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磊
综合统计工作是集团实施战略管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管控模式变革的逐渐深化,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船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实施战略与财务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就做好经济总量千亿级别的集团公司的综合统计工作而言,这绝不是一件易事。集团公司的综合统计工作指标体系庞大,统计单位众多,各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统计工作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经过实践中的摸索、总结、梳理,集团公司的综合统计管理工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考。
人是关键,抓住关键少数,带动整个队伍。
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决定性因素是一线的统计工作者,统计工作者责任心、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因此,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关键是一线的统计工作者。当前,企事业单位中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不一。1999年以前,船舶总公司时代成立的企事业单位普遍比较重视统计工作,一般都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好。近几年新成立的企业,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一般都不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兼职的统计人员流动性也很强,给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社会上和统计工作者本身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其他部门的领导和同事还认为“统计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只要会数数就能干”,一些统计工作者自身由于长期得不到认可,也把自身定位边缘化,缺乏工作干劲。这些都是统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做好一项工作,人是关键因素。为此,抓好统计工作,第一位是要推进统计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凝聚一批有思想、有干劲、勤奋努力的工作者,把他们紧密团结在集团公司综合统计管理部门的周围,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去创新、去撰写统计分析论文,为他们积极争取荣誉和地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就是抓住“关键少数”,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素质和能力提升了,就会带动其他的企事业单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集团公司综合统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有一双识人才的眼睛和一颗爱才、惜才的心。通过工作场合和非工作场合的接触,去观察和识别人才。通过开展交流会、审查会去培养人才、检验人才。不断地发现、凝聚人才,不断地培养人才,最终实现整体人才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落实责任制,有奖也有惩,层层有压力
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程度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大要素。俗话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集团公司综合统计管理部门是制度的建设者,有责任搭建一套好的制度,使统计工作者工作有尊严、贡献有赏识、错误有纠正,切不能放任自流,让老实人吃亏,让偷奸耍滑者得赏。
目前集团公司在统计工作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责任条款不清晰、责任制落实不够,责任螺栓拧得不紧。部分单位的统计工作者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统计部门负责人对自己承担的责任不清、单位负责人对统计数据的审查不够。其次,对统计工作的追究力度不够,统计质量问题往往不追责,或者追责比较轻,以改正数据为止,不进行进一步整改。长期以往,会形成一种统计质量无所谓,反正报错了改了就行的不良风气。
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在制度中把责任权利明确出来,另一方面要抓好制度的落实,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指导专业统计员、综合统计员、统计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制定各自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三清单”),对照清单实施奖惩。最终形成人人有压力,层层有责任的统计管理机制。
开展知识工程,经验显性化,发挥统计专家作用
知识和经验的传承成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因素。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老同志退休了,把知识和经验都带回了家,新来的同志又重新摸索,做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然而基础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来获取,实践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却不那么容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集团公司统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召开会审会、交流会、培训会等方式把退休的同志请回来,请他们讲解自己在统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会议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无法完成知识和经验的完整传递。好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工程软件系统,可以为我所用。集团公司可以采购部署知识工程软件,组织退休老专家和一线统计工作人员共同建设统计知识工程,把经验显性化、系统化,使知识和经验的传递更迅捷、更完整,使新人能够快速成长,然后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开展创新性的活动,使统计工作日日新、节节高。
多培训、多交流,促进知识流通
撰写统计分析文章对统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统计工作者上要学习党和国家、地方的各项政策,下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此外还要对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历史有了解、有思考,对社会的转型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有深入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所涉猎,对人性要有深入的思考,对管理学的发展也要跟进。
只有全面发展的统计人员才能写出切中肯綮的统计分析文章。一方面,需要统计工作者自身加强自我修养和学习,另一方面,集团公司要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对统计工作者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促进统计工作者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促进知识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作为集团公司的统计管理部门,可能会受到经费的限制,不一定能请得到著名的外部专家来讲学。其实,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集团内部的统计工作者中就有很多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作为管理部门,就是要善于发现这些有特长的人,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讲学。通过授课提升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授课,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授课,也完成了对其他统计工作者的培训,通过课堂这个平台,促进统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和经验传递的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开展传统课堂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视频等方式开课,丰富大家的学习手段,使知识共享和经验传递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科学管理,应用PDCA循环,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在搜集统计年报、快报时,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是构成统计数据质量的组成部分。作为集团公司统计管理部门,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应用PDCA(戴明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行动)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Plan就是要科学设置统计指标,完善指标解释体系,完善统计管理机制;Do是组织统计工作人员开展统计工作;Check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Act是通过行动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与否,正确则加入Plan中,错误则继续寻找解决方案。
现代管理学中还有看板管理可以为统计管理所用,通过看板“晒态势、促提升”,对于迟报、漏报的单位要晒出来,就像以前的饭店把赊账客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一样,督促客人来还钱,我们是督促统计工作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报送。对于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也要晒出来,给他人树立榜样,引导大家共同进步。
统计调查是根本,统计分析是核心,充分认识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统计工作者的要求都是止于报送,这与集团公司对统计工作者的要求是有差距的。集团公司对统计工作者的要求是要能基于统计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谋意见的。统计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采集和报送数据;第二层是整理数据,提供数据服务;第三层是在提供数据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工,结合公司发展提出参谋意见。
开展统计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文章就是最好的提升统计工作层次的手段。集团公司要指导企业,教育统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统计分析工作对个人成长和事业进步的重要性,推进统计工作由汇总数据向服务企业发展、创造价值转变。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提升统计工作者开展统计分析的积极性
多年来,统计工作者逐渐习惯了以完成数据报送为句号的统计工作方式。集团公司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引导统计工作者转变观念,把主要的精力放到统计分析上。
主要方法之一:集团公司对统计文章撰写者提供奖励。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方面,统计管理部门在年度预算时适当加入一些物质奖励的预算,通过集团内部评选,选出优秀论文,给予作者一定金额的奖励。精神奖励方面,组织优秀的、有思想的文章的作者,在集团公司大会的平台上讲课,通过录像等方式将课程内容录下来,放到知识工程软件系统中。集团公司除推荐优秀的文章到国防科工局等上级机关外,自己也可以组织编写一些论文选集,对作者进行精神奖励。
主要方法之二:集团公司对于未撰写统计分析文章的统计工作者给予处罚。主要手段是在微信群里点名,或在统计工作会上点名。给大家营造出不写文章就要被批评的压力,督促大家去撰写文章。开始的时候,可能基层的统计工作人员会有些不理解,也可能会有些反感,久而久之大家体会到撰写文章的快乐和通过文章创造价值的快乐后就会回头感谢集团公司逼着大家去写文章了。
开拓多种发表渠道,让统计工作者的声音发得出、听得到
统计工作者的文章写出来后,一定要有流通的渠道,不能写完了就石沉大海,那样会挫伤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失去了组织撰写统计分析文章的初衷。因此,可以通过纸质、电子书面流通、幻灯片和视频流通、面对面流通、集团外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凝结着统计工作者心智的成果。
现在,信息化发展比较快的集团公司很多已经实现了统计信息化管理,大大解放了统计工作者,使统计工作者从繁重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数据分析工作。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集团还实现了统计与业务的充分融合,业务部门在召开会议、研究问题时,信息系统都是在线打开状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参与者。中船集团公司在统计信息化上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优秀企业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要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参与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统计信息化也不例外。要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力和持续的推动力。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到位了,对统计信息化的关注度和推动力给够了,统计信息化才能顺利实施。
统计管理部门要选择好能反映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标指标,把先进的做法和指标汇报给本集团的领导,使领导了解到差距,清楚追赶的方向和方法,也是提高领导对统计信息化工作重视度的良方。
依托专业机构优化软硬件选型
统计管理部门一般不具备软硬件选型的能力,需要依托专业的机构开展软硬件选型。硬件方面,依托本单位的信息中心,建立畅通的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互联互通的广域网,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要做到终端接入,网络操作不卡顿。软件方面,依托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的指导,选择与上级单位一致的信息系统平台,便于上报数据的无缝衔接。
集团公司要上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海洋局、商务部、统计局等上级机关,统计管理机构还要为总部各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仅依靠通用的软件功能和参数是难以满足需求的,需要在已有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定制开发要遵循软件工程的理论,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满足功能使用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系统升级后定制功能的延续性,通过加强与软件提供商的深入沟通,在定制开发的标准和接口上做到规范和可升级,避免软件主版本升级后,定制功能失效。
创新数据的采集方式
目前集团公司的数据采集方式还是以人工采集为主,软件多数是辅助数据勾稽关系审核,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数据采集状态。随着子企业业务软件的升级与体系化建设,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通过从业务软件中抽取来实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得到了提升,也解放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统计与管理的融合
统计信息化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化手段固化了统计标准和统计流程,大大提升了数据质量。统计信息化工作,基础网络是根本,应用软件是核心,领导重视是关键,统计与管理相融合是持续发展的动力。统计与管理的初步融合是统计机构通过采集和处理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服务,中等程度的融合是统计机构通过数据分析论文的形式为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深度融合状态则是管理决策者在研究问题时实时调用统计数据,基本的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软件来完成,统计数据和由软件加工的数据成为管理决策的实时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