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洁 汪存华
该集群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纳税5995万元,该产品主要用在学校、家庭、办公、宾馆等场所。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销往国内及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其中国内销售占比70%。集群诞生了“华彪”和“三强”等地方特色品牌。2005年获得“河北省重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称号。2011年获得“河北省示范产业集群”称号。
该集群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70多亿元,纳税1.7亿元。产品主是各种装饰用胶合板与刨花板。知名企业主要有华兴木业、大地木业、金秋木业等,拥有“大地”“万盛”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产品细分品类众多,除国内销售外还远销欧亚非等五十多个国家。被授予“中国名优人造板产销基地”称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家具板材原产地。
该集群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多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集群的产品达30多种,已经占据国内该行业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是国内最大的保温材料集散地,被授予“国家保温建材特色产业基地”。集群中有“华能中天”、“神舟集团”等民营知名企业。
目前,南三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钢木家具、保温建材、玻璃棉和塑料化工等方面,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传统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产业层次、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小散民营企业扎堆,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利润空间较小,发展前景不看好。
2017年廊坊市1200家规上企业因大气治理造成的停减产企业453家,比例高达37.7%。净减产值375.1亿元,在河北省相对最高。另外,在2017-2018年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中,廊坊市正在实行错峰生产企业400多家,频繁的停限产使一些民营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客户和市场流失,直接影响了民营经济产值等效益指标,同时也减弱了民营企业本地投资意愿。如此巨大的环保压力使得大量民营企业被迫关停转产或者外迁。
在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政策之前,霸州、文安、大城的区位优势不显著,比较依赖本地民营企业的自发生长。民营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没有被充分发辉,园区经济占整个县域经济的比重较低,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作用较弱,对县域产业的转型提升作用亦不显著。
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政策落地后,将为廊坊南三县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机遇,应充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近邻雄安新区的地缘优势,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塑再造,“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育”,坚决除去落后产能、进行行业综合整治、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布局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促进南三县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绿色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对于 “两高一低”的传统产业,必须采取严厉措施,限制甚至取缔其存在发展。首先,要通过一手的调研取得企业的详实信息,对企业的产品标准、加工设施、加工工艺进行细致的调查走访,对企业进行分门别类,分清哪些企业必须淘汰,哪些企业限制其发展并促其转产,哪些企业鼓励其发展并要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坚决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严格取缔重污染企业,并对涉污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再次,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督促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资质,对于没有能力达标的小企业予以淘汰;最后,推动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整个行业企业科技水平,推动行业和产品的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要优化园区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吸纳外部项目入驻。同时,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积极引材引智,加强示范性园区的建设,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入驻。并且借助企业的活力,依托产业链招商,寻求高水平的项目和高素质的人才同步落户。引进项目要做好评估,要对引进项目进行细目的划分和引导,以投资力度、投入产出比、利税额度等多项指标来评判和衡量入驻项目的水平,全力引进能够强县的好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生产线、吸纳科技型创新人才、精细化管理方法,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企业走高端化发展的路径。政府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本地的制造业向着研发端和市场化销售服务端这两个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提升传统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企业转型既可以沿着原有的产业链方向,也可以通过外部引进积极布局新的高端产业,此时本地的民营经济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以工业产品的设计创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控制、工业企业技术向信息化方向的改造、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市场营销方面互联网加的运用等环节的建设为切入点,加速县域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以此为契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强传统行业与电商领域合作,搭建“电商-物流”“电商-信息”“电商-物流-信息”等关联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大政府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与支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创新,与传统电商相匹配,以有效产品整合促进共同发展。举办传统产业与电商龙头关键性合作项目精英人才的技术交流会,加强思维碰撞,解决技术难题,共享精英人才交流平台。
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引导、贷款风险补偿等,同时资助担保机构开展核心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主要投资人股权质押、核心设备抵押、部分厂房及在建工程抵押等融资方式创新,对其贷款担保业务风险给予补偿。推广大城县融资担保经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该平台由县工商联发起,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1000万),企业筹集一部分资金(2000万),形成可供抵押担保的资金池,再由中国建设银行以1:10的发大比例对中小企业实施短期融资(最多6个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和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的基金引导政策,寻求建立“廊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初创期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加快成果落地转化。