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方凤燕 统筹_罗元廷 执行_本刊编辑部 视觉_ 王东惠子
锦鲤信仰不只是现代的潮流,向锦鲤祈福的习俗早在古代就已普及。时代发展到今天,锦鲤更是发展出了自成一派的锦鲤文化。『锦鲤文化』与『努力文化』相伴相生,它铺天盖地地出现,恰恰说明了一些问题。出世有出世的冷静,入世有入世的狂欢,生活本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撰文_董改正
“比兴”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是“天人合一”的态度。最辽阔最苍茫的水,是物质更是时间的比兴,而潜跃其间的鱼,除了是本身活泼泼的生命,除了最直观的“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寄托,还有更多或温暖或神秘的象征。天似穹庐,山川苍莽,大河奔流。最初的人们站在水边,除了看到水中的自己外,还发现满眼流动的清凌凌里,有目光望向自己。它们佁然不动,摆尾鼓腮,摇鳍注目,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他们发出一声惊叹:“吁!”
住在苍茫时间里的鱼,它们的世界多么辽远,它们可以随遇而安,在潮汐的推动下,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们可以忘了游泳,而不会沉溺;它们可以随波逐流,不用为居处烦恼。海洋那么大,时间无始无终,它们会去向哪里?
荒古的时间里,包牺氏来了。包牺氏就是伏羲,这位传说中的华夏人文始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厘定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他形而上,推演玄妙的八卦;他形而下,教民“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渔猎时代来了,丛林和河流湖泊里,人类就像狼与羊、羊与草那般,与自然万物相爱相恨,相互捕杀,相互倚靠。神秘的鱼,开始进入人的口腹,并因此感到美食的愉悦——“鲜”,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敬畏这美丽的族群。那时候,就可以这样简单。
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在龙图腾之前曾经有过鱼图腾。历史的现场无法复制,但半坡遗址里,发掘出来的“人面鱼纹图”,透出饱含图腾意味的历史气息。今天,我们只能手握一块鱼化石,站在遍布发白螺壳的河岸边,想象先民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在逝者如斯的河流边,感知着最初的时间和空间,看着游动其间的鱼,神一般的自由,它们应该是可以化龙而去的吧?
包牺氏殁而神农氏生,大地并不知道,河流里的鱼也不知道。时间流注人间,人间三皇五帝,人间夏商二周。甲骨文里、钟鼎文中,稚拙可喜的鱼形文字记载着“贞其鱼,在圃渔”“在圃渔,十一月”。鱼一直在先民之侧,就像那些时间一样的河流,河流一样的时间。
草木氤氲的《诗经》里,河流里的鱼有20余种,它们扑腾出微微的腥气,在人类的祝福声中,它们以自身献祭:“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妻。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鱼类多子,而在生命易逝的年月,生命的延续要靠生命的数量提供保障。每一个到来的孩子,都是大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父母既喜且愁的表情里,被祝福萦绕。
美丽的线条,自由的生命,神秘的归途,让渐渐长大却依然脆弱的人类,在实用之外,依然敬畏这可化鲲鹏做天地逍遥游的物种,依然相信它们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不知何时,化龙的鱼,由泛指转为特制,鲤鱼有幸被选中。作为化龙的鲤鱼,它们的吉祥寓意被不断添加。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而“尺素”的产生,则是因为送鱼之时,附上写在绢布上的祝福语。尺素那么美,代指传情达意的书信:“鱼传尺素”“遗我双鲤鱼”。一条带着信的鱼,穿越长长的水流而来,想着就让人心动。
人工养鱼在殷商就已开始,到春秋末期,范蠡在归隐江湖之前,写就《养鱼经》。之后代有阐发,到明代有黄省曾的《鱼经》、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到清代有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养鱼的发达,让池子里的鱼和江湖中的鱼,鲤鱼和鲤鱼之外的鱼,真鱼和虚拟为符号的鱼,彼此相忘于江湖。符号后的鲤鱼游进吉祥文化,在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里摇头摆尾,在人们的唇间跳跃“年年有余”,在“鱼符”“鱼契”和“鱼书”中,把家国大事传达。
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各种文化便争相引入并诠释。道家故事中,道士升天大多是骑鲤的。佛家视鱼为八吉祥之一,鲤鱼放生更是疑似借鉴了儒家文化,而龙形木鱼更有“鱼化成龙”的儒家文化意味。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是儒家的贡献,它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通过奋斗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鱼都是想跳龙门的。在寂寞辽远的江湖,一定会有不顾世上熙熙攘攘,一心垂钓的人。能够把垂钓升格为一种姿态的,做成一种行为艺术的,也许只有持有中国基因的人吧?钓台有很多处,而钓鱼处更多。有的是真垂钓,有的是想钓来一场富贵。有的独钓寒江雪,钓到了风骨,钓得了自由,有的钓来了满头白发,钓来了唏嘘。江湖不息,鱼们不语,被钓或拒绝,都是自己的选择,不用怪谁。
水与鱼,生出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叫渔民。他们撒网、扳罾、下簖,他们青箬笠绿蓑衣,吃住在船里,他们的船头横着桨,停着几只隐士一般的鱼鹰。他们的女人白白生生,他们的女儿水水灵灵,他们的歌,叫渔歌;他们的灯,叫渔火;他们的妻女,叫渔娘。他们的船,其实也像一条鱼,游进苍淼的水里,就像一条鱼与大陆告别。
至于关于鱼的做法,那个叫李渔的非渔民,最有心得,翻翻他的《闲情偶寄》即可。其实,烹制一条鱼,哪里需要菜谱呢?
编辑_罗元廷
鲤鱼在惊涛骇浪中自由自在游弋的能力,既使人羡慕,又使人幻想;它被称为“鳞介之主、诸鱼之长”,关于这条鱼的传说,源源不断,不绝于耳。
范蠡被称为商人鼻祖,他前半生尽心辅佐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之后辞官归田,隐居山野。范蠡善于观察和思考,他认真研究了淡水鱼的养殖,之后写下了一篇影响深远的《养鱼经》,虽然全文留存下来的只有四百字,但是文中记载的养鲤方法,与后世方法多相类似,是中国养鱼史上值得重视的珍贵文献。看来范蠡成为一代商圣,也离不开这一池鲤鱼的功劳。
汉朝一首乐府诗这样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他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烹鲤鱼”,即解绳开函。后人便以“双鲤”“尺素”代称书信。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子。鲁昭公在孔子儿子诞生后,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以国君亲自赐物为莫大的荣幸,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以志纪念,后成习俗,有人生子,亲朋好友往往执鲤前去祝贺,或馈赠以鲤形的礼物,寄意新生儿健如鲤, “鲤”成为“弄璋之喜”的珍品。
唐朝推行道教,道教的圣物鲤鱼自然身价翻倍,一举成了“国鱼”。而唐朝皇帝姓李,与鲤鱼的“鲤”字谐音,于是鲤鱼被视为皇室的神鱼。皇帝和达官显贵身上都会佩戴鲤鱼形状饰物,以此辨尊卑、明贵贱。连朝廷发布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所使用的兵符都是鲤鱼之形。为了避讳,唐朝法律还规定:凡得到鲤鱼,不论大小只准放生,不得杀食,敢卖鲤鱼的人都要杖责六十。小小的鲤鱼,一跃登上了九五之尊的荣耀地位。
越剧《追鱼》讲述的是书生张珍与丞相之女牡丹幼年订婚,后张珍因双亲去世,只得孤身投亲相府。丞相金宠命张珍暂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中读书,伺机退婚。深居碧波潭的鲤鱼精,变作牡丹小姐与张生相会,两人情投意合。一日金牡丹游园赏梅,真假牡丹相遇,引起纷争。丞相奏明圣上请来张天师调查,鲤鱼精将身世告之张珍,张珍不以为怪,反而更加看重这份真情。关键时刻,观音现身,见鲤鱼精以真情度过考验,赐其人身,与张珍永结同心。
撰文/编辑_罗元廷
当你满心欢喜地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锦鲤求好运,当你身边的朋友圈被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锦鲤攻陷,当大街小巷铺天盖地满是锦鲤大王的周边商品,你可曾思考过这条小鱼是如何不经意间游进我们的生活?
中国拥有最早的观赏鲤,最早使用了锦鲤这个称呼。不过真正的“锦鲤”一词是在二战以后才确立使用。“锦鲤”现在仅指用来观赏的所有鲤鱼。鲤鱼原产中亚伊朗一带,后来传入中国,一千年前再由中国传入日本。现代锦鲤诞生于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
在日本文政年代(1804-1830),新潟县有人发现了和普通的真鲤颜色不一样、体色变浅稍微有些发红的鲤鱼,这种鲤鱼在现在的品系中被称作“铁真鲤”。由于鲤鱼本为黑色,因变异而颜色艳丽、带有花纹的鲤鱼颇为少见,当时人们将这种鲤鱼称为“神鱼”,后来又衍生出“变种鲤”“色鲤”“花鲤鱼”“模样鲤”等说法。因“色”“花”等字眼被日本人认为涵意过于暖昧软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适合时局,因此才改称为“锦鲤”。这种突变对鲤鱼来说本是有害的,因为颜色变浅使其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不过这碰巧迎合了人类的审美,于是它们开始被人工饲养和选育。
有文章考证,日本人兰木五助在1889年培育出现在红白锦鲤的原种。以此为基础,人们选育出红色的绯鲤;
日本的『爱鳞会』根据色彩、斑纹以及鳞片的分布情况,将现代锦鲤分为13 大类,分别是: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写鲤、别光、浅黄秋翠、衣、变种鲤、黄金、花纹皮光鲤、写光鲤、金银鳞、丹顶。在众多锦鲤之中,人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偏好。
常言道:“锦鲤始于红白而终于红白”,意思是说初学者刚看到红白觉得美妙非凡,于是开始饲养,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其他品种也不错,但随着对锦鲤了解的不断深入,最后还是觉得红白最好。锦鲤界最著名、最受喜爱的被称为“御三家”的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昭和三色锦鲤,都是从红白衍伸开来,介于红白黑三色之间。
写鲤和别甲鲤都是以黑白为主色调,写鲤的基本体型最常见的黑底上有三角形白斑玟,称为白写。鱼体上的花纹如墨染,墨量多者浓厚而颇具重量感的魅力,墨量少者轻快且有流畅美丽感。游弋于盈盈碧水间,别有一种素雅的写意山水之美。此后又培育出了浅黄色具有黑斑的早期锦鲤“别甲”;再之后,锦鲤的培育日渐兴盛,如今历经百年的人工选择,已经将锦鲤扩展至十三大类百余种。锦鲤的培育和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备的产业链。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养殖,反复交配、改良,锦鲤的色彩愈发丰富绚丽,具有红、白、黄、蓝、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身上的斑块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锦鲤各个品种之间在体形上差别不大,主要是根据身体上的颜色不同和色斑的形状来分类的。
日本养殖人经过多年的培育与筛选,使锦鲤发展到了全盛时期,锦鲤成了日本的国鱼,并被作为亲善使者随着外交往来和民间交流,带到世界各地。每年十月至十二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锦鲤爱好者都会聚集一堂,展开一场关于锦鲤的盛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锦鲤开始成规模进入中国。虽然现代锦鲤进入中国的时间不过几十年,但近几年间,“锦鲤”迅速与网络上的“祈福”“转运”结合,成功变身为供网友转发的“吉祥物”。当“锦鲤”开始和“好运”挂钩,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各种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网络。
今年2月发表在《新闻研究导刊》中的一篇论文统计,在微博指数页面以“锦鲤”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涉及此话题的人群年龄分化明显:12-34岁的用户占87.62%。年轻一代的网民将锦鲤玩坏了,文章将这种被称为“日常迷信”的“在线祈愿行为”看作当下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并认为这呈现出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你知道TA有多努力吗?”每当我们看到这句烂彻大街“声泪俱下”的控诉,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是你知道这一条条锦鲤为了游到你的面前,它们有多努力吗?
锦鲤的体色是突变和重组的产物,很多性状并不十分稳定,同一对雌雄锦鲤结合后生出的下一代,都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甚至可以产生巨大差异,这是生物有性生殖所不可避免的。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同时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同一池养育的锦鲤中,纹理普通、观赏价值不高的锦鲤最终都离不开被淘汰的命运,留下的都是符合人们审美的优选之子。
所以其实你的好运,离不开人工背后的努力呀。想要求好运的人,从今天开始努力,还为时不晚。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
一九四六年由日本青木泽太氏父子所创的黄金鲤成为改良锦鲤的主要角色。黄金鲤全身只有单色金黄,鱼鳞排列整齐,浑身发出如黄金般的灿灿晶光,璀璨的颜色使其成为大富人家最喜爱饲养的锦鲤,它似乎成了一种财力的象征。
众多锦鲤品系当中,丹顶锦鲤最为官宦人士所喜爱,素有“官鲤”之称。此种锦鲤通体雪白,只有头顶正中有一红色圆斑,游时如白龙翻江,静时若丹阳卧水,在风水上主事业兴旺,官运亨通,因而又有“鸿运当头”的美称。梦想仕途通畅、加官进爵者,家中的池塘必定少不了这一池丹顶锦鲤。
许多鲤鱼在繁殖和杂交过程中,改变了其原有特征,形成新的品种。按锦鲤的13种分类法,除其中12种有出处的品系以外,其他品种都归属为变种鲤。变种鲤大多色彩古朴,严密地说,其颜色并无固定,而且现有的姿态亦不是永久不变,繁衍的后代也在不断变化。
编辑_方凤燕
网络时代,我们抛弃了古人对于锦鲤的浪漫想象和寄托,更多的是开始对这个梗有娱乐的功利需求。至此,“锦鲤”一跃成为社交网络最受欢迎的吉祥物。2018年也就这样成为互联网的锦鲤元年。
“转发这个乾隆,一生运气好到爆棚。”
清朝要是有微博的话,乾隆肯定也是锦鲤本人了吧。老爹雍正登基的第一年,他就被立为了储君,在25岁最好的年龄就当上了皇帝,执政64年,没啥大事发生,国库有钱,常常出去玩。后来不想干了,把位子给儿子嘉庆,自己还是幕后老大,绝对可以称得上锦鲤皇帝。
“转发这个王思聪,明天就能打职业电竞,还能取得100%胜率。”
王思聪除了坐拥亿万财产,还是史上唯一一个百分百胜率的职业电竞选手,出道即巅峰,巅峰即退役,在电竞职业联赛中,尽管打团不开枪,闪现没子弹,对面adc 输出高三倍……这个王一样的男人,依旧躺赢到了最后。
“转发这个杨超越,轻轻松松就能考第三,第一第二还会立刻转学。”
杨超越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女团成员,自从火箭少女101退团门事件后,杨超越自动成为C位,锦鲤圈的风向就变了,她涉及的领域有饭圈,考试圈,求职圈,抽奖圈……她是锦鲤本鲤,开过光,加过持,是普度众生的神话,转发过的人,纷纷求富得富,求仁得仁。
“转发这个魏璎珞,天雷降世,严惩恶人。”
2018年一部大热的《延禧攻略》,让剧中人魏璎珞横空出世,“锦鲤天团”从此又添一员猛将。魏璎珞作为一个开挂的人民币玩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历史医学无不精通。在她面前,绿茶和杠精会遭到天降正义,渣队友和复仇怪也会统统远离。
“转发这个信小呆,祝你好运连连。”
支付宝在今年十一期间推出了“最强中国锦鲤”活动,抽一位幸运儿赠送全球大礼包,中奖率为三百万分之一。号称2018最强锦鲤的信小呆,成了当之无愧的 “天选之子”。而在她发出“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的惊叹之后,到处都掀起了“寻找锦鲤”的热潮。
“转发这个锦鲤大王,世界将充满 love&peace。”
早在中国锦鲤信小呆之前,锦鲤这个词就在网络中如火如荼,转发锦鲤等云祈福活动成为一项全民日常项目。比如2013年注册的微博账号“锦鲤大王”,第一条微博就超过900万转发和250万评论,之后每天发布的锦鲤都很受欢迎,转发锦鲤已经形成了一种在线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