展现具备“合法性”,“使得不可谈论的变得可以谈论,使得让人觉得可耻的东西变得体面起来,并将丑陋的个人隐私变成引以为荣的東西”[13]106。私人生活在这种模糊性的网络公共领域内呈现,反而成为了一种合法化的仪式,再次明确了私人生活的个体属性,消解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性。网络公共领域内部的具有政治属性的公共问题,逐渐被之前不适于在公众面前讨论的个体私人生活的话题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模糊性的公共领域表现出了非理性、碎片化的特征,规则的建构也难以依赖于公权力、法律以及道德形成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只有围绕个体的身份形成了具有边界的公共空间秩序的建构基础。

注释:

①在进行实际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将“女装子”吧作为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一个对象,并且采用了结构式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的访谈方法。女装子吧作为一个女装子在网络空间中集结的一个空间,作者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来进行材料的收集。首先是对贴吧管理人员的访谈,即对“伪娘吧”与“女装子”吧的吧务进行访谈,来获得贴吧整个的运行规则以及关于在网络空间中伪娘与女装子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其次是对女装子本人的一个访谈,在分析过程中笔者选择了贴吧内25位女装子进行访谈,主要了解他们热衷于成为女装子的原因、女装子的表现以及日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最后则是对贴吧内普通人的访谈,这部分人分为喜欢女装子的粉丝以及普通的围观者,主要访谈内容为他们对于女装子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吴啟铮.网络时代的舆论与司法: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J].环球法律评论,2011,33(2):5060.

[2]张 亮,邹旭怡.当下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形态、成因与秩序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001005.

[3]赵红全.公共领域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4):3741.

[4]熊光清.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话语民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169173.

[5]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理论基本问题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2):102106.

[6]敬海新.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当代发育形态[J].理论研究,2008(2):2932.

[7]胡宁生,魏志荣.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生态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2(8):95101.

[8]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下青年运动的新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5155.

[9]刘继荣.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可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123127.

[10]罗 亮.网络公共领域的结构性缺陷:基于民主的审视[J].新视野,2016(6):5763.

[11] Emile Durlkeim: Selected Wri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115.

[12]朱灵艳.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网红”现象背后的个人与社会[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1823.

[13]文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猜你喜欢
私人生活
女性性意识的自我暴露
最后的美丽世界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