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绚艳
(海南省三亚市第七小学,海南三亚 572000)
在小学课堂中引进的戏剧可叫做儿童戏剧,儿童戏剧是指学生们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形式来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戏剧类型,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是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因此,学生是十分乐于去表演的。同时,儿童戏剧也能够帮助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儿童和谐的肢体动作,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可见,戏剧元素融入课堂是有很多的优点的,对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将戏剧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发挥出其优势,从而提高儿童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与戏剧结合的点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但是需要学生理解更深入的则是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情感,在课堂中融入戏剧元素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来懂得这些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师生双向互动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想象理解能力。
“戏剧”是由游戏逐渐发展而成的,最基础的特点就是具有游戏的性质。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来说,他们是很喜欢具有游戏性的东西的。所谓具有游戏性的事物也并不是单纯活跃课堂气氛的游戏,而是带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游戏。教师给予一个背景,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创作,自由表演,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秋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与秋天相关的音乐,学生们自行想象自己是秋天的那种动物或者植物,自行带入角色,然后表演出来,让学生们猜他表演的是什么,猜对有奖励,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还能够集中他们课堂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还能玩一些身体写字、模仿动作的游戏,从而来丰富课堂。
另外,戏剧游戏不仅仅只是应用于课文的讲解上,还能够用于作文的讲解上,比如说四年级的作文课堂上以“折纸”为主体来去写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亲自动手来折纸,来感受那个过程,只有学生们亲自感受过之后,才知道如何去写,才能懂得如何去描述那个过程。
小学四年级是处于一个低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文课文多是以朗读课文来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朗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陶冶情操的能力。但是简单的全班朗读,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分角色朗读显然是比全班朗读的效果会好很多,然而,有很多老师存在个误区,就是他们认为分角色朗读就是简单的将不同的角色分配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读出来,其实不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理解话语的意思和语言背后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学生自行阅读、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等方式来去研究清楚每个角色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说话的语气,从而才能够帮助学生决定他们朗读的语气。
比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中是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苏辙,一个是苏轼,要想将这篇课文呈现在课堂上,就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来帮助学生成功地将苏轼怀念苏辙的这种情感演出来,当时是处于唐朝时期,当时苏轼被朝廷派到密州去做官,两兄弟分隔两地,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的时候,苏轼就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弟弟,弟弟与他情同手足,如今各奔东西,已有7年未见,甚是想念,于是便吟诗来缓解他的思念之情。课文中他们两兄弟的对话基本上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行想象和自行来去搜集资料来去写出他们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苏轼那种思念弟弟的情感,进而在吟诗的时候也能够更富有情感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使得那些学困生也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学生在理解人物之后进行朗读和没理解人物时的朗读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多次的朗读之后,学生就能够很好很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了。
儿童戏剧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表演,所谓“演”就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对书中角色的理解,对生活中或者是课文中的角色的模仿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重现人与人联系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儿童是需要通过模仿、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进行扮演,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本中是有很多很有吸引力的文章,比如《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诚实与信任》等,这些课文里面的角色都是比较鲜明的,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是比较愿意去扮演其中的角色的,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就已经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学习《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时,文章是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车主,一个是小红车的主人,主要讲的内容就是车主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一个红车的后视镜撞碎,然后主动将姓名、地址、电话留下来的故事,学生在演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角色的分析,车主是善良的,红车主人也是善良的,他们彼此都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在演的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诚实与信任这些美好的品德,无形之中就影响着学生们的三观,能够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评议组,这样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力。通过表演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带领孩子们去读懂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词,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体验角色。另外除了课后编排表演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进行表演,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戏剧表演都是需要明确的主题的,在语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已有主题下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另外,在便宴课本剧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在小学四年级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点,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比如,可以续写《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得知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学生可以分时间段进行续写,可以选盗火之前,也可以选择盗火之后,进行续写,编写出有逻辑,故事线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续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去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作能力。
除了表演课文和续写故事之外,还可以从作者方面入手进行感受。比如诗歌的学习,诗歌一般是作者的心态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经历来去感受当时作者的心境,然后能够有感情地将其写的诗朗读出来。这样也就达到了理解诗意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时,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通过学生的带入,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当时身处乱世,想要为国家做贡献,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当时作者逃往到江南看到的景色,绘制的南方的景色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当时乱世时的南方夜景,给学生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用张继的心境去体会当时诗人的感情,那种国家动荡不安,文人志士缺乏安全感的那种情感很快就被学生所接受了。
戏剧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将课堂转换成舞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理解文本的意义,将课文搬入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